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巧力拍攝多部紀錄片,通過影像留下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及歷史。他認為,華人扎根馬來西亞,保留與傳承本身文化,也熱愛這片土地。他以身為馬國華人為榮,認為馬國華人應該留下來成為改變國家的一分子。
扎根大馬傳承中華文化
我們沒有摩西/沒有人會帶領我們出出海/我們也沒有諾亞方舟/沒有客觀環(huán)境/會作為我們的避難所/我們有的是/前輩們留下來的精神遺產和人格感召/我們就憑著他們的精神和人格/要在這塊土地上/使中華文化成長/為著整個馬來西亞文化——鄭良樹
在一部記錄馬來西亞華人文化與歷史的紀錄長片《扎根》中,新晉導演黃巧力以民辦的南方學院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鄭良樹為本土華人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所做的總結為開場白,沉重敘述華人在這塊土地上求存、扎根、傳承……
長達13集的《扎根》在2007年于馬來西亞收費電視Astro播出時,深受華人的歡迎,讓華人對本身的文化有更深一層的了解,黃巧力的拍攝手法也讓人驚嘆。盡管如此,人們還是對《扎根》的幕后功臣與團隊沒有深刻的印象,直到日前有關電視臺探討民生問題的長達13集的《身在馬來西亞》一度被當局禁止播放時,人們才開始注意這一系列紀錄片的導演黃巧力。
在吉隆坡郊區(qū)一個華人集聚的小鎮(zhèn),一座漆成五顏六色的四層店鋪樓上,在昏暗的工作室里,現(xiàn)年37歲的黃巧力談及拍攝馬國華人文化紀錄片,充分流露出他對中華文化的熱愛。通過影視把華人文化及歷史留住,一直是黃巧力所要做的事,今天,他終于跨出了第一步。在為電視臺拍攝紀錄片的歲月里,一個問題一直在他的腦海中盤旋:“香港與臺灣有很多關系自己家園與文化的紀錄片,記錄這兩個地方的點點滴滴,為何馬來西亞不能有自己的紀錄片?”
2005年,他拍攝了第一部13集記載華人飄洋過海來到馬國落地生根的故事《家在馬來西亞》,獲得良好反應,促使他再接再厲,拍攝也是長13集的《家在馬來西亞Ⅱ》,實現(xiàn)了他的夢想。
2006年,經過10年“磨劍”,黃巧力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椰樓影畫”,讓自己的理想擴展開來,為族群、社會及國家制作更多華人文化與華人對馬國貢獻的紀錄片。
記錄獨特
的馬國華
人文化
黃巧力導演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扎根》在2007年誕生。他說:“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它展現(xiàn)了華人在馬國落地生根600年的歷史,展現(xiàn)華人的獨特性。”長13集的《扎根》分三個層面反映華人文化,早期華人南來與當地人結婚,孕育新一代,促成種族交融。華人南來后并未因此放棄本身的文化,他們緊抱文化,害怕失去自己的根,在面對同化的壓力下,他們緊守本身的信仰與文化,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在吸收了南洋的土壤精華后,華人也進一步提升文化,鉆研出“二十四節(jié)令鼓”及高樁舞獅,并在今天傳到中國,讓馬國華人文化發(fā)揚光大。
《扎根》受歡迎雖讓黃巧力感到高興,不過他卻對未能更早制作有關紀錄片感到遺憾。“如果我早10年拍攝這套紀錄片,我將能記錄更多瀕臨消失的華人文化?!彼赋?,在他制作這套紀錄片時,他們成功訪問到最后兩名洗琉瑯(錫米)的女工。
黃巧力把本身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形容為“血液里的東西”,在學生時期就以音樂記錄這片土地、探討華人身份認同。由于對創(chuàng)作的興趣,他在大學時期選修電影系,1996年畢業(yè)后加入一家電視劇制作公司,跟隨香港導演拍攝與制作。他說:“這是一條最好的路,它綜合了所有我鐘愛的風格,既有文字、歌曲、影像,也包含音樂、文學與詩意?!?/p>
黃巧力一再以拍攝華人的文化與歷史為焦點,因為他認為馬國華人文化具有獨特性?!拔业绞澜绺鞯芈眯?,我發(fā)現(xiàn)馬國華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很強的包容性,這是長期訓練出來的。”他指出,由于華人在馬國不是主流民族,他們必須懂得調整心態(tài)適應環(huán)境,也學會如何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因此馬國華人在海外落腳后,很快就能適應環(huán)境、接受外國文化。此外,他對每次在海外被外國人介紹為“馬來人”時非常介意,他強調本身是“馬來西亞華人”。他希望拍攝有關華人文化的紀錄片不僅能留給下一代、讓散布馬國各地的華人了解本身的文化,也能讓外國人了解馬國華人。
為政客拍個人宣傳短片
黃巧力隨后也拍攝了多部紀錄片,從文化走進社會議題,這包括歷史專題紀錄片《風云人物》,細數馬來西亞建國前后舉足輕重的風云人物;《活在我鄉(xiāng)》深入省思馬來西亞華人在獨立50年后的未來方向。他說:“馬來西亞獨立50年,華人一直無法突破瓶頸,人口比率一直下降,華人應該是重質還是重量?華文無法成為主流教育體系,應該如何突破?經濟、文化何去何從?”
在今年3月大選后,由于朝野勢力勢均力敵,馬國進入一個政治與經濟不穩(wěn)定期,人民面對諸多問題,黃巧力拍攝了13集的民生專題紀錄片《身在馬來西亞》,以多角度深入探討馬國全民在3月大選政治大海嘯后的重大民生課題,包括由燃油漲價所引發(fā)的通貨膨脹、2005年以來日益嚴重的治安不靖、效率差透了的公共交通系統(tǒng)等。由于對當局作出諸多批評,引起執(zhí)政黨后座議員俱樂部主席張慶信的抨擊,這套紀錄片曾一度被禁,不過這也讓黃巧力更受人矚目。
在10月舉行的執(zhí)政成員黨馬華公會黨選中,競選總會長職的交通部長翁詩杰找到了黃巧力,模仿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馬英九在競選時的競選手法,拍攝一部個人短片,宣揚本身的政治理念,并上載到YouTube,使他成馬來西亞第一個通過YouTube宣傳政見競選黨職的政治人物,為馬國政黨開創(chuàng)一個新的競選手法,也讓黃巧力拍攝紀錄片的技巧受到進一步的肯定。
雖然華人在這個國家面對很多問題,黃巧力還是希望華人能夠留下來參與國家的建設與改造。他指出,在大選后,馬國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政治“兩線制”已經基本形成,改變也是勢在必行,未來的日子因此將會越來越好。他認為,移民是消極的做法,“華人應該留下來成為改變國家的一分子”。
(摘自《亞洲周刊》)
責任編輯 胡文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