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一次放學(xué)回家,每每看見從我家屋頂上冒出的一縷炊煙,我便加快腳步,腦海里便浮現(xiàn)起一幅動人的情景:奶奶從屋子里走出來,高興地朝我微笑著,對我說:“回來啦,快吃飯吧!”
進(jìn)到屋里,奶奶總端上一桌子的好菜,自己只是坐在桌子的一角,手里捧著碗,笑瞇瞇地坐在一旁,看著我們吃。而她自己總是只吃點白米飯,只有當(dāng)我們把魚呀肉呀夾給她的時候,奶奶才偶爾吃點菜。
不知多少日子,都重復(fù)著這一幕。
后來,我家的平房拆遷,我們和爺爺奶奶分開住了。記得每一次打電話給他們,爺爺奶奶總滿心期待地說:“冰箱里面全是雞鴨魚肉,你們周末有空嗎?有空的話就過來?!?/p>
奶奶最快樂興奮的日子就是逢年過節(jié),在那些天,她終于可以好好地施展一下廚藝了。我看到奶奶在廚房又是切肉又是燒菜,問她累不累,她總是說“不累”,可臉上的汗珠已經(jīng)淌下來了。每當(dāng)這時,我又會想起那幅動人的情景——一縷炊煙下,奶奶正朝我揮手,正朝我微笑。
雖然,煙囪已改成油煙機(jī),燒火的爐子已改成液化氣灶,但是我依舊對奶奶那深沉的愛難以忘懷,那絕不是飯菜能夠衡量的,哪怕是天天吃滿漢全席,也抵不上奶奶親手燒的菜。這是一種親情,一種無私的愛。
現(xiàn)在,每天回自己家的時候,走在路上我仿佛還能看見那一縷炊煙,再走近一點,仿佛還能聽到那慈愛深沉的聲音:“吃飯啦!”啊,我看見了,在那座簡陋的矮平房里,一個老人正走出來,伸出她樹皮般蒼老的手,朝我揮手,喊我,暖暖地喊我……(指導(dǎo)老師:梁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