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河南省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辦法》相關內容解釋,流動人口是指離開戶籍所在鄉(xiāng)鎮(zhèn)或城市市區(qū),異地從事務工、經商等活動,或者以生育為目的異地居住的18至49周歲的育齡人員,而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的重點是已婚育齡婦女。
據官方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年底,河南省的總人口已經達到9869萬人,其中常住人口9360萬人,作為全國第一人口大省,河南省的勞動力輸出規(guī)模位居國內前列。正因如此,隨著大量人口外流內涌,河南省有關部門也將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納入工作的重要內容。針對上面的情況,河南省人大在2001年8月24日的常務會議中還審議通過發(fā)布了《河南省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辦法》,并于2002年1月1日開始施行。
6年過去了,這個辦法究竟執(zhí)行得怎樣?是否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減輕全省人口壓力的作用?
據了解,自2002年《辦法》實施以來,河南省各地各級計生部門按照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搞好服務的原則,結合本地實際,采取有力措施,在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轉移、完善流動人口管理、提高流動人口計生服務水平、保護流動人口合法權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流動人口計生管理和服務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作為河南省的一個勞務輸出大市,周口市每年有200多萬的農民兄弟要到外地務工,其中已婚育齡人數超過了總數的四分之一。為了提升管理質量,更好地服務周口的外出流動人口,當地各級計生部門在工作保障、制度建設和服務質量上對自己的工作進行了有效地加強與創(chuàng)新。
在外出務工人員較為集中的工礦、企業(yè)、市場里,周口市計生協(xié)在這些地方建立了網絡健全的協(xié)會分會,對流動人口進行點對點的針對性管理。他們通過協(xié)會的網絡建設,依托流動人口中的協(xié)會會員開展工作,及時解決了流動人口計生工作的一些難題,拉近了社區(qū)同流動人口的距離,減輕了管理的難度,實現了雙向互通的動態(tài)交流。
有了好的管理網絡,流動人口的計生工作更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來作為保障。對此,周口市計生協(xié)通過加強外出辦證制度、堅持“六個一”制度、信息交流制度,創(chuàng)新“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構建了一套流動人口協(xié)會規(guī)范的新模式,效果顯著。
作為周口市遠赴浙江臺州市務工群眾最多的村莊葛崗村,很多群眾的子女在家鄉(xiāng)都是由老人照看。得知情況后,計生協(xié)會會員專門成立了“留守兒童之家”,并協(xié)調村小學教師義務為這些孩子進行學習輔導,這些積極主動的服務贏得了當地百姓的認同。
被譽為毛尖之鄉(xiāng)、地處淮河之濱的信陽市,其總人口共計786萬人,擁有協(xié)會組織3499個,會員90多萬人。
談到當地的流動人口計生管理工作時,一位計生協(xié)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信陽的流出人口為190多萬人,占到了全市總人數的24.1%,流入的人口也有近9000人。據統(tǒng)計,這190多萬人中,絕大多數都涌向了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qū),從事加工、建筑和服務等行業(yè)。
為了做好流動人口的計生工作,當地計生協(xié)深入開展了對流動人口勞動技能培訓關愛;對流動人口務工介紹關愛;對流動人口維權服務關愛;對流動人口回歸創(chuàng)業(yè)關愛;對流動人口困難家庭關愛的“五關愛”活動。另外,當地還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建立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協(xié)會組織155個。
比如,羅山縣計生部門在100人以上的企業(yè)如龍馬集團、醫(yī)藥公司、糧食局建立起了企業(yè)協(xié)會;商城縣計生部門同縣教育局、縣婦聯組織及各鄉(xiāng)鎮(zhèn)一起,為當地的留守兒童進行了幫扶關愛活動;新縣計生協(xié)先后幫助解決農民工工傷糾紛32起,理賠資金185萬元,追討工資案65起,金額達3200萬元。
在商丘永城市,當地的計生部門在流動人口管理上創(chuàng)新建立了“六個一”制度。即在流動人口外出前對其進行一次生殖健康檢查,落實一項避孕節(jié)育措施,與其簽訂一份計劃生育管理服務合同,為其辦理一份《婚育證明》,流動人口外出后要求其提供一份詳細流入地址和聯系方式,每季度寄回一次合格的全國統(tǒng)一的《流動人口避孕節(jié)育情況報告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濮陽市,為了搞好服務,當地計生部門采取了多層次保障,建立生育關懷行動機制。首先,他們以健全政府機制為主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體系。其次,建立完善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保障制度。接著,他們還建立了優(yōu)待扶持制度。最后,當地計生協(xié)還建立了困難救助制度。其中,今年上半年濮陽市濮陽縣共籌措資金117.2萬元,建立計劃生育家庭幫扶基金,幫扶計劃生育戶1674戶。
其實,在河南還有許多像上述各市一樣的地方,當地的計生部門根據本地流動人口的實際情況在管理和服務上開展了許多便民利民的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