投資銀行(美林)認為,四川地震帶來的“經濟震蕩”將遠低于2008年初雪災所造成的影響。美林報告指出,受地震影響的地區(qū)相對較小,而災害持續(xù)時間也會較短,對農業(yè)生產的沖擊也不大。另外,地震對人民幣匯率的沖擊也不大,受災地區(qū)并不是制造業(yè)中心以及外貿地區(qū)。四川省產值占中國內地GDP的3.9%,而制造業(yè)生產只占全中國的2.5%。預期地震不會對中國出口及進口造成太大的沖擊。
摩根大通表示,盡管5月12日下午發(fā)生在汶川的大地震對中國的交通、電力供應和工業(yè)制造等領域將帶來一系列影響,未來中國食品價格也可能繼續(xù)上漲——因為汶川所在的四川省是中國農業(yè)大省之一,但相信汶川大地震對中國經濟全局影響微小。
但摩根大通也承認,此時評估汶川大地震對中國經濟的全面影響仍然為時尚早,以上判斷只是根據過去類似事件作出的推論。摩根大通負責亞洲經濟研究的分析師QianWang認為,過往經驗可以證明,自然災害對一國通貨膨脹和經濟失調的影響通常非常微小。
分析認為,汶川大地震對中國宏觀經濟的沖擊,將小于2008年年初的雪災。
摩根大通擔心,這場波及范圍之大,30年來罕見的大地震,可能給中國食品價格的上漲帶來新的壓力。受災最重的四川省是中國的農業(yè)大省之一,農業(yè)占四川省GDP的20%以上,而四川省糧食產量占中國全國糧食產量的6%。
摩根士丹利發(fā)表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四川地震應不會對中國經濟或上市公司的盈利構成重大影響。
摩根士丹利指出,即使在最壞的情況下,自然災害通常對經濟只會造成短暫困擾,但預料未來幾日內,中國內地股市氣氛會繼續(xù)轉弱。報告又參考過去自然災害對股市構成的影響,例如1999年的土耳其地震,2003年的SARS事件等,反映自然災害的影響較短暫。
摩根士丹利預料,地震對中國財險影響較大,給予財險“跑輸大市”評級。報告預料,地震對建筑材料及建筑類企業(yè)會是利好。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表示,由于震中位于邊遠山區(qū),且工農業(yè)生產規(guī)模不大,因此預計四川地震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可能有限。該銀行稱,災后重建將推動固定資產投資加速增長,但提升幅度可能較為溫和,進而給建筑材料價格形成進一步的上漲壓力。它指出,中國股票市場可能受到不利影響,因有關上市公司業(yè)績和災后流動狀況的不確定性將增大。
德意志銀行認為,位于四川的基礎設施建設公司、東方電機等主要生產基地位于四川的公司、中國電信等電信運營企業(yè)、中國石化等部分石油企業(yè)以及保險公司可能受到沖擊。
花旗集團則稱,中國發(fā)生的地震將給生產成本帶來相當大的影響,尤其是工資和原材料成本,這些成本2008年已經出現大幅上漲,地震還可能加劇勞動力緊缺問題,因為將有更多的農民工返回家鄉(xiāng)。
花旗集團認為,這可能使企業(yè)利潤進一步受壓,并加劇通貨膨脹壓力。地震對谷物價格和經濟增長的直接影響可能有限,因為地震所帶來的損害主要在中國西部地區(qū)。
在這場災難發(fā)生之際,中國政府面臨平衡政策工具的進一步挑戰(zhàn);一方面,政府不得不減輕對災區(qū)基礎設施投資以及救災活動的信貸控制,但另一方面又可能面臨生產成本上漲引發(fā)的高通貨膨脹。該行預計政策緊縮將暫時放松,尤其是在財政政策方面,特別是針對恢復生計和基礎設施的活動。醫(yī)療、水泥、建筑和資源等類股可能受益于重建工作,但這要取決于政府是否或放松物價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