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李邦琴從祖國大陸到臺灣,再到美國,從昔日平凡的創(chuàng)業(yè)者到今天舉世聞名的報業(yè)傳媒巨人,其間歷盡坎坷。如今,她已擁有《亞洲人周刊》、《獨立報》、《芝加哥論壇報》等11家主流報紙,成為全美最大的非日報報系。2000年3月17日,方李邦琴收購了在美國已有135年歷史的英文報紙《舊金山觀察家報》,被輿論認為是改變美國傳媒歷史的大手筆,美國媒體稱她為“鋼鐵的木蘭花”。
擊敗老牌報業(yè)大王
不論在美國的新聞史上還是移民史上, 2000年3月17日無疑都是一個值得大書一筆的日子。這一天,已有 135年歷史的美國《舊金山觀察家報》(San Francisco Examiner)在頭版頭條位置刊出一個特大字號的通欄:“SOLD(被出售)!”而且登載了一張大幅照片:報社的員工們聚集編輯部大廳,聽老板宣布,該報已于當日被一個美籍華人家族——以方李邦琴女士為董事長的方氏企業(yè)集團買下!
猶如平地一聲驚雷,這個消息震動了美國的新聞界和主流社會?!杜f金山觀察家報》原本屬于大名鼎鼎的傳媒世家赫斯特家族,是舊金山地區(qū)兩大英文報紙之一,也是一張在美國很有影響的主流報紙。正因為如此,一年前,當該報出于無奈決定“出讓”時,立刻成了許多人爭奪的目標。這場爭奪戰(zhàn)曠日持久,持續(xù)了將近一年時間,而且愈演愈烈,鬧上了法庭。在這一年時間里,風云詭變,暗流陣陣,誰也不曾想到,方李邦琴——一位東方女性,竟然能夠歷經(jīng)坎坷,挫敗來自白人主流社會的阻撓和刁難,成了這家報紙的主人,成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掌管英文主流媒體的華人!
對于方李邦琴的勝利,最感到揚眉吐氣、歡欣鼓舞的當是這里的華人和亞裔社區(qū)。原因很簡單,因為那個赫斯特家族的老祖宗、《舊金山觀察家報》的創(chuàng)辦人威廉·魯?shù)婪颉ず账固?100多年前曾率先將中國及亞洲移民叫做“黃禍”。他當年辦報的目的之一,據(jù)稱就是為了兜售這些破爛貨色。令人振奮的是,這個開始于一個多世紀前的故事,如今終于有了一個很有戲劇性的結(jié)局——
方李邦琴,這位杰出的華人,她用自己的成功,改寫了這段歷史。
創(chuàng)業(yè)歷經(jīng)艱辛困苦
方李邦琴原名李邦琴?,F(xiàn)用姓名中的方姓,則是四十多年前嫁給夫婿方大川時依照中國傳統(tǒng)習俗而加的夫家姓。她祖籍湖北漢川,童年時代是在祖國大陸度過的。1949年,她與全家人一起,隨做鐵路工程的父親去了臺灣,在寶島完成了自己的學業(yè)。
方李邦琴有過十分美好的青春時光。她熱情開朗,很有理想,從中學時代起就是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高中畢業(yè)后,她考進了臺灣政治大學邊疆政治系,是全系唯一的女生。 1960年,她認識了留美的新聞學碩士方大川并與他結(jié)婚,然后隨他移民美國。
初到異邦,她的日子過得很艱難,用她自己的話說,是一下子“從天上掉到了地下”,“從一只孔雀變成了一只母雞”。她生了三個兒子,為了撫養(yǎng)他們長大、為了維持生計,她與丈夫一起辛勞打拼,吃了不少苦。特別是其中有段時間,丈夫臥病三年,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全都壓到了她的肩上。為著家用,她最多時一天要打三份工。她獨自一人,孑然無援,又要忙孩子們的吃喝,又要去醫(yī)院給丈夫送飯,雖然心里很苦,但忙得連坐下來哭一場的時間都沒有。只有到夜里安頓好孩子們睡覺,抽空給自己下碗面條填肚子時,她傷心的眼淚才會情不自禁地掉在碗里,和著面湯一起咽下。即使這樣,流淚的時間也不能太久,因為放下筷子,她還得趕到一個印刷廠打夜工……
盡管如此,方李邦琴依然咬緊牙關(guān)頂著,從來沒有倒下。她對自己說:你可以彎著腰走,也可以趴著身子爬,但是絕對不能倒下!你一旦倒下,那這一輩子就很難再站起來。她總是用這樣的座右銘鼓勵自己:“昨天已經(jīng)過去了,今天活著是準備明天怎么過。”
丈夫病愈之后,她和丈夫一起,四處奔波,爭取到一筆貸款,買了些舊機器,辦了個小印刷廠。她既當老板,又當工人,什么重活都干,包括把一千多磅重的滾筒紙推上印刷機……她就是這樣起步,使方家的產(chǎn)業(yè)逐漸得到發(fā)展,從印刷廠發(fā)展到后來蓬蓬勃勃的商業(yè)、房地產(chǎn)業(yè)。
方氏家族進軍報業(yè)
從1979年起,方家開始進軍報業(yè)。先是創(chuàng)辦了以全美亞裔讀者為對象的《亞洲人周刊》,8年后又買下了一份四開的社區(qū)報紙《獨立報》,將它改成一張面向全舊金山市發(fā)行的對開大報。在方大川的操持下,兩份英文報紙都日見出色,發(fā)行量大幅上升,對于促進亞裔社區(qū)的進步、鼓勵亞裔人士參政起到了很大作用。方大川也因此而名揚舊金山,以致在他去世之后,人們還特意在舊金山金門公園的亞洲博物館中設(shè)立了他的紀念墻,并在舊金山州立大學設(shè)立了“方大川獎學金”。
方大川是1992年4月去世的。他的去世對方李邦琴打擊很大,使她非常悲傷。但是,丈夫逝世后的第四天,她就忍住悲苦,擦干眼淚,以堅毅的神態(tài)出現(xiàn)在丈夫的辦公室里。她知道,現(xiàn)在不是她傷心的時候,員工們等著她支薪,報社的事等著她拍板,方家的整個事業(yè)等著她去支撐、去繼續(xù)。她迎著員工們期待的目光,剛毅地說:“雖然我先生走了,可方家還有人,還有我!”她,一個柔弱的女子,帶著三個逐漸長大成人的兒子,度過了方家歷史上又一個艱難的時期。正如方李邦琴自己所說:“你的肩膀能夠挑一百斤,你就成功一百斤;你的肩膀能夠挑一萬斤,你就成功一萬斤。一句話,能挑重擔的人就是成功的人。”方家企業(yè)非但沒有垮,反而在一年之后又以出人意料的大手筆,一口氣買下了覆蓋19個城市的11種英文報紙,將它們?nèi)考{入“獨立報系”。
至此,“獨立報系”成了全美最大的非日報報系,每期發(fā)行量達五十余萬份。
由“孔雀”變成“鷹”
對于方李邦琴來說,她最精彩的人生片段還是在2000年。正如有的媒體所說,“她希望自己成為一只孔雀,想不到卻變成了一只鷹”。所謂“變成鷹”,就是指收購《舊金山觀察家報》這件事,因為赫斯特家族與《舊金山觀察家報》的徽記就是一只展翅翱翔的鷹。
《舊金山觀察家報》的創(chuàng)辦者敵視中國人,方李邦琴心里其實早就“有一種沖動,有一天把它拿下來”。沒想到1999年8月,真有了這樣的機會。當時,赫斯特家族購得了舊金山的另一張英文大報《舊金山紀事報》,準備與《舊金山觀察家報》合并出版,因有違美國的反壟斷法而受到政府及司法部門的反對,只好將《舊金山觀察家報》賣掉。方李邦琴和方氏企業(yè)是抱著志在必得的信心參加那場競標角逐的。
作為一個亞裔,一年里的風風雨雨使方李邦琴充分領(lǐng)教了白人社會的種種不平。實際上,白人社會中的一些人是很害怕方家收購《舊金山觀察家報》的。所以在方家中標之后,方家的白人對手們便結(jié)成一黨,一次次與方家對簿法庭。他們請了8 個專家,到庭講了4 天,主題只有一個:方家會把《舊金山觀察家報》辦垮,所以不能把報紙賣給他們。方家的律師每次都是反問他們一個同樣的問題:那你知道不知道方家現(xiàn)在擁有多少報紙?知道不知道方家還有一個印刷廠,可以承印五十多萬份報紙?對手們茫然不知,每次都是搖著腦袋敗下陣來。可是,很多主流媒體在報道這場辯論時卻故意掐去了后半截,給民眾造成的印象反而是方家理虧,要輸。
方李邦琴很清楚這場風波的癥結(jié)所在,那是因為方氏家族是亞裔家族,是華人家族。她很氣憤,利用參加一個白人有錢人聚會的機會疾呼:“其實在美國的大多數(shù)人都是移民,就看是從歐洲來,還是亞洲、非洲來的是二百年前來,還是兩年前來的……不要忘了,移民是美國繁榮的創(chuàng)造者!”
盡管有挫折,盡管有坎坷,然而方李邦琴最終還是在這場官司中勝訴。可以說,她是以不屈不撓的人格力量取得勝利,獲得成功的。她的成功對于鼓舞華人進入美國主流社會有著重大影響,她成了華人在美國開拓事業(yè)的榜樣。
“方李邦琴日”
為了表彰方李邦琴在促進美國繁榮進步和提高華人在美國的地位方面的貢獻, 2000年9月8日,舊金山市市長威利·布朗向她頒發(fā)了“杰出華人獎”,并且宣布這一天為“方李邦琴日(Florence Fang Day)?!?/p>
“方李邦琴日”的慶典氣氛熱烈,前往祝賀者竟然多達1500人,還有龍獅表演隊。人太多了,只好分為兩個會場。望著龍舞獅躍的歡騰場面,方李邦琴想起了一句話:“華人在美國不能僅僅只是坐在公共汽車的客位上,還要坐在方向盤后面的駕駛員位置上?!蹦鞘撬南壬酱蟠ㄉ罢f的。如今,方李邦琴正是這樣做的。
美國總統(tǒng)為方氏傳記作序
無數(shù)在美國的亞裔族群乃至美國主流社會都把方李邦琴看作一個傳奇式人物。然而,方李邦琴卻另有一番見地:“有些人說我傳奇,其實一點傳奇都沒有。我的這些成就,就是把握住每一個小小的機會辛苦努力的結(jié)果。人生中的每一段經(jīng)歷,腳下的每一塊石頭,都是通往成功的基石。如果它們不堅實,即使爬上去了,也可能會松動磕絆,甚至摔下來。”
方李邦琴說:“機會在我們面前不停地走過,就看你是否能抓住。有時你抓住了但是還沒有READY(準備)。所以,成功與否不在于有沒有機會,而在于你是否具有足夠的素質(zhì)和準備。我來美國這40年,有20年是在吃苦,但我并沒有浪費,我是在積累,在默默地做。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生意場上,我比我先生勇猛。我認為,凡事你只要誠心誠意去做,總會有好結(jié)果?!?/p>
方李邦琴還不止一次地說:“我們方家之所以能做到今天,是我先生方大川、我及我的三個兒子共同打拼的結(jié)果。雖然我在美國生活了40多年,我的三個兒子也都是在美國出生,但我們身上流的永遠是中華民族的血,這一點無法改變。”
方李邦琴的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是一個傳奇,從一個小小的印刷作坊,發(fā)展成全美國最大非日報型報業(yè)集團;從一個底層創(chuàng)業(yè)者拓展為包括中文周刊、英文報紙、印刷廠、房地產(chǎn)、牧場、電腦公司以及影視公司等多種實業(yè)的傳媒界巨人。
美國前總統(tǒng)喬治·布什在為《方李邦琴傳記》所作的序言中寫道:“美國是移民在一片土地上建設(shè)家園,開拓生活的一個童話。方李邦琴的故事就是這童話中的一章?!?(編輯/崢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