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索維金娜,一個33歲的媽媽,為了掙獎金給兒子治病,依然在體操場上拼搏,讓人感受到無與倫比的母愛。
2002年,她的兒子得了白血病。為此,她玩命地“工作”,為的就是參加各種比賽贏得獎金。在丘索維金娜的國家烏茲別克斯坦,一枚世錦賽金牌的獎金是三千歐元。大約合三萬多人民幣,其實并不多,但對丘索維金娜來說,卻是兒子的救命錢。眾所周知,體操是對年齡要求更為嚴格的項目,而像她這個年紀,要想保持狀態(tài),就要付出比別人多得多的汗水。
后來,醫(yī)生對他說,國內(nèi)的醫(yī)療條件還不足以拯救她的兒子。于是她和丈夫變賣家產(chǎn),一家人搬到德國,讓兒子有更好的治療,而她則不懼“老邁”,在異國他鄉(xiāng)重新開始生活和事業(yè)。她說:“我只能這樣選擇,兒子還這么小,我不能就這樣看著他死去?!睘榱藘鹤拥纳粋€母親可以不顧一切,沒有什么可以阻擋她。在丘索維金娜身上,閃爍著人類最純樸的本性,流淌著生命延續(xù)的源泉。
這使我想起了著名的《黃河母親》雕塑。在蘭州市黃河第一橋附近,矗立著一座表現(xiàn)黃河的大型雕塑,畫面由一個母親和一個男嬰組成,形象生動感人。當涓涓細流在這里匯成一條大河時,人們用“母親”象征黃河。并親切稱之為“母親河”。因為,黃河哺育了華夏子孫,黃河造就了中華民族。“母親哺育男嬰”,正是代表了千千萬萬個丘索維金娜,象征著人類在自身發(fā)展的長河中,生生不息,不屈不撓。在這里,“母愛”讓人感到了最大的震撼力!
類似像丘索維金娜這樣“愛”的故事,北京奧運會上還有很多。像冼東妹,她在女兒5個多月時決定復出,并以女兒為動力,把金牌作為自己對女兒虧欠的回報,這同樣是一種母愛。還有曹磊,她的母親在臨終前,唯一牽掛的是女兒,看到女兒入選奧運會了,才放心地離去;而曹磊在得知母親去世后,化悲痛為力量,用金牌報答母親的在天之靈,這也是一種母女之愛。而埃蒙斯夫婦,在賽場上遭遇失誤后互勉的熱吻,也“愛”得感人。正是這些“愛”,讓北京奧運會更加動人。
競技場上不僅有拼搏,更有愛,金牌是有價的,而愛是無限的?!皭邸?,以其特有的力量,鼓舞著人們?nèi)崿F(xiàn)奧林匹克夢想,體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