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免費開放的趨勢已成定局,在博物館免費開放的背后,是博物館自身定位思維的大轉(zhuǎn)換,在大轉(zhuǎn)換中,每個博物館都在用自己精心烹飪的文化產(chǎn)品大餐——展覽,來爭取新的評價體系下的生存權與發(fā)展權。在這個大背景下,南京博物院濃墨重彩的“金色江南——江蘇省金器特展”的出臺的背后籌謀就很值得思考。
為了能趕在中國第三個“文化遺產(chǎn)日”這樣的應時日子里開展,南博為展覽精心籌備的精美圖冊也來不及同時出爐,這已經(jīng)是市場營銷、傳播先導的思維了。為什么選擇“金器特展”這個主題?為什么用“金色江南”來做獨特主張?南博用項目策劃的方式在交著新式作業(yè)。記者采訪了南京博物院陳列研究所副所長胡衛(wèi)民。
在盤點自己家底的時候,南博發(fā)現(xiàn)有兩塊是自己的強項:一塊是民國故宮歷史遺產(chǎn),南京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的清宮珍寶,其中部分是民國中央博物院的清代皇家禮器、典藏、佛教法器,部分是故宮當時南遷過程中,滯留在南京的。故宮文物,現(xiàn)在一分為三,分別留在北京故宮、臺北故宮和南京博物院。另一塊呢,是在長期的考古實踐中出土的墓葬珍寶,這些珍寶都呈現(xiàn)出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和文化共性,而且在珍稀品中,相當部分是金器。這次展出的有南京市博物院館藏的明代功臣墓金器,無錫博物院所藏的明代錢裕墓金器,武進博物館館藏的明代王洛家族墓金器,還有江陰市博物館所藏的長涇、青陽明墓金器等,無一不是中國古代金器之精品。而故宮珍寶中也有部分金器,如這次展出的金壇城、金佛塔、金冊等。這樣,皇家金器與出土特色金器,就在金色上達成了一種概念聯(lián)盟,于是,南京博物院就擬定了這個金色主題。
接著,為了不僅對專業(yè)觀眾的口味,更為了吸引普通市民觀眾,尋找專業(yè)知識與大眾興趣的契合點,調(diào)動激活大眾自身的知識興趣儲備,南博經(jīng)過分析認為,如果純粹是文物展覽,可能大部分人沒興趣,但是每個人都可能有金銀飾品,和與金銀有關的經(jīng)驗、故事與興趣期待,所以,一旦提煉“金色江南”概念,用金器來做賣點,就有傳播賣點。由此定局?!拔覀冏鼋鹕险褂[,其實也是對觀眾口味的一次重要考察,我們在不斷從實踐中學習調(diào)整,”胡衛(wèi)民這么認為。
南京博物院是省內(nèi)的龍頭館,這次展覽的是以本省為主,兼及外省博物館的金器藏品。這次展覽不少金器是國之重器,比如要談窖藏,不少珍寶都繞不過。江蘇地方特色的金器,從唐、宋以來,工藝逐漸發(fā)展形成自己的風格,非常典型,器物精致,工藝精湛,這個從宋金發(fā)簪、元金盤等器物上可以窺見一二。江南金器發(fā)展的過程,與手工藝同步,江南富庶,金器在江南普遍流傳,百姓喜歡使用,有自己的工藝特點,江南特色是精巧,從工藝角度,元明清代表江南藝術風格的成熟,元代金盤做工精湛,局部纖細繁密。
明代的金器,體現(xiàn)了手工藝的高度精細,明代江陰金發(fā)簪,用金絲編鼓成型,有五六層鏤空,上有亭臺樓閣人物,現(xiàn)在江浙工藝超不過這個水準。古代的工藝師能沉靜下來,形成對真正的手工藝成型能力的把握。
自從博物館免費開放以來,南京博物院也開始在觀念、機制、運作上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開始摸索與市場的結合點。因為博物館本身不僅是倉庫、資料研究所,更是媒介,推出的不僅是展覽,更是文化產(chǎn)品。南博每年有一個規(guī)劃,希望定期設計出精彩的展覽吸引觀眾,免費開放首日人山人海,隨后就有回落,工作日日參觀量約1000人左右,一旦更新展品和主題,前往參觀的人數(shù)即可達到5000-6000人。觀眾對博物館的熱情,是通過不斷推出的好的展覽來維系的。
“做展覽不能過于專業(yè),也不能太低俗,觀眾關注的點才是最重要的”,胡衛(wèi)民認為,“我們這次做江南主題,其實也是對主題意義的提煉升華。江南主題既是工藝特色的欣賞,也是歷史地位的認同,還帶點獵奇。大家通過看金器,進一步喜歡江南,這個是潛移默化的,也是博物館文化教化的責任所在。”“博物館比的是影響力,因為它是公益性單位?!苯衲昴喜⑼瞥霭ā盎始艺洳卣埂?、“清宮美食美器展覽”、“清宮典章制度展覽”、“走在佛前”、“帝后生活”、“名家經(jīng)典書畫展”、“金陵八家、四王、四僧藝術展覽”在內(nèi)的十多個主題展覽,幾乎是每月一個?!皳P長避短,市場分析,關注傳播,縝密策劃,推出能吸引廣大觀眾的展覽,給觀眾帶來文化的享受,是我們美好的愿望?!蹦喜┰诠芾頇C制上也在推進完善策展人制度,在策劃、選題、組織、費用上進行項目配套。
作為博物館來說,現(xiàn)有藏品是一種歷史存在,在經(jīng)營中,有可能也成為包袱。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藏品相對優(yōu)勢,但是藏品本身是固態(tài)的,藏品優(yōu)勢未必就一定是傳播優(yōu)勢,從某種層面上考量,一個沒有任何藏品的策劃機構,最沒有包袱,也最能夠全心地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傳播的角度,來設計好的主題展覽。等這個最佳的有效的主題策劃成立后,無非是去相應的博物館,花適當?shù)某杀?,把藏品組織陳列而已。所以,策劃與傳播是第一位的,藏品是否自有是第二位的。
由于政府對于各級博物館的考量方式發(fā)生了轉(zhuǎn)變,作為撥款管理方,如何考量博物館展覽的影響力,如何量化考量指標,如何與媒介、輿論、社會反饋形成一種連動,這些是博物館免費開放后轉(zhuǎn)換管理方式該思考的內(nèi)涵。政府對博物館免費開放后經(jīng)費的補貼,博物館策展、推廣費用的科學預算決算,未來還值得探討。
我去過一些省級博物館,免費開放后,排隊觀看,人是來了,但是博物館把珍品撤走了,在文物說明中,也顯得簡單,粗放。博物館如果以為對待普通大眾,就可以降低服務質(zhì)量,應付了事,那免費開放的意義就要打折扣。
(責編:石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