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朋友們:
近來接到不少讀者來信,對本刊2008年第8期隨刊寄贈的書簽上印出的唐詩名句提出了疑問——不都是傳頌“人面不知何處去”嗎?怎么成“人面只今何處去”了呢?
據(jù)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四藝文一記載:崔護此詩第三句原作“人面不知何處去”,后來,詩人認為“意未工,語未全”,便改“不知”為“只今”。全詩中“雖有兩‘今’字,不恤也,取語意為主耳”,又說“唐人工詩,大率多如此”,“后人以其有兩‘今’字,只多行前篇”而已。
從整詩來看,“不知”僅僅表明了“尋人不見”的意象,而“只今”則是在此基礎(chǔ)上更好地突出了今昔對比,悵然的失落感更加明顯了。故此,我們采用了詩人改后的句子。
非常感謝廣大讀者對《課外閱讀》的厚愛,感謝你們一向的支持。書簽這樣一個細節(jié),也能得到廣大讀者的關(guān)注,讓我們深感欣慰,尤其是讀者在提出疑問時的那種寬和、客氣的態(tài)度,更讓我們感到了溫暖的關(guān)愛與摯情。謝謝,謝謝我們的朋友’。我們會更加努力地為廣大讀者提供優(yōu)秀的篇章。
《課外閱讀》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