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化和精神一直被人們學習,尤其在職場方面。對古人的為人處世“水煮”一番,定能“營養(yǎng)”你的為人處世!
向孔子學習謙虛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p>
【現(xiàn)代版】辦公室里的人個頂個兒的厲害,都是你老師。可你內心卻想:自己名牌大學畢業(yè),比同事學歷高,所以開辦公會,你先發(fā)言;別人有點小錯,你先給他點出來……不久,你就成了出頭鳥,到最后煩你的不單是那些同事,還包括你的上司。
【學習有理】過于自信是很危險的,要學會謙虛,不論何時對自己的發(fā)展都有益處。一首好歌,開頭時的音常常比較低,但正因為開頭低,才給后面高音留下了回旋拔高的空間。
向阮籍學習慎言
阮籍,竹林七賢之一。他身在官場,但從不涉及是非,或閉門讀書,或登山臨水。
【現(xiàn)代版】在辦公室聊天是一種團結同事的方法,但有時你會身處微妙境地:大王看著老李生氣,在你面前想尋求同情,你義氣用事,說了些過頭的話。誰知傳到老李耳朵里去了,結果你與老李的關系變得緊張起來。
【學習有理】話說出去后是收不回來的,更何況在流傳的過程中還會被進行各種加工。所以,要學習阮籍口不臧否人,該閉嘴時就閉嘴。
向莊子學習換位思考
惠施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說:“子非我,安知我之不知魚之樂?”
【現(xiàn)代版】常聽到的牢騷是:“如果換了我當老板,那我……”或是“這事要是讓我干,那我……”這看似換位思考,但離真正的換位思考十萬八千里。換位思考應該是夜靜時的捫心自問,而不是“換了我怎么樣”的惟我獨尊。
【學習有理】要想公道,打個顛倒。一個不會換位思考的人,在工作中可能只看到別人的不對,以這樣的心態(tài)跟人相處,只會把別人看做眼中的刺,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了。
向鄭板橋學習難得糊涂
鄭板橋,“揚州八怪”中最受稱道的畫家,“難得糊涂”是他的名言。
【現(xiàn)代版】誰都可能遇上這樣的事:也許你會為一件事跟同事爭到面紅耳赤乃至大動肝火,可吵過后他依然故我;也許某人有不妥的地方,但你提了好幾次,原來啥樣還啥樣……也許道理在你這邊,但你的非此即彼的態(tài)度在別人眼里只會是刻薄的表現(xiàn)。
【學習有理】只要在不損害集體利益的前提下,你大可不必用非黑即白的要求苛求同事。生活中許多事物都沒有標準答案,也不可能用一個尺度評定優(yōu)劣。在“糊涂”的視角里讓別人輕松,也給自己松綁。
文/金石 摘自《家庭保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