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刊登的一篇研究報告稱,美國芝加哥大學醫(yī)學中心研究發(fā)現(xiàn),深度睡眠時間少,可能影響人體調節(jié)血糖水平的機能,進而增加患2型糖尿病幾率。
研究人員對9名志愿者的睡眠模式展開了研究。這些志愿者體重均屬正常水平,身體狀況良好。在睡眠實驗室中,研究人員先讓志愿者睡兩晚安穩(wěn)覺,即讓他們不受打擾地每天持續(xù)睡8.5小時;在接下來三晚中,每當志愿者要進入深度睡眠,研究人員就用噪音打擾他們,但不吵醒他們。
研究結果顯示,連續(xù)3天睡眠質量不高致使志愿者體內胰島素代謝葡萄糖的能力下降了25%,而他們的血糖指標上升了23%。這一新研究為睡眠質量差可能導致糖尿病提供了新證據(jù)。研究負責人塔薩麗博士在聲明中稱,缺少深度睡眠,好比讓人老了40歲。
據(jù)研究報告的另一位作者、芝加哥大學醫(yī)學院教授伊夫·范考特博士介紹,深度睡眠是人緩解疲勞、恢復體力的關鍵睡眠階段。年輕人每晚的深度睡眠時間一般在80~100分鐘;60歲以上老年人不超過20分鐘。而它的減少則是人進入衰老期的象征。他還表示:“研究結果告訴我們,提高睡眠質量能幫人們遠離糖尿病。”
范考特博士同時指出,為保證睡眠質量,最好在午餐后就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飲料;把電腦、電視、電話“請”出臥室,睡前1小時內不要進行會使精神處于亢奮狀態(tài)的活動(如工作、發(fā)短信、發(fā)電郵等)。據(jù)印度新聞頻道2007年12月28日報道,工作壓力和夜間查閱電子郵件的習慣使得人們難以安眠,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警告失眠者,睡覺之前如果用任何電子設備查閱電子郵件超過一個小時,就等于喝兩杯特濃咖啡。
摘自《光明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