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wù)撋莩尴攘私庾约?/p>
在我們談?wù)撋莩抟约八N涵的精神以前, 還是先了解一下我們自己吧。
生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一切就自然而然地被劃歸為各個階層之中。劃歸的依據(jù)包括收入、嗜好、健康計劃、言談舉止、閱讀方式以及信仰。于是每個人被迫地成為了爭奪話語權(quán)的知道分子、勢力的時尚傳媒和代表社會大眾的中產(chǎn)階級。我們遵從這種規(guī)定,并不是打算給自己貼什么標簽,而是為了尋找到自己應(yīng)屬的家庭。在這里面,我們有相同的品位、共同的話題甚至同一種發(fā)型,這種共通點足以讓你尋找到一種認同,并感受到現(xiàn)在社會中很難尋找到的歸屬感。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所以我們必須找到屬于自己的那個階層。
在拉丁文里,奢侈品寫作“Luxus”,意為閃閃發(fā)光的東西,比如鉆石、黃金。而奢侈階層卻一直是在社會金字塔中隱藏最好的那個人。它和時尚不同,從定義上講時尚是不分階層的,但是奢侈是有著濃厚的精英意識的群體,這是最根本的區(qū)別。
如果把整個階層用物化的眼光來看的話,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時尚永遠是在追求一種社會化。它總是不甘于小圈子而想方設(shè)法地把自己好像病毒一樣擴散到世界任何角落,當全世界都被它感染以后也就是它隕落的那一刻了,當然,會有新的時尚來填補它的位置。
那么奢侈是什么?奢侈是稀少,是極限,是在可能的情況下所能做到的最完美的事情。它跟你銀行帳戶里的數(shù)字無關(guān),而跟你精神家園的所在地有關(guān)。當你排著長隊去搶購最新到貨的名牌包包的時候,雖然我們相信您當時內(nèi)心一定是滿懷著對美的渴求,但是這種行為很難歸咎到奢侈的范圍。請別誤會,不是說您非要名牌的公關(guān)把包送到府上才算氣派,只是如果把每次購物的金額作為衡定標準未免有些無趣。
舉個例子來說,二戰(zhàn)后的巴黎,戰(zhàn)爭陰影使女人失去了靈性,她們被包裹在呆板的茄克和枯燥的短裙中,毫無美感可言。DIOR 設(shè)計的一款“突顯腰部線條和離地八英寸”的裙裝讓巴黎的女人重新獲得了自信,她們要的不僅僅是一條裙子,而是在貧苦的生活中對于美麗的堅持,無論是饑餓、死亡還是戰(zhàn)爭,都不能剝奪追求美麗的權(quán)利。
奧普拉· 溫弗瑞的詮釋
是的,從這點來說奢侈確實是可遇不可求,而這也正是奢侈精神的必備元素。這里面包括: 財富、勇氣、追求、道德約束和教養(yǎng)。奢侈階層在享受完美品質(zhì)的物品同時,也應(yīng)該追求精神上的高貴。在古代歐洲,這種行為舉止的約束更加表現(xiàn)到了極至。
1793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并直接導致了路易十六夫婦走上斷頭臺。在站到斷頭臺的時候,皇后不小心踩到了行刑者的手,而這位行刑者的父親剛剛砍掉了自己丈夫的頭。在發(fā)現(xiàn)踩了劊子手之后,皇后彬彬有禮地道歉說:“對不起,先生,我不是故意的。”
這種已經(jīng)滲透在骨子里的優(yōu)雅恐怕已經(jīng)很難被今天的人們所理解,但這確實是那個時代奢侈階層一項基本的修養(yǎng)。這種情景我們在電影《泰坦尼克》中同樣可以看到,比如在臨死前拒絕穿救生衣,決定死得像個紳士的老貴族。當然那四個樂手也讓我們頓生崇敬,他們堅持演奏的理由只是覺得即便是逃生也應(yīng)該有美妙的音樂相作伴,這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職責。這一切,都與奢侈精神有關(guān),而與泰坦尼克號沉沒后從水中浮上來的LV 旅行箱,則完全沒有關(guān)系。
也許您會覺得我們上面舉的例子過于典型化了,確實,在那個年代奢侈階層不可避免的和皇室背景、血統(tǒng)、出身以及教育有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
下面我們會介紹一個姑娘,她是一個私生子,童年生活在密爾沃基的貧民窟。她先由祖母撫養(yǎng),后來由母親撫養(yǎng),最后進了孤兒院。可以設(shè)想,她基本上不會受到什么系統(tǒng)的教育。至于她的經(jīng)歷更是悲慘得讓人難以接受:9歲時遭受強暴,14歲便生下一個孩子,但很快夭折。15歲前,她基本上是在吸毒和性亂交中度過的。
這個看上去已經(jīng)命中注定下半生要呆在監(jiān)獄、戒毒所的可憐姑娘,就是現(xiàn)在被喻為“美國國嘴”的奧普拉· 溫弗瑞。時至今日,她的名字已經(jīng)被用來做某些公司的商標。她的“奧普拉· 溫弗瑞秀”將30個艾美獎收入囊中。每年奧普拉· 溫弗瑞會從自己節(jié)目贏利的幾千萬美元中拿出一部分建立基金、獎學金和受虐待兒童的慈善捐款,“奧普拉· 溫弗瑞讀書俱樂部”則激勵著整個美國,她的幾句話甚至可以影響整個國家的輿論走向。
毫無疑問,奧普拉· 溫弗瑞沒有背景,沒有出身,但是她沒有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她從艱難的環(huán)境中崛起,飽嘗了人生的艱辛和坎坷之后,最終“扼住了命運的咽喉”(貝多芬語)。奧普拉· 溫弗瑞的經(jīng)歷仿佛童話故事一樣輝煌、
起伏跌宕,只有很少的人能像她一樣實現(xiàn)從黑暗到光明如此完美的跨越,她是現(xiàn)代奢侈精神的最好詮釋。
典型的奢侈階層如何分配財富
現(xiàn)在讓我們看看身邊吧。按說中國的奢侈階層顯然還未形成氣候,繁榮的社會消費和高昂的銷售額并不能作為一個階層成熟的硬性指數(shù)。媒體煽風點火的報道和緊跟美日全球排行老三的奢侈品銷售額讓中國人仿佛驟然有了底氣,已經(jīng)搶先進入了奢侈階層。
讓我們聽聽那些這些坐鎮(zhèn)歐洲的奢侈品商是怎么說的吧!歐洲有銷售商說:中國出境旅游的旅客中,香港和臺灣的客人很有知識,而大陸的客人還需要5到10年的時間才能趕上基本水平。有的奢侈品高層則把大陸客人買最貴的東西,住最便宜的旅館,晚上一定要去夜總會找樂子作為笑話說。而那些公關(guān)一邊和媒體打著哈哈:中國的客人很時髦!很有品位!他們正是我們理想中的客戶#8943;#8943;一邊回過頭和手下說,見到大陸客人,就把logo 最大的貨拿出來,準沒錯。
在大陸,我們同樣可以聽到這樣的消息:某箱包品牌在10分鐘被三個農(nóng)村婦女模樣的人買走三十萬的貨品,要命的是她們并不認識這個品牌只是覺得這個最貴;某鋼筆品牌被一位客戶一口氣買走100只,數(shù)額高達上百萬;某汽車品牌參加展覽,凡是標價588萬的都賣出去了,惟一沒賣出去的一輛是550萬的。
這樣的消息也許會讓經(jīng)銷商笑逐言開,但是熟悉中國特色的人都會覺得不那么舒服,并對他們大張旗鼓購買奢侈品的目的心存疑問。
說到這里還一個小段子:前一段一位VIP 客人在北京王府飯店的一個超級品牌的店內(nèi)大罵一個服務(wù)員,只是因為他的卡電腦刷不成便惱羞成怒,一口一個要滅了那個店員,聲稱要看看是她的工資硬還是他的錢包硬,說到最后這位“紳士”表示這個破店賣的破布根本就不上他的眼,而且他要用他的余生和這個小姑娘沒完。結(jié)合我們文章開篇提出的觀點,這位先生雖然消費力雄厚,但是確實不適合歸入奢侈階層的行列,因為在平等這個基礎(chǔ)課程上他還遠未畢業(yè)。
那么一個典型的奢侈階層是如何分配他的財富呢?別墅、游艇、私人小島當然是一個花錢的好出路。但是很多人選擇了其他的方式。在歐美奢侈階層很典型的方法就是辦慈善基金和募捐。很多基督徒都篤信一個原則:我所爭取的財富是用來為上帝增添榮耀的,所以他們會覺得帶著億萬財富死去會妨礙自己進天堂,而對子孫后輩也是一種恥辱。
美國巨富洛克菲勒節(jié)儉成性,他要求孩子們認真記賬。孩子們靠做家務(wù)來掙零花錢。他甚至只買一輛自行車給4個孩子,為的是讓他們學會謙讓。他惟一的小兒子約翰長大后不好意思地承認說,自己在8歲以前穿的全是裙子,因為他在家里最小,前面3個都是女孩。就是這么一個守財奴的人,在他的一生中直接捐獻了5.3億美元,他整個家族的慈善機構(gòu)的贊助超過了10億美元。中國受益尤多,接受的資金僅次于美國本土。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立中國醫(yī)學委員會,由該委員會負責在1921年建立了北京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
100年后,比爾· 蓋茨和巴菲特又重復了老洛克菲勒的話:“我將把全部財富用于捐贈,而不是留給自己的孩子#8943;#8943;我只是這筆財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好的使用方式?!?/p>
在他們看來,聚斂財富的過程,是實現(xiàn)個人價值、使社會財富增值的過程,而不是為了個人私欲的擁有和傳之后代子孫。甚至是出于“保護”后人的考慮,促使他們將自己的大部分財產(chǎn)捐贈給社會,僅給子女留下適當?shù)姆蓊~。這種想法在一些成熟資本主義國家的奢侈階層中并不占少數(shù),也許對于新富起來的人們來說要想通這點并不是很容易,畢竟這之間隔著社會資本發(fā)展程度和宗教信仰兩個鴻溝,但是時間會拉近彼此間的距離,畢竟奢侈精神本身就是包涵著平等、理解和責任。
不同時期的奢侈品
奢侈品是每個時期在公眾面前最明顯的標志,從歷史來看,每個階段奢侈階層所喜好的東西都不盡相同,通過對這些物品縱向的比較,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整個階層的精神內(nèi)核。
宮廷時期:至少在十六到十八世紀這段時間內(nèi),奢侈階層的表現(xiàn)為:精雕細刻和煩瑣夸張。他們基本上是屬于貴族或者皇室,每個人所穿著的服裝都盡顯高貴奢華,在整個文藝復興的時期都很推崇亞麻、羊毛、絲綢和緞子。甚至有的外衣花銷相當于一個中產(chǎn)階級一年的花費。十七世紀的法國貴族要是和朋友在早上喝咖啡的話,需要雇傭三到四個仆人伺候其梳洗打扮,這樣才會不至于遲到。無論男女都要化妝, 女人是夸張的帽子、緊身衣和鯨骨裙,男人的必備是花邊襯衣、馬褲和青灰色的假發(fā)。他們熱衷于藝術(shù)沙龍,喜歡雇傭達· 芬奇那樣的畫家和貝多芬那樣的鋼琴家,因為他們覺得供養(yǎng)藝術(shù)家是他們的職責,那時候還沒有工業(yè)化的大生產(chǎn),但是很多品牌已經(jīng)成為皇室的御用,只為某一小群人提供服務(wù)。事實上那個年代的整個奢侈階層都透漏出一股腐朽的味道,他們在物質(zhì)上的追求到了極限,但是對于社會整個進程談不到什么責任,只是在一味炫耀而已。他們的存在對于今天的人們來說只是在藝術(shù)上的貢獻罷了。
舊奢侈階層:電影《高斯伏莊園》是這個時期的形象范本。作為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這些電影明星、石油大亨、航空巨頭和房地產(chǎn)商人仍然努力在工業(yè)社會中保存著使用手工制品和定制的習慣,比如西服、箱包、茶具和雪茄,和以往的貴族階層相比他們的生活相對低調(diào)許多。海洋陸地和空中的交通便利讓他們開始享受全世界最精美的東西,最好的材料, 最好的技工以及最完美的假期。很多人居住在莊園,有著十到二十個仆人,有自己的私人管家。收藏品從汽車到獵槍不等。他們本質(zhì)上排斥宮廷的浮華和無所事事,那個時期的企業(yè)家都是白手起家,他們十分勤奮、思想保守并對社會有責任感。在他們的財務(wù)支出中已經(jīng)開始懂得回饋社會,具體體現(xiàn)在設(shè)立教育基金、舉辦慈善活動和關(guān)注弱勢群體,他們是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楷模。
新奢侈階層:如果說從工藝上,舊奢侈品強調(diào)“老藝人”與“手工制作”,比如勞斯萊斯主要靠手工組裝,高級女裝Haute Couture 也是人工縫制;而新奢侈品重在強調(diào)創(chuàng)造性和環(huán)保性。舊奢侈品那種優(yōu)越感,在新奢侈品身上可能會越來越少。前輩們花大價錢買的鑲鉆的手表對他們并沒有太大的吸引力,科技、設(shè)計和創(chuàng)意才是他們所關(guān)心的,當然還要環(huán)保。拿食品來說,他們買的是自由放養(yǎng)的雞,購買產(chǎn)自法國北部的某塊土地上的特殊小土豆,他們用可再生紙并參加反對皮毛協(xié)會。恩森貝格曾在德國《明鏡》周刊撰文論述新奢侈階層的未來走向,他把未來的奢侈品定義為時間、注意力、空間、閑適、環(huán)境、安全。簡單的說,和奢華到極至的生活用品需求相比,躲避喧囂的空間、未被污染的空氣和食物,一段沒有任何媒介侵擾的寧靜時光才是新奢侈階層所刻意追求的完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