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水和鹽水
父親早逝,母親一手把他拉扯大,為了讓他上大學(xué),家里背了債。所以,工作后一直忙于還債的他,想找個女朋友不容易。一次,他帶女朋友回家,母親熱情的請她坐下,關(guān)切的端來一杯糖水,說,渴了吧?喝一杯糖水潤潤喉吧。
她還真是渴了,端起水就喝。只喝了一口就大叫起來,天,這是什么水啊?咸死了!一邊說,一邊把喝下去的水吐了出來。她私下對他說,你媽真是老糊涂了,竟然讓我喝咸鹽水。說完這話,不容他做任何解釋,轉(zhuǎn)身離去。
后來,他又有了女朋友。母親依然態(tài)度很熱情。端來兩杯糖水,他與她每人一杯。母親對她說,渴了吧?喝一杯糖水潤潤喉吧。她喝了一口,表情有點奇怪,帶著困惑的神情轉(zhuǎn)頭看他。他喝著水,還連聲說糖水真好喝。于是她心中釋然,將那杯糖水一飲而進,一臉微笑。母親對他說,這姑娘好,娶了她吧。
新婚之夜,他談起這件事。她說,我一嘗就知道那是一杯濃度很高的鹽水??僧斘铱吹侥銤M頭銀絲的母親,就覺得應(yīng)該原諒她的疏忽。即使是苦澀的鹽水,我們一起喝,那水里就有了愛的味道。他感動地緊緊擁抱著她。母親的巧妙試探,不過是想替他找到一個愿與他同甘共苦的人罷了。其實,他喝下的那杯水,真的是糖水。面對自己心愛的兒子,母親怎么舍得讓他喝下一杯又苦又澀的鹽水呢?(據(jù)《家庭百科報》)
人生三“得”
易中天教授在著作《閑話中國人》中談到,人生有三“得”,即沉得住氣、彎得下腰、抬得起頭。筆者以為這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準則和必備的素質(zhì)。
人生在世,必須沉得住氣。沉得住氣,是事業(yè)的開始;沉得住氣,是成熟的標志。有時候,沉得住氣,需要韜光養(yǎng)晦,需要高瞻遠矚,才能有所作為。有的人沉不住氣,特別是在面對挫折遭遇逆境的時候,他們常常消極頹廢,心灰意冷;在春風(fēng)得意躊躇滿志的時候,他們往往趾高氣揚,驕橫自大。因為沉不住氣,在人生的低谷,他們怨天尤人,詛咒命運的不公;在人生的高峰,他們唯我獨尊,我行我素。
彎得下腰,告訴我們處世要低調(diào),要學(xué)會忍耐。彎腰是一種姿態(tài),是為了更好地挺起自己的脊梁;彎腰是一種風(fēng)范,是為了創(chuàng)造更大的人生價值。韓信選擇彎腰,因而成就大漢四百多年的基業(yè);司馬遷選擇彎腰,因而書寫流傳青史的絕唱。彎得下腰,才可能寫出詩情畫意的人生篇章。
抬得起頭,是少年壯志不言愁的激烈情懷,也是君子心底坦蕩蕩的優(yōu)雅自信。昂首挺胸,顯出一股壓不倒摧不垮的正氣,展示豁達寬廣的胸懷。人生,不應(yīng)畏懼暫時的失意,更不應(yīng)丟棄可貴的自尊。“不管風(fēng)吹雨打,勝似閑庭信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鳳凰涅磐,方見美麗。(據(jù)《中國青年》)
生活的真相
看電視臺的一個訪談節(jié)目,嘉賓是著名舞蹈家楊麗萍。楊麗萍從小就承擔(dān)了很多家務(wù)活,還要幫大人做繁重的農(nóng)活。
主持人問楊麗萍,“年紀還小,就做那么多農(nóng)活,一定覺得很苦吧?”
楊麗萍笑著回答,不苦啊,這是生活需要啊,認識到這一點,就一點也不覺得苦了。比如你上山打柴,想到將柴打回家,就可以把飯做熟,你就會很快樂的。
上世紀70年代,楊麗萍成了一名舞蹈演員。壓腿、練把桿,這是最基礎(chǔ)、最艱苦的訓(xùn)練。楊麗萍每天堅持練功到深夜。當時,生活條件很差,每個月只有7元錢伙食補助,經(jīng)常吃的是水煮白菜,上面浮著幾顆油星。
主持人問楊麗萍,“生活條件那么差,練功又那么累,一定覺得很苦吧?”
楊麗萍笑著回答說,不苦啊,你所做的事情,都是你喜歡做的,是為你的舞蹈事業(yè)打基礎(chǔ),這是一個美好的過程,怎么能叫苦呢?
原生態(tài)歌舞《藏謎》正式公演前,楊麗萍和舞蹈演員們抓緊時間練習(xí),整整一個星期全身心投入,每天只睡一兩個小時。聽到這里,主持人忍不住又問她,每天只睡一兩個小時,那段日子一定很苦吧?
楊麗萍依然笑著回答,不苦啊,這都是為自己的作品,你看到了這個事實真相,就不覺得它是一件苦差事了。
我注意到,楊麗萍在回答三個問題時,都提到了一個概念:看清事情的真相。她說,你看清了事情的真相,就不會覺得你所做的事情是苦了,反而是一種快樂。
楊麗萍的話,讓我豁然開朗。其實,農(nóng)活是苦的,練功是苦的,不睡眠也是苦的,但是,不管是因為生活所需,還是為事業(yè)所求,當你真正認識到你所做事情背后的真相,你就不會陷入到苦的境地中,反而能夠快樂地對待生活和工作,苦中作樂,苦盡甘來——這就是一個舞蹈家睿智生活的真相。(摘自《中國青年》孫道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