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 習
1
石門,藏語特而欽,聳立在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縣城西20余公里處石門溝口。
沿石門溝上行,兩扇石門劈面而來。門虛掩著,石門河蜿蜒流出。巨大的門關了一河谷綠色。
河谷兩側,山上多是柏樹,是世界上最大的柏樹林之一。柏樹不似松的倔強,山被它鋪得委婉溫潤。柏樹生長極緩,木質堅硬。當地人以死后能有一副柏樹的棺木榮尚。人老得彎了骨頭,一副堅硬牢靠年歲深長的棺木,會讓他感到穩(wěn)妥吧?柏木的紋路,大約清簡且散著淡遠的香。
馬蘭喜歡扎堆兒,風一吹,一灘一灘的紫蝴蝶搖搖欲飛。杜鵑花在陰坡上蔓延,藏人叫它蘇魯梅朵,學藏人的發(fā)音,總不確切。他們把聲音咽進了腔子,仿佛和這花很親。蘇魯梅朵花瓣纖小,有著奇異的紫色。成片的紫,在陽光里亮得耀眼。坐在花叢里,紫色的花海匍匐過去,山巒之后是阿彌嘎卓雪峰峰頂,像一排挨近天際的鋒利銀器。
成堆成堆的鞭麻草頂著碎小的黃花兒。秋后,草木枯了,割了鞭麻存在院里,鞭麻有油性,燒火很旺。藏地的寺院還用它做墻,白墻上方那一截華麗的赭紅,就是用鞭麻草草桿堆砌而成。中空的草芯可以使屋子冬暖夏涼。阿卡(藏族僧人)經房墻上的盲窗也是鞭麻所做,大約為了一心誦經。但這密實的窗,其實滿是無孔不入出出進進的風,窗大約只是俗人的叫法,還聽說,有緣的僧人可以在盲窗上看到佛。鞭麻草的顏色和阿卡袈裟的紅頗為接近,讓藏地的寺院有了那么一種沉靜的華美。
水自然就在近旁。一個水動嘛呢經輪跨在河上,據說牛皮經筒里放了一億個嘛呢。經筒每轉一圈,等于如數奉誦經咒一遍。山不轉水轉,水轉著嘛呢經輪,四季輪回,法音不停。接受過經咒的水,沿坡而下,與別的水流漸次匯合,成了流出石門的石門河。石門河到了莊浪縣改叫莊浪河,“莊浪”是藏語的譯音,但用漢語去叫,名字里的景象也叫人十分歡喜。
水的源頭是很多個泉眼,當地人叫它們藥水神泉。水溫熱,冬不結冰,也才使經輪常轉不息。說谷里原有108眼藥泉,不同泉眼的水,可以醫(yī)不同的病。泉自石縫里汩汩而出,可以數到的有8眼,在每個泉眼捧一口喝,明了目,清了心肺,舒爽了骨頭……
一抬頭,還是心驚,藥水神泉頂端峽口外,阿彌嘎卓雪山靜靜俯瞰著。
2
阿彌嘎卓,馬牙雪山的藏語稱呼。先前進出河西走廊,次次都要認真地眺望一番阿彌嘎卓。崚嶒的雪峰,馬齒一樣刺入云端,又只在峰巒疊嶂之后露出一尖兒崢嶸,威嚴得叫人張皇。這次,終于來到了阿彌嘎卓近前,極力遠眺,云端里雪白的鋒利叫人心跳不已。
感覺不到風,但云在阿彌嘎卓峰頂流淌,天跟著云動,靜立的阿彌嘎卓更加威儀。阿彌嘎卓石質雪白,雪白之上有雪,白云抱著雪——一眼睛瑩白,天碧藍如洗。
一直往上、往上,試圖靠云團里的馬牙近一些、再近一些。雪的氣息撲來,再高處該是神在的地方。以膜拜的姿態(tài)端坐在一塊巨石之上,仰望,阿彌嘎卓近在咫尺;風流云轉,阿彌嘎卓又遠在天際。屏息、聆聽,的確能感知到神的氣息。不敢發(fā)出聲響,馬牙山銀子的骨頭,能把風割疼吧,風疼了會呼嘯。不過,撫慰風的有峰頂星星一樣多的海子。海子澄澈寧靜,讓風駐足。海子盛滿天空,里面盛開白棉花的云朵。那是神落在地上的鏡子,神俯仰之間,滿心寥廓。
據說,天池旁的石崖上有個妖魔洞。晴天,白云從洞中悠然出入;暴雨來臨之際,黑云從洞眼翻滾而出。在這雪白的山上,翻滾的黑色會令人心驚吧?但這是神管轄的事情,黑可以叫白更莊嚴。
云漫下山腰,在山坡上鼓蕩。鴉群忽地飛起,鳴叫、在云霧里穿梭。是我的造訪打擾了阿彌嘎卓?阿彌嘎卓,大美不言。沿著神的視線朝下眺望,青色的山脈圍裹著遼闊的古古拉草原,河流婉轉,白牦牛像簇簇盛開的牡丹。
阿彌嘎卓的青草就要攀上我的身體了,轉身時,幾只烏鴉破云而出,清脆的聲音響滿山谷。阿彌嘎卓的神鳥借山石傳話,回聲裊裊。我禁不住也輕噓一聲,聲音飛到了遠處,那是久被塵世隔絕和淹沒的聲音,是我自己的聲音嗎?
3
冰雹像是被一場疾風卷過去的,風卷過五臺嶺,五臺嶺鋪了一層白。冰雹像粗制的鹽粒,堆滿草棵。很快,又是雨過天晴,綠色的嶺上閃著大片大片白光。
五臺嶺距離天??h城50公里。因為上上下下,有五個臺階而得名。車幾乎是跟著那團帶冰雹的烏云前行的,所到之處,都是疾風刮落冰雹之后的景象。冰雹砸疼了羊,嶺上一堆一堆白羊擠在一處,驚魂才定,相互安慰。冰雹還趕急了牦牛,牛一個一個定在草棵里喘氣。只有馬,被冰雹打散了隊伍,一些列隊在公路旁走著,似乎要和我們趕往同一個地方;零星的幾匹散在坡上,也朝著同一個方向匆忙趕路。
車過了九曲十八彎,上了一個又一個臺階。嶺頂上的路還在云里。俯瞰下去,山層層鋪開,山頂就在手邊。桌子山有桌子面一樣平整的山頂,據說那里是八方仙人聚會的地方,有了桌子,仙人們自然要圍桌敘談,又少不了美酒清茶,幾把壺,幾個親熱的杯盞,擺在桌上,料得有風吹來,也溢不出半滴好酒好茶。多大的桌子啊,自然還少不了下棋,棋子嶺就在不遠處,隨手取來,就可擺開陣勢。風在一邊吹著仙樂,云朵升落,美景盡在眼底,還能缺什么呢?
車終于爬上了嶺的頂端,路邊有插劍鄂博,彩色的經幡在天上飄飛,神沒有忘記在云端佑護凡人。同車的藏人說,這里叫夸蘭尼阿,意為天空之路的丫豁。一片朗闊,人在天上,大約也能體會到神的一些意境出來。
再從這個丫豁穿過,拾級而下,融進綠色,漸漸融進塵世,朝向一個被稱為天堂的地方。
4
一個小巧完滿、草木肥關、寧靜安謐的鄉(xiāng)村,被稱為天堂鄉(xiāng)。在我看來,這對上天的子民來說,是再幸福不過的了。
傍晚,雷雨來得迅疾,剛剛在路邊的井里打上一橡皮桶水,還沒嘗上一口,雨就急糟糟落下來,遠遠近近響成一片。天堂鄉(xiāng),地下有豐盈的水,地上有大通河。大通河在成片的莊稼地旁流過。天堂鄉(xiāng)依水生息,似乎多了很多水的氣質:豐厚、柔美、安靜。鄉(xiāng)民們愛石頭,大通河河灘遍布滑潤的石頭;鄉(xiāng)民依山而居,是石質的山,自然又少不了形態(tài)怪異的山石。石頭壘在路邊,就是一堵堵石頭院墻。院里綴滿果子的樹杈從石墻上伸出來,枝葉上攢的大雨珠打濕了石頭。石上的色澤花紋顯現(xiàn),仿佛每塊石頭都有來歷。
要住的這家小院,小巧的花園四周,也擺了很多石頭。每塊石頭都有名字:彌勒、飛虎、云霞……主人在雨水里親昵地擺弄著它們。雨漸漸小了,天上起了彩虹。去路上看,陽光再度灑開,彩虹就跨在天堂鄉(xiāng)上,彩虹之下,開闊的田里點點晶瑩。
路上竟只我一人。路在兩塊連綿不斷的田地之間。豌豆花、油菜花開得正好,花蕊里盛滿雨水,麥穗子掛滿雨珠。田邊站著的楊樹,樹干上睜著許多濕漉漉的眼睛。
豐饒的天堂鄉(xiāng)被周遭的山巒包裹,仿佛睡在一個溫馨的盆底。
舍不得多睡,一早出門。田里還頂著一層晶瑩的水珠。天碧藍空廓,只落下一塊溫柔的云團圍裹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