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歷史悠久,是云南文明最早的發(fā)祥地之一,唐、宋時代,南詔國、大理國在此建都571年,曾是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南詔國極盛時期,其疆域北抵大渡河,南至越南北部,西接印度、緬甸邊境,東達(dá)貴州北部及廣西西部,創(chuàng)造了“其富與蜀埒”(注)的輝煌業(yè)績,留下了璀璨的歷史文化。南詔宮廷三道萊(腌生皮、東魚、腌螺螄),便是南詔國流傳至今的具有白族獨特風(fēng)味的名菜肴。
大理白族飲食口味以生、冷、酸、辣、涼為主,略偏麻。大理氣候溫和,常如初春,寒止于涼,暑止于溫。即使在冬季,也喜食冷盤、涼菜。南詔宮廷三道萊,最具有大理白族飲食特色,最能代表大理白族的飲食習(xí)慣,因此深受大理人民的喜愛,成為當(dāng)?shù)乜畲e客的三道傳統(tǒng)美味佳肴。
現(xiàn)將南詔宮廷三道菜簡介如下。
第一道菜 腌生皮
食生,是大理白族自古以來的飲食習(xí)俗,唐代樊綽在《蠻書》(又名《云南志》)中已有記載:“豬羊貓犬騾驢豹兔鵝鴨,堵山及人家悉有之,但食之與中土稍異,蠻不待烹熟,皆半生而噢之。”腌生皮制作簡單:割取火燒豬帶皮肉(靠近表皮的精肉,實則已燒成半熟),切成極薄片放入盤中待用。然后用燉梅、蒜泥、花椒油、辣子油、麻油、芫荽、姜汁、味精、小蔥、胡椒等調(diào)配好佐料蘸水。吃時挾一箸生皮肉蘸一次佐料蘸水,入口鮮香脆嫩,味美無窮,白族群眾最為喜食。但這種吃法不符合《食品衛(wèi)生法》,豬肉不經(jīng)檢疫,吃后易染發(fā)疾病,政府明令禁止。但因此菜味道鮮美,老百姓照吃不誤,禁而不止。這就給飲食科研者和衛(wèi)生部門一個課題:如何保持腌生皮的風(fēng)味,保證滅菌衛(wèi)生,使白族這一傳統(tǒng)菜肴得以繼承。
第二道菜 凍魚
大理凍魚流傳至今,遐邇聞名。制作方法:選洱海產(chǎn)二三兩重鮮鯉魚,去鱗、腮、腸肚,洗凈,下鍋用香油煎黃(也可不煎),煮時加湯放佐料醬油、木瓜醋、精鹽、辣椒面、花椒、蔥、姜、紅糖等。煮至魚入味、湯收濃,盛大湯碗內(nèi),置于涼處自然冷凍。次日用餐時在盤中加入腌菜、芫荽,將碗中凍魚扣盤便可上席。此道菜鮮、辣、香、涼俱備,是酒飯皆宜的佳肴。此菜一般在秋后至次年三月前自然冷凍食用,其特點是涼而不冰嘴,適口感強;凍湯汁有如琥珀一般晶瑩,色美味鮮,風(fēng)味獨特。大理年平均氣溫15.1℃,最冷月平均氣溫8.9℃,湯汁一夜間即可自然凍成,但不至于深凍,入口即化。大理凍魚是在當(dāng)?shù)靥囟鉁貤l件下而形成的美味。春、秋天,當(dāng)?shù)厝罕姙榱顺陨蟽鲷~,想出了一個制作凍魚的極妙方法:把烹制好的鯉魚盛在碗中,置于水桶內(nèi),傍晚時把水桶掛放入水井中。經(jīng)過一夜涼水的降溫作用,第二天早上凍魚便制成了?,F(xiàn)在,隨著冰箱的普及,一年四季均可吃上凍魚,但與傳統(tǒng)凍魚相比,則口味差矣!大理凍魚之所以回味無窮,其奧妙就是:魚鮮、味濃、自然凍。
第三道菜 腌螺螄
清明時節(jié)螺螄肥。“清明螺,抵只鵝”,其意是這個時期螺螄還沒有繁殖,最為豐滿、肥美,也最鮮、最補,螺螄產(chǎn)自洱海,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礦物質(zhì),是藥膳之佳品,有除風(fēng)解毒、清涼利水之功效,還可治療痢疾、痔瘡、脫肛、子宮脫垂、胃酸過多等多種疾病,腌螺螄的原料為:螺螄、香橡葉、食用堿、核桃仁、辣椒油、花椒油、麻油、醬油、芫荽、燉梅、木瓜醋、紅糖、姜末、蒜泥、蔥花等。制作方法:將核桃仁油炸后切成米粒狀,芫荽切細(xì),再將各種佐料按比例調(diào)拌成水汁待用;將螺螄尾部去掉,取出螺肉,入盤用冷水沖洗凈污物,放入堿,用香橡葉擦洗,一邊擦洗一邊用冷水沖洗干凈;然后用木瓜醋浸泡兩小時,再放入清水中漂洗,瀝干水分,最后螺肉入盤,淋潑上佐料汁即可食用。此道菜特點:色鮮艷,肉脆嫩,酸辣麻香,營養(yǎng)可口,是佐酒佳肴。
注:指南詔國當(dāng)時的社會經(jīng)濟已與四川一樣強大和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