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讀《微軟的優(yōu)秀秘密》一書,書中介紹了一些微軟的面試題,涉及面廣,設(shè)計得巧妙而靈活,其中有一道平時似曾相識的天平驗“次品”類題,摘錄如下:
題目:有8顆彈子球,其中1顆是“缺陷球”,也就是它比其他的球都重。你怎樣使用天平只通過兩次稱量就能夠找到這顆球?
(選自[美]威·龐德斯通《微軟的優(yōu)秀秘密》)
在解答之前先來看一道競賽輔導(dǎo)教程中常見的類似題。
題目:一批同規(guī)格的小零件共81件,已知其中有1件內(nèi)部有砂眼,檢驗員用1架無砝碼的天平經(jīng)過幾次稱量便找出來了,你能說出他的方法步驟嗎?
分析:解答該題的一般思路是:第1次將81件分為3堆(每堆27件),將其中的兩堆兩兩放在天平中稱,找出3堆中的較輕者;第2次將這27件再分為3堆(每堆9件),同法用天平可稱出較輕者;第3次將較輕的9件再分為3堆,再用天平稱出輕者;第4次將較輕的1堆(3件)再分為3份,用天平兩兩稱即可稱出砂眼者。
順著上題的思路試試能否解決問題:第1次將8顆彈子球一分為二,放在調(diào)平的天平兩端,那么較重的一邊的盤子里的4顆彈子中肯定有1顆是“缺陷球”;第2次把這4顆彈子球分為2組分別進行稱量,同理可以稱出較重者。但是怎樣才能確定這2顆球中哪一顆是“缺陷球”呢?必須再稱量1次,這樣就不符合題中2次稱量的要求。
比較這兩道題,微軟面試題增加了測量次數(shù)的附加條件,從而有利于考察受試者思維的敏捷性、變通性和邏輯推理能力。
我們確信利用天平驗“次品”,以上方法是對路的,但限于次數(shù)條件的限制,不妨調(diào)整一下看是否能解決問題:第1次,在天平的兩端放了3顆球,會出現(xiàn)兩種可能:一是天平兩邊平衡,說明這6顆里面沒有“缺陷球”。第2次只需稱剩下的2顆,較重的1顆就是“缺陷球”。另一種可能是天平兩邊不平衡,則較重一邊的3顆球都有“缺陷球”。第2次從這3顆球中任意拿出2顆球進行稱量,類似,兩邊平衡則剩下沒稱的1顆是“缺陷球”;兩邊不平衡。較重一邊盤中的那顆球就是“缺陷球”,問題得到解決。
解決該類問題的一般方法是:分組、稱量,推理貫穿其中,在推理的前提下如何正確分組是關(guān)鍵,分組不同,稱量次數(shù)不同,分組需要“嘗試”,達到要求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