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一個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鄉(xiāng)親……”
我確實出生在一個小山村。六歲那年,我開始上小學一年級,班上最多時有三十多名學生。因為缺少老師和教室,學校隔一年才招收一茬新生。因此,同學年齡有大有小,我剛剛六歲,同桌已經(jīng)十歲零三個月了。
老師包班教,一位老師就把我們的全部課程包了下來。盡管課程表上各種課程排得滿滿的,其實我們只上四門課:語文、數(shù)學、音樂、體育。每天除了語文,就是數(shù)學,偶爾會上一節(jié)音樂或體育。音樂只教唱歌,唱國歌,也唱《纖夫的愛》。教我們唱“我的故鄉(xiāng)并不美”時,老師唱著唱著,就哭了起來。體育課上,老師領著我們做游戲,這是我們最最快樂的時刻??上н@樣的課不常上,一天也輪不到一節(jié)。語文數(shù)學天天連軸上,可奇怪的是,我們的考試成績并不好。
我們的學校是黎莊、鼠莊和園莊三村合辦的。校園很大,北面是一排教室和辦公室,東邊是老師的一小塊菜園,其余的地方都是操場,上面野草瘋長,幾乎看不出地面來。暑假返校,老師照例讓我們清掃操場,許諾幾時把操場弄干凈,就教我們新的廣播體操。但是,直到放寒假,我們也沒有清掃干凈,于是直到三年級,我們也不會做廣播體操。
我們的教室很舊,好像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墻壁全是裂縫,大塊大塊地往下掉墻皮。冬天,常有雪花飄進來,落到衣服上、課桌上,像下了一層霜;落到臉上,整個教室的同學都變成了童話里的白胡子老頭。那些桌子啊,板凳啊,有的瘸腿,有的“毀容”,有的釘子露出來,還刮破了我兩條褲子。不過,教室很大,后面有一塊空地。下課后,就成了我們女孩子的天下,跳繩、打沙包之類的游戲,都可以玩。
我們上課時間也不固定,掛在辦公室前面歪脖子樹上的銅鈴,就是提醒我們上下課用的?!爱敭敭敗保萌?,老師夾著書本進教室;“當當”,敲兩下,老師抱著一摞作業(yè)本進辦公室。“三上兩下”,挺有規(guī)律。一天上幾節(jié)課不固定,上午有時上三節(jié),有時上兩節(jié)。雖然老師很累,但是從不無緣無故缺課。星期六和星期天有時也會上課,那是平時老師家來客人或是上集市賣豬耽誤了給補上的。
學校有三名老師。教我們的老師姓孔,五十多歲,駝背,走起路來,一探一探的,在校園里寫滿了問號。他能說出我的博士生爸爸的小名,他教過我爸爸。陰天時,老師下課后就用辦公室那臺只出聲音不見人影的電視聽天氣預報,讓我們提前回家,回家后往往會下大雨刮大風。
期末考試的時候,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到二十里以外的鄉(xiāng)鎮(zhèn)去統(tǒng)考。路上,路過一些麥田,許多大樹。綠油油的麥苗齊刷刷、一片片的,像一塊塊巨大的綠色地毯。樹是槐樹,一簇簇地盛開著白色的槐花,槐香溢滿小路。
三年級下學期,我隨爸爸來到了城里上學。走的那天,學校正在給教室粉刷涂料,聽說是什么“雙基”驗收檢查團要來。什么是“雙基”?我們都不知道,問老師,老師苦笑著搖頭,同學們齊聲說,老師也不知道啊!
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我來到桌前,老師躬下腰,從抽屜里掏出幾個皮面破舊的本子,拍打拍打灰塵,遞給我。然后把我送到學校門口,接著話茬說:“甭管‘雙基’‘單基’,反正是好事。唉,走吧,走吧,都走凈了才好。到城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走出很遠,我回頭望去,看見老師還站在學校門口,駝背的身體,站得筆直,好像是一個大大的感嘆號!
同學的點評:
宋瑞媛同學的這篇文章深深地感動了我。簡陋的校舍,敬業(yè)的老師,刻苦的同學,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我覺得、刻畫得最成功的是那位老師、教歌時哭了,“我”臨轉(zhuǎn)學了,送“我”本子……等等,真是一位勤勤懇懇、無私奉獻而無怨無悔的好老師。(田竹青)
老師的點評:
文章寫得老辣、成熟。小作者選取普普通通的幾件事情,采用白描的手法,不堆砌華麗的辭藻,不渲染、鋪陳、造勢。我們讀了,卻感到一股淡淡的傷感、悲愴。家鄉(xiāng)的那所山村小學,那所山村小學的老師,深深地鐫刻在我們的靈魂深處。小作者的文字功底確實了得。
(指導教師:田樹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