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國第一個轎車村、別墅村、證券上市第一村、國外建廠第一村……它就是號稱“天下第一村”的華西村。改革開放前,華西村與我國大多數(shù)農(nóng)村沒有多大區(qū)別。然而,改革開放的30年間,華西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華西村的成就,離不開兩代書記的辛勤耕耘。老書記吳仁寶,1961年擔任華西村黨支部書記。在任46年,他不拿全村最高工資、不拿全村最高獎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為了扶貧,老書記每天工作12~13個小時,沒有節(jié)假日,因工作勞累一度雙目失明。艱苦奮斗的領頭人,帶出了不怕苦的眾鄉(xiāng)親,也締造了華西人一天天改變的新生活。吳仁寶只有小學學歷,但非常有智慧。他習慣每天聽收音機、看新聞,及時了解國家政策和經(jīng)濟變動。1969年,吳仁寶帶領鄉(xiāng)親偷偷建起了一個小五金廠??恐S的積累,到1978年改革開放的時候,華西村銀行的存款已經(jīng)達到了100萬元。1988年,吳仁寶帶著一麻袋錢上西安交通大學聘請人才。人才的引入促進了華西村的發(fā)展。1992年3月,鄧小平南巡講話正式傳達。吳仁寶抓住機遇,立刻貸款2500萬元購買原材料。沒過多久,原材料價格一路上漲,華西村憑此就賺了上億元。借著中央相繼出臺的惠農(nóng)政策,華西村與香港能豐國際集團共同創(chuàng)建鋼鐵公司,華西村股份公司上市,在國外建廠,注冊了“仁寶”牌、“華西村”牌商標44個,完成了一個個精彩的跨越。吳仁寶深知村中有錢后精神文明的重要,又成立了一個精神文明開發(fā)公司,華西村的村民們?nèi)缃駛€個能歌善舞,戶戶選代表免費出國旅游、農(nóng)民烹飪隊屢奪國際大賽桂冠……
2003年,老書記退休,吳協(xié)恩接任華西村黨委書記。他用敏銳的目光捕捉到了“華西村”的品牌,先后創(chuàng)出了“華西村香煙”、“華西村酒”等;他還籌劃以“一分五統(tǒng)”方式將周邊16個村“并”入大華西的新農(nóng)村建設之路。在他的帶領下,華西村續(xù)寫了往日的輝煌,村收入每年高達幾百億元,每家存款少則百萬,多則千萬,村里擁有自己的藝術團,有舞廳、影劇院、籃球場、游泳館、體育中心、會議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等文化娛樂設施,年輕人中有會講英、日、俄等10多種語言,成為全國著名的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的一面旗幟。(中央電視臺七套《鄉(xiāng)約》欄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