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在全國各地有一副流傳很廣的名聯(lián):
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陳湯。
“六君子”,指中藥方劑里的六君子湯,由黨參、炙甘草、茯苓、白術(shù)四味藥(亦稱四君子湯)加上制半夏、陳皮二味藥組成,主治脾胃氣虛而有痰壅,癥狀見于咳嗽痰多,痰白清稀,氣短者。
“二陳湯”亦系中藥有名的方劑,由制半夏、陳皮、茯苓、炙甘草四味藥物組成。主治濕痰咳嗽,痰多色白,胸膈脹滿,惡心嘔吐,或頭眩心悸,舌苔白潤等癥。
六君子湯和二陳湯在中醫(yī)臨床使用中,頻率都較高。但這首名聯(lián),并不是在談?wù)撝嗅t(yī)的名方名藥,而是隱括了辛亥革命勝利后,袁世凱當(dāng)上了中國的大總統(tǒng)并夢想復(fù)辟稱帝的一段史實。
1915年,楊度、劉師培、李燮和、嚴復(fù)、孫毓筠、胡瑛6個有一定學(xué)識威望的人組織了個“籌安會”,以進行國體的學(xué)術(shù)研究為名,暗中則替袁世凱稱帝造輿論,史稱“籌安會六君子”。“二陳湯”系指袁世凱的三位親信:陜北鎮(zhèn)守使陳樹藩、四川將軍陳宦和湖南將軍湯薌銘。
上聯(lián)“起病六君子”暗喻袁世凱稱帝始于楊度等6人組織的“籌安會”為其鳴鑼開道。下聯(lián)“送命二陳湯”則是說袁世凱在復(fù)辟帝制時遭到了全國人民的反對,眼看大勢已去,陳樹藩、陳宦、湯薌銘又先后宣布“獨立”,把本來就患病在身的袁世凱給活活氣死。其中陳宦在宣布獨立的通電中措辭嚴厲,最后的幾句是:“項城(袁世凱的字)先自絕于川,宦不能不代表川人與項城告絕。四川省與袁氏個人斷絕關(guān)系?!痹绖P看了電報后當(dāng)即昏了過去。因此。這封電報被認為是袁世凱的送終湯。隨之湖南湯薌銘也宣布湖南獨立。電報送到袁世凱面前,他已病得不能起床了。
袁世凱死后,一位在袁世凱生前經(jīng)常給他看病的老中醫(yī),深知袁世凱患病的起因,也了解袁世凱為何病死,于是寫了這副被人廣為傳誦的挽聯(lián)。
這副挽聯(lián)看似平常,然對仗工穩(wěn),寓意深刻,不愧為名聯(lián)。
(責(zé)編 何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