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分析嵌入式Web服務器原理的基礎上,討論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的選擇和HTTP服務器的工作流程,針對嵌入式設備的特點對TCP/IP協(xié)議族進行裁剪,并依照裁剪后的協(xié)議,提出一種基于ARM-Linux操作系統(tǒng)的嵌入式Web服務器的設計方法,并給出相應的軟硬件設計。在32位微處理器PXA270的硬件平臺上結合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ARM-Linux實現一個高可靠、高效率、低功耗、低成本的嵌入式Web服務器。
關鍵詞:嵌入式Web服務器;TCP/IP協(xié)議;通用網關接口;ARM-Linux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373X(2008)2010403
Design and Implementaion of Embedded Web Server Based on PXA270
CHEN Jianhua,YANG Ling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541004,China)
Abstract: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 of embedded Web server,the selection of 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 and the working flow of HTTP are discussed,TCP/IP protocol stack is reduced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embedded equipment,a design method of embedded Web server based on ARM-Linux operating system and relevant software and hardware′s design are presented.Combining embedded ARM-Linux on the hardware kernel of the microprocessor PXA270 of 32 bits,an embedded Web server with high credibility and performance,low consuming and cost is realized.
Keywords:embedded Web Server;TCP/IP protocol;common gateway interface;ARM-Linux
隨著嵌入式系統(tǒng)的發(fā)展和Internet的普及,嵌入式系統(tǒng)接入網絡已經成為嵌入式系統(tǒng)應用的一個重要方向和必然結果,嵌入式Web服務器是嵌入式系統(tǒng)網絡化應用的重要方面。傳統(tǒng)的8位單片機由于其運行速度、驅動能力、功耗等問題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ARM處理器以其高性能、低功耗、豐富驅動等功能成為新的嵌入式電子產品開發(fā)的理想選擇。同時為了實現對系統(tǒng)資源的更好分配、復雜任務的更好調度,引入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ARM-Linux具有很好的移植性、穩(wěn)定性、強大的協(xié)議支持功能和豐富的設備支持功能,現在被廣泛應用于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本系統(tǒng)采用基于INTEL Xscale 架構的嵌入式處理器PXA270與ARM-Linux相結合構建一個嵌入式Web服務器。
1 嵌入式Web服務器技術
1.1 嵌入式Web服務器體系結構
嵌入式Web服務器的體系結構[1]如圖1所示。其中,客戶端和Web服務器之間的通信協(xié)議采用HTTP 1.1;嵌入式實時多任務操作系統(tǒng)提供TCP/IP協(xié)議支持;Web服務器與數據庫服務器間的交互接口為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
1.2 嵌入式Web服務器工作流程
客戶端使用Web瀏覽器與Web服務器進行通信。Web服務器中使用HTTP協(xié)議,HTTP(超文本傳輸協(xié)議)為標準WWW傳輸協(xié)議,使用可靠的TCP連接,通常采用端口80。HTTP是一個簡單的協(xié)議,每次連接只完成一個請求??蛻舳伺cWeb服務器交換數據之前,首先用TCP/IP建立連接,服務器端程序建立TCP類型SOCKET并在80端口進行監(jiān)聽,服務器在接收到用戶端的請求后,解析客戶請求的HTTP協(xié)議頭、分析客戶的請求,根據客戶的請求返回相應的數據。這些數據可來自靜態(tài)主頁和文件,也可以根據請求動態(tài)產生。由此可見,接收客戶端請求、解析客戶端請求、響應客戶端請求、向客戶端回送請求的結果是Web服務器所完成的主要任務。
2 模塊功能分析
系統(tǒng)分為客戶連接處理模塊、客戶請求處理模塊、協(xié)議處理模塊3個模塊。
2.1 客戶連接處理模塊功能
連接處理模塊[2]如圖2所示。此模塊完成第一步客戶連接請求的處理,并將請求信息傳遞給客戶請求解析處理模塊去處理。
模塊工作流程如下:
(1) 打開文件描述字,建立文件描述符;
(2) 讀取連接信息、獲取客戶信息;
(3) 調用客戶請求解析模塊,關閉文件流。
2.2 客戶請求解析處理模塊功能
此模塊在連接模塊完成對客戶請求信息進行解析、處理。模塊工作流程如下:
(1) 對用戶信息進行解密;
(2) 查找用戶請求資源是否存在;
(3) 判斷用戶請求類型,選取不同的協(xié)議進行數據回傳。
2.3 協(xié)議處理模塊的功能
TCP/IP協(xié)議包括很多的協(xié)議,鑒于嵌入式Web服務器的應用場合和有限的資源,并不是所有的協(xié)議都需要實現,應根據系統(tǒng)的要求有選擇的加以實現。以太網數據的傳輸是采用MAC地址來識別。為了保證系統(tǒng)在以太網的正常通信,首先需要實現ARP協(xié)議,因為ARP協(xié)議提供IP地址到MAC地址的轉換功能。嵌入式Web服務器要實現在Internet上通信,在網絡層一定要實現IP協(xié)議,以及能報告數據傳送差錯等情況的ICMP協(xié)議,因為IP協(xié)議是面向無連接的,它無法將狀態(tài)信息和錯誤信息傳到最初的主機上,因此要通過網際控制報文協(xié)議(ICMP)實現。在傳輸層主要有TCP協(xié)議和UDP協(xié)議,UDP協(xié)議是面向無連接的數據報文傳輸協(xié)議,而TCP協(xié)議則是面向可靠的數據流的傳輸。基于應用的需要和對可靠性的要求,在傳輸層采用TCP協(xié)議,并對TCP協(xié)議進行簡化處理。在應用層,遠端主機是通過瀏覽器的訪問控制方式讀取數據的,所以要實現HTTP協(xié)議。其他一些在Internet上應用較廣泛的協(xié)議(如FTP協(xié)議、SMTP協(xié)議等)在此無需實現。
協(xié)議處理模塊完成對連接信息進行分析,根據參數的不同,發(fā)送不同的HTTP協(xié)議頭信息,在Linux系統(tǒng)下建立通信雙方的服務程序可以使用套接字技術,常用的套接字有2種:流式套接字和數據報套接字。本系統(tǒng)為實現Web服務器功能采用的是流式套接字,流式套接字用法流程圖[3]如圖3所示。
流式套接字提供了一種可靠的面向連接的數據傳輸方法,此方法對單個的數據報和對數據包都提供一種流式數據傳輸。流式套接字由socket函數調用來創(chuàng)建、而且調用時必須用bind函數為它分配一個地址。使用listen函數建立和客戶機的連接,該函數告訴套接字開始偵聽客戶機的連接請求。一旦將套接字設置成偵聽連接后,用accept函數來完成連接,如果連接成功,accept函數將返回一個新套接字的描述符,新套接字被用作以后處理的連接。一旦客戶機套接字和服務器套接字建立連接,雙方就可以通過send()和recv()函數來發(fā)送和接收數據。
3 硬件平臺與軟件設計
3.1 硬件開發(fā)平臺
基于PXA270的Web服務器硬件平臺為研興科技開發(fā)的EDK-270SL硬件系統(tǒng),EDK-270SL是研興科技針對Intel PXA270 CPU推出的Linux開發(fā)平臺。PXA270嵌入式微處理器最高主頻可達624 MHz,加入了WirelessMMX技術,大大提升了多媒體處理能力,同時PXA270還引入PC機上的Intel SpeedStep動態(tài)電源管理技術,在保證CPU性能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移動設備的功耗。EDK-270SL由處理器核心板、主板及LCD三部分組成。EDK-270SL上還集成了下列部件:64 MB SDRAM、32 MB FLASH Memory、LAN91C113以太網接口、1個全功能串口,1個帶流控串口、1個紅外接口、1個CF接口、1個USB HOST、1個USB SLAVE、2個SSP接口等。因處理器的高性能、低成本、高效率等特點,廣泛應用于PDA、智能電器、儀器儀表、監(jiān)測控制等領域[4]。
3.2 軟件設計
嵌入式Web服務器的軟件開發(fā)主要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1) 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ARM-linux的移植。
ARM-Linux可移植性強,用戶通過重新進行配置、編譯內核可以使其內核文件小于500 kB。Linux是源碼公開的免費操作系統(tǒng),所用版本支持MMU功能。ARM-Linux網絡支持功能強大,支持PPP,Ethernet等多種網絡連接方式,包括完整的TCP/IP協(xié)議棧及大量的其他協(xié)議[5]。另外,由于ARM-Linux的開放性,新的網絡協(xié)議可以很容易地加入到內核中。移植過程如下:
① 安裝交叉編譯工具鏈。
由于嵌入式設備沒有足夠的內存以及存儲資源來完成編譯工作,于是就必須在主機上完成針目標機的代碼編譯生成,編譯后的代碼下載到目標機上運行[6,7]。
② 編譯Linux內核需要的源碼樹:linux2.6.9-270SL1.tar.gz。
使用自動編譯腳本my編譯內核,生成可運行在嵌入式系統(tǒng)上的內核映像文件zImage。
③ 創(chuàng)建JFFS2根文件系統(tǒng)。
對于一個實際的嵌入式應用系統(tǒng),僅包含Linux內核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文件系統(tǒng)的支持。在嵌入式Linux內核啟動后,需要加載根文件系統(tǒng),以支持系統(tǒng)與用戶交互。
(2) TCP/IP協(xié)議族的裁剪。
在TCP協(xié)議中采用“停止等待算法”代替“滑動窗口算法”。一方面是由于數據量小,對網絡擁塞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從而可以裁剪TCP的流量控制功能;另一方面是因為數據量小時,采用停止等待算法的傳輸效率和滑動窗口算法的效率差不多,因此采用簡單停止等待算法代替復雜的滑動窗口算法,不但降低了實現難度,提高了處理速度,同時取消了TCP發(fā)送緩存區(qū)和接收緩存區(qū),從而減小了占用存儲空間。研究發(fā)現,如果TCP層的上層實現服務器端的應用,可以將標準TCP狀態(tài)機建立連接過程中客戶端建立連接的狀態(tài)機部分簡化掉,即將主動創(chuàng)建連接的SYN-SENT狀態(tài),主動關閉連接的FIN-WAIT1,FIN-WAIT2,CL0SING,TIME-WAIT狀態(tài)。同理,如果應用是基于客戶端的,還可以將服務器建立連接的狀態(tài)機部分簡化。當處于監(jiān)聽狀態(tài)的服務器收到客戶端的請求時,發(fā)送“ACK+對方發(fā)過來的SYN數據”。當收到來自客戶端的一個僅含有ACK的空數據片后,雙方進入Established狀態(tài)建立連接,之后可以進行TCP數據通信。這樣既節(jié)省了系統(tǒng)開銷,同時也保證了所有的數據段都能安全正確地到達目的端[8]。
(3) 編寫HTTP Web Server。
Linux下嵌入式Web服務器主要有3個:httpd,thttpd和Boa。系統(tǒng)以boa作為服務器。Boa是一個單任務的http服務器,源代碼開放、性能高。建立boa Web服務器的步驟如下:
① 下載boa源代碼boa-0.94.14r21.tar.gz。
Boa Web服務器的源代碼可以從http://www.boa.org下載,當前最新版本為0.94.14。
② 安裝并編譯boa源代碼。
首先將源碼文件進行解壓,修改Makefile文件,修改CC=gcc為CC= /usr/local/arm-linux/bin/arm-linux-gcc(//自己主機交叉編譯器的目錄),修改CPP=gcc-E為 CPP = /usr/local/arm-linux/bin/arm-linux-gcc-E,執(zhí)行make,即可在SRC下得到boa可執(zhí)行文件。
③ 配置boa Web服務器。
Boa啟動時將加載一個配置文件boa.conf,在boa程序運行前,必須對其進行修改。
④ 執(zhí)行Boa。
成功配置以后,創(chuàng)建日志文件所在目錄/var/log/boa,創(chuàng)建HTML文檔的主目錄/var/www,將靜態(tài)網頁存入該目錄下(將主機 /usr/share/doc/HTML/目錄下的index.html文件和img目錄復制到/var/www目錄下),創(chuàng)建CGI腳本所在錄/var/www/cgi-bin,將cgi的腳本存放在該目錄下,另外還要將mime.types文件復制/etc目錄下。在實際運行時,可以將index.html,index_Zcn.html文件、img目錄和mime.types文件放到CF卡目錄下,建立目錄后,拷貝至相應目錄[9]。啟動ARM-Linux,在終端運行./boa,用網頁瀏覽器訪問,看到/usr/share/doc/HTML/目錄下的index.html網頁,嵌入式Web服務器移植成功。
(4) CGI程序設計
嵌入式Web服務器,其為用戶提供基于HTTP協(xié)議的網絡接入方式,再通過編寫適當的CGI程序來實現動態(tài)網頁的交互。
要使用CGI程序,一般使用HTML中的FORM結構:
4 結 語
嵌入式Web服務器是實現嵌入式系統(tǒng)通過Web方式與Intenet互聯的關鍵組成部分,直接影響網絡應用系統(tǒng)運行的質量與效率,對其進行研究對Intenet技術的發(fā)展有重要意義。本文提出一種基于ARM-Linux操作系統(tǒng)的嵌入式Web服務器的設計方法,并給出相應的軟硬件設計,并利用Socket編程和CGI程序完成整個Web服務器的設計。該嵌入式Web服務器具有成本低、開放性好、可移植性強等優(yōu)點,便于后期維護和升級。由于此設計的嵌入式Web服務器是一個單獨的模塊,提供的是標準接口,只要在軟件上作少許的修改就能很容易地應用到其他的嵌入式設備(如智能家電、現場節(jié)點等)中,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劉銀水,肖正宇,孫偉.基于ARM-Linux的嵌入式Web服務器[J].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tǒng)應用,2007(6):14-16.
[2]石秀民,陳友東.嵌入式系統(tǒng)設計與開發(fā)實驗基于Xscale平臺[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6.
[3]王進德.嵌入式Linux程序設計與應用開發(fā)[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4]研興科技.EDK-270SL說明手冊\\.版本:A1.3,YANXING Technologies,Inc.2006-4-7.
[5]石秀民,魏洪興.嵌入式系統(tǒng)原理與應用基于Xscale與Linux[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7.
[6]劉崢嶸,張智超,許振山.嵌入式Linux應用開發(fā)詳解[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
[7]華清遠見嵌入式培訓中心.嵌入式Linux C語言應用程序設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8]謝進忠,謝進益.Linux Kernel Module及TCP/IP程序設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9]李駒光,鄭耿,江澤明.嵌入式Linux系統(tǒng)開發(fā)詳解——基于EP93xx系列ARM[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陳建華 男,1982年出生,湖南永州人,碩士。研究方向為電路系統(tǒng)的EDA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