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費豁免”最早出現(xiàn)在少兒險中,當作為投保人的家長遭遇不幸喪失工作能力時,沒有經(jīng)濟收入的孩子仍可繼續(xù)獲得保險的庇護,這一舉措受到了普遍歡迎。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各種養(yǎng)老險、終身險、兩全險也都紛紛披上豁免的外衣,成為一種宣傳的“賣點”。
在保險合同生效之后,如果你因為種種意外而失去繳費的能力,比如養(yǎng)老保險,剩余所要繳納的保費怎么辦?比如孩子的教育金保險,如果父母發(fā)生意外,孩子未來的保費怎么辦?保險合同中有一種“保費豁免”條款,就是針對這種情況。在簽訂合同時,增添這一條款,會讓你的保險系數(shù)成倍增加。
所謂保費豁免,是指在保險合同規(guī)定的某些特定情況下導致完全喪失工作能力時,由保險公司獲準,同意投保人可以不再繳納后續(xù)保費,保險合同仍然有效。失去工作能力意味著收入銳減,如果保單附加了保費豁免功能,就會避免因為失能而帶來的經(jīng)濟困難,保費不用你再繳納,而保單的保障依然有效,包括現(xiàn)金利益的領取也依然有效。所以,保費豁免相當于為你的保單再加了一份保險,是保險中一種人性化的功能。
豁免內(nèi)容千差萬別
目前市面上的保費豁免條款,一種是保單本身就具有此功能,如重大疾病險。另外一種是以附約方式在主保險契約中載入豁免條款,當指定豁免的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發(fā)生豁免事宜時,即可獲得此豁免保障。
最常用的是在家長幫子女買保險時,附加保費豁免機制,可以避免家長(投保人)發(fā)生事故,無法繳交保費,導致保單效力無法延續(xù)。
“豁免保費”的初衷,是為緩解投保人遭受意外后的經(jīng)濟負擔,捍衛(wèi)投保人的保險權益。但不同險種中,豁免保費的具體內(nèi)容千差萬別。并非所有傷殘的投保人都符合豁免條款條件,不同豁免條件導致的豁免利益有所不同。
有些保險公司的豁免保費條款,僅適用于意外傷害導致完全喪失工作能力者,通常這類豁免保費條款出現(xiàn)在重大疾病險合同中;另一類豁免保費條款,僅適用于重疾導致完全喪失工作能力者。養(yǎng)老險通常都包括這種豁免條款。還有些保險公司的條款相對人性化,因意外傷害殘疾、疾病而完全喪失工作能力,都被列入保費豁免的條件。
豁免保費條款也可以區(qū)分為投保人豁免保費、被保險人豁免保費兩種。前者是指投保人因意外、疾病而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保險公司豁免投保人應繳保費,被保險人保障權益仍然有效,此條款很適合子女為父母購買保險,或家長為子女投保等情況。后者是指被保險人由于意外、疾病而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保險公司豁免其應繳保費,通常此條款更適合投保人為自己購買保險。
另外,通常按照合約規(guī)定,豁免保費的中止條件有三個:繳費期滿;投保人年滿60周歲;投保人恢復部分工作能力并能夠工作生活。只要投保人滿足其中任何一個條件,豁免保費條款即自行中止,但已被保險公司豁免的保費不必補繳。
豁免條件各不相同
很多人都會一相情愿地以為能夠保費豁免就是占了便宜,其實可能未必。本文討論的重點是:如果用錯保費豁免條款,就會使這項人性化服務喪失其應有功能。
比如妻子為丈夫買保險,妻子是投保人,丈夫是被保險人,妻子能擁有保單現(xiàn)金價值的權益和紅利分配,可萬一丈夫完全喪失工作能力,妻子卻不能享受豁免待遇,結(jié)果便得不償失。因此,如果夫妻雙方收入相當,保險方案的最佳組合就是夫妻互保:妻子為丈夫買保險,丈夫為妻子買保險,雙方互為投保人和被保險人。這樣,萬一其中一個人發(fā)生狀況,雙方都能從保險公司得到經(jīng)濟補償。
保險公司豁免條件不同,結(jié)果就會差異很大:
第一種,“意外傷害”、“高殘”、“重疾”、“疾病”等因素單獨或互相組合,導致的“完全喪失工作能力”,比如因為“重大疾病”導致失能,該保險公司即給予豁免;
第二種,還有因為“N種重大疾病”導致失能,則僅限于該保險公司在合同中約定的N種重大疾病范圍內(nèi),其它重疾不能豁免??梢姡谝环N比第二種豁免要人性一些,但是該豁免又排除了“意外傷害”導致失能的豁免機會。
第三種,于是,市場上又相繼推出了“意外傷害+重疾”條件的豁免產(chǎn)品,是指因“意外傷害”和“重疾”導致失能,可以享受豁免權利。當然,這種前因的豁免比前面兩類豁免又要人性很多。
“意外傷害+疾病”條件的豁免保障范圍是最全的:包括因“意外傷害”或“疾病”導致的失能。并且不約定所患的是什么類型的疾病,也不看殘疾的等級,只要這種疾病或者殘疾能夠滿足“失能”的條件,投保人就能享受保費豁免。所以,即便是重大疾病保險,也可以再附加這種豁免險。當然不同的條款所對應的費率也會有明顯不同。
案例分析:
先買保障,再考慮豁免
以某公司養(yǎng)老險產(chǎn)品為例:先生40歲,做投保人;太太35歲,做被保險人。先生為太太購買100萬元養(yǎng)老保險,交費期20年,年交保費44000元。同時購買投保人豁免保險費定期壽險,年交保費2311.76元。
保障利益為:太太從55歲開始領取養(yǎng)老金,將100萬元本金轉(zhuǎn)換為年金方式領取,未領取部分及分紅自動進入復利滾存,如果每月領取1萬元,以目前利率和分紅水平計算,大約可領取到75歲左右,總額為200萬元左右。
特別指出,先生如果在20年的交費期當中發(fā)生狀況——疾病或意外導致的身故或全殘,自發(fā)生狀況起往后的所有應交保費全部豁免,而太太可以享受到的保險利益不變。
我們假定,先生在41歲時由于工作壓力大而突發(fā)心梗導致猝死,此時已交保費為46311.76元,太太此后不用再給保險公司交一分錢,而從55歲開始便可以連續(xù)20年從保險公司領出累計大約200萬元的養(yǎng)老金。
這個保險計劃看起來是發(fā)揮了養(yǎng)老保險的作用,特別是豁免保費條款起到了諸如儲蓄、基金、股票等其他金融工具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以專業(yè)壽險顧問的角度看,這份保險規(guī)劃方案并沒有使客戶利益最大化。
因為如果同樣用46311.76元,還是選擇在這家保險公司,為40歲的先生投保20年期的定期壽險產(chǎn)品,可以買到的保額是384萬元。也就是說,如果先生發(fā)生同樣的狀況,太太當年就能得到384萬元的理賠款。
再假定用這筆理賠款躉交(一次性)購買一只偏債券的穩(wěn)健型基金,以6%的年收益測算,20年后的賬戶價值約為640萬元。到時再轉(zhuǎn)換為即期年金保險,太太累計的養(yǎng)老金領取額保守估計也會有1000萬元。
由此可見,保費豁免條款盡管有用,但未必能發(fā)揮保險最大的效用。保險的基本原理是保障明天的風險,在我們的保險計劃組合中,只有當“假如明天來臨”這種極端狀況發(fā)生時,我們已經(jīng)做到了保額與人生責任和生命價值的對等。也就是說,在保障型保險保額足夠的前提下,我們再來考慮購買保證型的年金保險,此時附加保費豁免條款就不僅是雪中送炭,更是錦上添花了。
總體來說,年輕人在年收入不足10萬元,或保額不足100萬元時還是應該首先考慮購買消費型保險,比如定期壽險或消費型重大疾病保險,此時保費豁免條款便沒有什么意義。而對于有足夠的經(jīng)濟實力購買終身壽險、少兒教育險、養(yǎng)老年金險的“有錢人”來說,同時購買附加豁免保費保險確實是能起到“雙保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