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佳
《大公報》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的一張大報,她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一家報紙,誕生于1902年(早期以“大公”為名的七份報紙,堅持下來的只有目前香港這一家)。著名學者季羨林教授說:“《大公報》的一百年可以涵蓋中國的二十世紀,從第一期到現(xiàn)在就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中國現(xiàn)代史?!边@是說,《大公報》從不同角度記錄了中國現(xiàn)代史。創(chuàng)刊人英斂之在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了《大公報序》,宣布了 “忘己之為大,無私之謂公”的“大公”含義,一百多年來,一直為《大公報》人所秉承?!洞蠊珗蟆肥侨脒x聯(lián)合國推選的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中文報紙之一,是惟一獲得美國密蘇里新聞榮譽獎章的中文報紙。
《大公報》經(jīng)歷了四個階段:英斂之時期,王郅隆時期,新記公司時期和一九四八年以來的后六十年在香港辦報的時期。由滿族愛國知識分子創(chuàng)辦的一份支持改革的報紙開始,經(jīng)過受皖系政客把持的短暫時期,和資產(chǎn)階級“文人論政”時期,到在香港做為愛國愛港報紙的時期,整個報紙的歷史是一以貫之的?!吨袊蟀倏迫珪肥前阉斪饕粋€辭條合起來寫的。1931年5月,胡適為《大公報》一萬號紀念刊撰文說,大公報之成為“中國最好的報紙”,“不過是因為他在這幾年之中做到了兩項最低限度的報紙職務:第一是登載確實的消息,第二是發(fā)表負責任的評論。”一句話就準確抓住了《大公報》的命脈。
《大公報》培養(yǎng)出來的著名的經(jīng)營管理人才如曹谷冰、金誠夫、李子寬、費彝民、王文彬;著名主筆如王蕓生、徐鑄成、李俠文、蔣蔭恩、曾敏之、譚文瑞;著名記者如范長江、蕭乾、楊剛、彭子岡、徐盈、孟秋江、朱啟平;著名政論家梁厚甫,著名報刊活動家金庸等等。
“新記”大公報是大公報史上最具特色的一個時期,主持“新記”《大公報》編務的張季鑾尤其強調(diào)“立言記事,務須忠勇”,確立了“不黨”、“不賣”、“不私”、“不盲”的“四不”原則。他們強化文人辦報的民間立場,體現(xiàn)了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表明他們要以這張報紙來實現(xiàn)“文章報國”的夙愿,力求站在文人立場上盡自己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早期他們開出“社評”欄目,對時事社會各個方面論其是非曲直,告誡國人,警戒當局,以自己獨立的言論立場贏得了各界讀者的矚目。
正是因為站在文人立場上對社會發(fā)言,使得《大公報》廣泛關注新聞之外的文化領域,副刊便承擔了廣泛的文化傳承的任務,在《大公報》歷史上吳宓主編《文學副刊》,沈從文、蕭乾等人相繼主編《文藝副刊》、《小公園》、《文藝》和《星期文藝》。自始至終,即使在抗戰(zhàn)經(jīng)費最緊張時期,依然堅持出版副刊,并設立了充裕的文學版面,支持文學創(chuàng)作,獎勵文學新人。
新文化運動以來在文壇發(fā)生重大影響的四大副刊中的《晨報副刊》、《京報副刊》先后???,《新青年》遷往上海,在平津乃至全國文壇中,《大公報》系列副刊確實成為產(chǎn)生了舉足輕重影響的一個文學輿論空間,她以報道文學發(fā)展動向、發(fā)表文學作品為主,具有非常濃厚的學院派風格,包括最近的文學事件和最新出版的書籍、期刊介紹,也有一些作品發(fā)表,可以說新詩、舊詩紛呈,文言文、白話文并用?!案笨边€通過紀念世界文化名人,介紹中外杰出的文學家、史學家、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等,使讀者心智大開。
發(fā)展到現(xiàn)在,副刊內(nèi)容豐富多彩,除了天天和讀者見面的《大公園》、《小公園》、《新園地》、 《世界新潮》等之外,每日并出兩大版《娛樂》、還有《星蹤》、《神州新姿采》、《 寰球特寫》、《攝影》、《文學》、《科學》等周刊,以及不定期特刊,訊息量豐富。
2002年《大公報》創(chuàng)刊一百年,現(xiàn)任社長王國華先生撰寫了文章《記錄百年歷史見證時代風云——寫在〈大公報〉創(chuàng)刊百年之際》,說到:“百年《大公報》的堅定信念是:一筆在手,克盡言責,忘己無私,永志不諼!”
(本文參閱劉淑玲著《〈大公報〉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河北教育出版社版)一書, 感謝《大公報·大公園》編輯孫嘉萍女士提供幫助?。?/p>
插圖 / 郭德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