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說得更準確、更科學、更直接一點,應該是“能力改變命運”。
知識不等于能力,從知識到能力還有一個轉化的過程。知識只有轉化成了實際能力,才有可能改變命運。
人們只有明白這個道理,才能改變目前對知識的認識誤區(qū):以為只要掌握了知識就自然有能力,不再思考怎樣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如何獲得實際能力的問題。
一位漁夫在最不佳的時節(jié)出海,卻總是能滿載而歸。一幫年輕捕手們既羨慕又嫉妒,向他請教方法。
漁夫說:“船多劃幾里路唄!”但是,當小伙子們累得半死回來后,依然收獲甚微。他們私下里嘆道:“這老頭,到底是運氣總比咱好,還是能力確實比咱強?”
漁夫的兒子長大了,也要出海。他問老爸:“你出海為什么每次都能滿載而歸?”
漁夫說:“為什么?你得學會看風、辨云、觀水色,即使翻起的幾朵浪花,都有魚的味道;很多技巧我說不清,你得自己去研究、去領悟;這些東西掌握不了,即使每天繞太平洋一圈,也難撞到‘運氣’!”
年輕的捕手們打魚的的知識不一定比漁夫少,但是,卻沒有漁夫高強的打魚能力。
如何實現(xiàn)知識向能力的轉化?這是最為關鍵的。
有些青年朋友書讀了不少,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問題的癥結在于:所學到的書本知識始終未能及時轉化為能力。
對一般人而言,能力可分為基礎能力、專業(yè)能力和發(fā)展能力三個層次?;A能力包括適應環(huán)境能力、表達能力、群體活動能力、學習能力等;專業(yè)能力是指順利完成本職工作應具備的能力,它是能力構成中的主體;發(fā)展能力主要是指更新知識能力和探索創(chuàng)新能力等,是能力結構中的最高層次。
將學到的知識較快地轉化為實際能力,主要應抓住三個關鍵:
一、堅持學用結合,做到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把學習知識與做好本職工作緊密聯(lián)系起來。這樣才能避免學與用的脫節(jié),縮短知識向能力轉化的距離,增強轉化的效果?,F(xiàn)在許多青年積極參加在職培訓,帶著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去學習、去鉆研,就是一個好方法。
二、勇于實踐,勇于探索。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是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實現(xiàn)的。只有積極投身于工作實踐,把知識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消化,才能較快地增長才干,使學到的知識在工作中開花結果。
三、堅持學習、更新知識,完善知識結構。知識向能力轉化是一個長期實踐的過程,只有不斷更新和完善知識,才能保證知識向能力轉化的深入持久。
知識改變命運只是能力改變命運的表象。認清這點,我們才能從重知識轉向重能力,我們走向成功的幾率才會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