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春回大地,黃色的迎春花、白色的梨花、淺紅色的櫻花、粉紅色的桃花、紫紅色的紫荊花……就紛紛綻放,其后,紅色的玫瑰花,大紅或墨綠色的牡丹,白色的玉蘭花……也紛紛相互爭艷。它們色澤艷麗,多彩紛呈。(圖1、圖2、圖3、圖4)
花朵為什么這么多彩呢?仔細考察一下,可發(fā)現大多數花朵的顏色,是在紅、紫、藍色之間變化著,也有一些是呈現黃、橙、紅之間變化著。
花色能在紅、紫、藍之間變化,是因為花朵的細胞里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種有機色素,它極易變色,只要溫度、酸堿度稍有變化,就立即“舊貌變新顏”。牽?;?圖5)是在夏秋時盛開的草花,它的花朵像喇叭,顏色挺多,有紅的、紫的、藍的。其實,這完全是花青素所顯示的變色。如果你把一朵紅色的牽牛花,泡在稀純堿水里,這朵紅花頓時就變成了藍色。再把這朵藍花泡到稀醋酸溶液里,它又變成紅色了。這是為什么呢?原來,花青素在堿性溶液里呈紅色,在中性溶液里呈紫色。
留心觀察木棉的花,就會發(fā)現它也能改變顏色。剛開放的花是乳黃色的,后來變成了紅色,最后又變成了紫色。因此,在一棵棉株上,常常同時開放著幾種不同顏色的花。這也是由于受陽光照射和氣溫變化的影響,花瓣細胞液的酸堿性發(fā)生了變化,最終引起花青素的顏色發(fā)生了變化。
花色能在黃、橙、紅之間變化,是因為花朵的細胞里含有類胡蘿卜素的緣故,類胡蘿卜素的種類很多,其中有黃色、橙色或橙紅色的類群,像樹上的黃葉、成熟香蕉里所含的葉黃素,就是類胡蘿卜素中的一種。有些植物開黃花,那是因為花朵細胞中,含有大量葉黃素的緣故。白色的花是否含有白色素呢?科學家通過試驗,并未從白色花瓣中找到白色素,而從白色花瓣中提取出來的是一種淡黃色的或接近無色的類黃酮物質。將這種物質溶于水,得到的是一種無色透明的液體。那么造成白色花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來白色花瓣的細胞里只含淡黃色的或接近無色的(類黃酮)物質,它反射出來的淡黃色,對于我們眼睛來說,幾乎分辨不出來,只感到是白色,且在花瓣的下層疏松細胞間隙中,充滿了許多微小氣泡,這些氣泡也是無色透明的,陽光射在它們“身上”再反射出來,我們就感到是白色的了,因此,白色的花,不是“純白的”花。
許多花朵,不但有美麗的花冠,而且有芬芳的氣味,如蘭花、桂花等都具有清香氣味。這是因為花瓣的一些細胞里含有芳香油。芳香油有多種,它們的特點都是揮發(fā)性很強,能夠散發(fā)出誘人的香味。經太陽一曬,它揮發(fā)得更快,所以在陽光明媚的時候,花香更濃,散發(fā)更遠。真是芬芳馥郁,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