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自然災害中,地震造成的破壞是最為嚴重的。下面是人們記錄下的最為慘痛的一些地震災難——
地點:中國陜西關中地區(qū)
時間:1556年1月23日(明嘉靖三十四年臘月十二子時)
震級:8.3級
這是中國歷史上死亡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地震,史稱嘉靖大地震。據(jù)史料記載,有姓名的死亡人數(shù)超過了83萬,而不知姓名的不可計數(shù)。
地點:美國舊金山市
時間:1906年4月18日
震級:8.3級
凌晨5時12分,美國舊金山市的居民們在睡夢中被驚醒,瞬間地動山搖,房屋倒塌,地下煤氣管道斷裂,火災四起。方圓10平方公里內,大火整整燃燒了三天三夜,財產(chǎn)損失達5.24億美元。
地點:日本關東地區(qū)
時間:1923年9月1日
震級:8.2級
這是日本現(xiàn)代史上震級最大、損失最嚴重的一次大地震。共有14.3萬人喪生,20余萬人受傷,財產(chǎn)損失達300億美元。
地點:智利
時間:1960年5月21日
震級:9.5級
這是迄今為止記錄到的最大一次地震。主震發(fā)生于下午3時,直到5月30日,地震多次發(fā)生,其間有6座死火山重新噴發(fā),3座新火山出現(xiàn)。地震還造成了20世紀最大的一次海嘯,巨浪高達25米,猛烈沖擊智利沿岸。海浪在地震發(fā)生22小時后到達17 000公里外的日本列島時,浪高還有8.1米,連大漁輪也被掀到了城鎮(zhèn)大街上。這次地震造成1萬人死亡或失蹤,100余萬人家園被毀,直接經(jīng)濟損失達5.5億美元。
地點:秘魯安卡什省近海海域
時間:1970年5月31日
震級:7.6級
這次地震造成6萬余人死亡,10余萬人受傷,100余萬人無家可歸。地震還引發(fā)了海嘯。容加依市被地震引發(fā)的冰川泥石流埋沒,全城2.3萬人被活埋。
地點:中國河北唐山市
時間:1976年7月28日
震級:7.8級
地震發(fā)生于凌晨3時42分,震中區(qū)烈度11度,全國14個省、市、自治區(qū)有感。地震使這座擁有百萬人口的城市在頃刻間被夷為平地,24萬人死亡,16萬人重傷,成為世界地震史上悲慘的一頁。
地點:日本神戶
時間:1995年1月17日
震級:7.2級
地震發(fā)生于日本神戶地下一個不為人知的隱藏斷層處,持續(xù)時間為幾十秒。地震造成5400余人死亡,3.4萬余人受傷,幾十萬人無家可歸,直接經(jīng)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
地點:土耳其伊茲米特市
時間:1999年8月17日
震級:7.8級
地震發(fā)生于凌晨3時。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帶延伸約180公里,受災面積達15萬平方公里,約占土耳其國土面積的1/5;死亡1.6萬余人,受傷2.6萬余人,近300萬人無家可歸,直接經(jīng)濟損失超過200億美元。
地點: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以西附近海域
時間:2004年12月26日
震級:8.9級
這是發(fā)生在印度洋洋底的罕見大地震,繼爾引發(fā)大海嘯,對印度尼西亞、泰國、印度和斯里蘭卡等國家的沿海地區(qū)造成巨大破壞,奪去了28.5萬人的生命。
地點:巴基斯坦西北邊境克什米爾地區(qū)
時間:2005年10月8日
震級:7.6級
這場歷時1分鐘的大地震波及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死亡人數(shù)超過5萬,10萬人受傷,300萬人無家可歸。南亞大地震受災總人口中一半是兒童,因此有人哀嘆:“南亞大地震損失了一代人?!?/p>
地震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大的傷害,地震究竟是什么?
地震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地表震動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
板塊運動學說告訴我們,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塊完整的巖石,而是分裂成大小不等的板塊,其中最大的有六塊——南極洲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這些板塊以每年幾厘米到十幾厘米的速度在地球表面漂移運動,相互擠壓和碰撞,使得地殼中的巖石破裂、錯開,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這就是地震。
大多數(shù)地震就發(fā)生在這些板塊邊緣。大約5000萬年前,印度洋板塊開始向北漂移,與亞歐板塊發(fā)生碰撞,由此形成了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現(xiàn)在仍在受兩個板塊的擠壓,使得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地區(qū)成為地震密集帶。汶川地震就發(fā)生在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
地球上差不多每天都有地震,平均每年發(fā)生500萬次左右,其中絕大多數(shù)地震是人感覺不到的無感地震,有感地震約5萬次,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每年大約有一二十次。
這次汶川地震里氏震級達8級,最大烈度11度,震級和烈度是什么呢?
震級表明地震釋放能量的大小,烈度表明地面遭受地震影響和破壞的程度。
地震釋放的能量越大,震級越大。震級相差一級,能量相差約32倍。“里氏震級”是國際通用的震級標準,是美國地震學家查爾斯·里克特于1935年提出的。
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烈度不止一個,離震中近的地方烈度大,反之烈度小。一個地方地表變形和建筑物破壞越嚴重,那么地震在這個地方的烈度越大,也就是說地震在這個地方的整體破壞力越大。
我國目前采用的地震烈度表中,最大烈度是12度,其判別標準是“山河改觀”。而11度的判別標準是:房屋完全損毀,地表斷裂嚴重,大規(guī)模山崩常見。
既然地震的破壞力這么大,我們能像預測天氣一樣預測地震嗎?
很遺憾,地球的喜怒無??偸浅銎洳灰狻S捎诘卣鸪梢虻膹碗s性和發(fā)震的突然性,以及現(xiàn)在的科學水平有限,直到目前,地震預測還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為此,全世界的地震專家都在努力探索。
這次地震,不僅是身處汶川的孩子,幾乎半個中國的孩子都或深或淺地被震了一回。為什么遠在千里之外都能感受到地震呢?
原來是地震波在搗亂。地震時,在地球內部出現(xiàn)的彈性波叫做地震波。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會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擴散一樣。地震波的傳送速度非???,在巖石中大約可達到每小時25 000公里,但在松軟的沙地和泥地上就慢得多了!
地層斷裂的一瞬間,地震波就開始由震源向四方傳送出去,導致各地發(fā)生震動。通常,震中附近遭受的破壞最大,尤其是最接近地層斷裂的地區(qū)。這次汶川地震釋放了巨大的能量,地震波傳播了很長距離,所以全國很多城市都有震感。
地震波主要是縱波和橫波。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的波為縱波,它令地面上下顛簸振動。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的波為橫波,它令地面水平晃動。橫波是地震時造成建筑物破壞的主要原因。由于縱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速度快于橫波,所以地震時,縱波總是先到達地表,而橫波落后一步。這樣,發(fā)生較大的地震時,一般人們先感到上下顛簸,過數(shù)秒到十幾秒后才感到有很強的水平晃動。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縱波給了我們一個警告:地震來了,造成建筑物巨大破壞的橫波馬上要到了,趕快自救!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