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那些玉兒,留存至今便已成人們喜愛的一件件珍寶了。
其實玉在很古的時候就已經(jīng)被人們奉為至上的器物了。史料見之最早出現(xiàn)的玉器大約是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隨后先人禮玉、用玉、愛玉、賞玉之風便伴著華夏文明的進程而一路發(fā)展。我們的祖先們還喜歡用玉來形容人格和品質(zhì),他們將玉人格化,稱其具有仁、義、智、勇、潔等五德,認為君子德比于玉。這多少讓玉在繁多的珠寶美石中有些陽春白雪的味道。
從史前文化至今,美玉走下了遠古的神壇,走出了歷代皇宮貴族而走進了平常百姓,并以“黃金有價、玉無價”代代相傳,一件件精美的玉器,涵含著不僅僅是中國悠遠的玉文化,更有一個個動人的故事相隨相伴。
玉,意為美石也,有硬玉與軟玉之分。產(chǎn)于緬甸的翡翠屬硬玉,其硬度達到7度以上。而中國傳統(tǒng)所謂的美玉則常指的是玉石中的軟玉,軟玉的種類很多,其中尤以白玉為佳,而白玉更以產(chǎn)自新疆和田地區(qū)的玉石為上。和田古稱于闐,早在公元前二十世紀就見于文獻記載,是著名的玉邑、絹都。在今天和田市的東、西兩面各有一條河流,分別是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它們從昆侖山蜿蜒奔騰而下,在和田北面匯合為和田河,注入塔克拉瑪干沙漠。這兩條河以出產(chǎn)優(yōu)質(zhì)和田玉料而聞名天下,早在2000余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古人們就將和田玉經(jīng)由玉門關(guān)運往內(nèi)地,雕琢成各種精美的禮器和裝飾品。河北滿城西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就是由2000余塊和田玉片制作而成,精美絕倫?!妒酚洝ご笸鹆袀鳌酚涊d:“漢使窮河源,出于闐,其山多玉石?!薄稘h書·西域傳》也說:“于闃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河源出焉,多玉石”。所謂“河源”,是指和田河的上游源頭,即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所以玉龍河又稱“白玉河”。
和田玉的礦物組成以透閃石為主,并含有蛇紋石、石墨、磁鐵等微量礦物質(zhì),形成白色、青綠色、黑色、黃色等不同色澤。多數(shù)為單色玉,少數(shù)有雜色。玉質(zhì)為半透明,拋光后呈脂狀光澤,硬度為5.5度至6.4度。和田玉夾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巖中,經(jīng)長期分化分解為大小不等的碎塊,有的崩落在山坡上,有的經(jīng)雨水沖刷流入河水中。因此根據(jù)開挖玉石的不同地點一般把和田玉分為:山料、山流水、籽料。山料:又稱山玉,或叫蓋寶玉,指產(chǎn)于山上的原生礦。山料的特點是塊度不一,呈棱角狀,良莠不齊,質(zhì)量常不如山流水和子玉;山流水(名稱是由采玉和琢玉藝人命名的),它是指原生玉礦石經(jīng)風化崩落,并由河水沖擊至河流中上游而形成的玉石。山流水的特點是距原生礦近,塊度較大,棱角稍有磨圓,表面較光滑,年代少久遠,比子玉年青;仔料:又名子兒玉,是指原生礦剝蝕被沖刷搬運到河流中的玉石。它分布于河床及兩側(cè)的河灘中,玉石裸露地表或埋于地下。它的特點是塊度較小,常為卵型,表面光滑因為它年代久遠,長期受水的瀋刷、搬運、分選,去其了糟粕,留存了精華?;蛏盥裼谕料拢瑤桩惼淇?,飽吸了大地之精華。所以籽玉一般質(zhì)地較好,溫潤無比。籽玉又分為裸子玉和皮色子玉。裸露的子玉一般采自河水中,而帶皮色的籽玉一般采自河床的泥土中。所以皮色子玉的年代更為久遠,一些名貴的子玉品種如:棗皮紅、黑皮子、秋梨黃、黃蠟皮、灑金黃、虎皮子等等,均出自皮色子玉。籽料中最為著名的品種是一種質(zhì)地潔白滑潤,宛若羊脂,俗稱“羊脂玉”的上等籽料,被公認為和田玉中的珍品,極為珍貴難得。
明清的那些美玉,觸及歷史仿佛遙遠,但如今的收藏玩家在古玩市場里還是可以憑借眼力而大浪淘沙,收得一塊稱心的美玉。把玩欣賞間,數(shù)百年的滄海桑田也就在不覺中撲面而來。
明清玉器從材質(zhì)、樣式、用途分可謂多種多樣,風格各異。從禮器陳設(shè)、裝飾用品、生活用具等等,上至皇宮貴族下到平民百姓,只要有需要美的地方,就有先人智慧與玉石的完美結(jié)晶。從明代開始就有督造機構(gòu)。雖然明代玉器傳世品很多,但宮廷玉器比較少。因此,宮廷玉器與民間玉器基本上是不區(qū)分的。明代玉器分為早、中、晚三期:明早期玉器多選用白玉,玉質(zhì)較好,雕工精致,有宋元玉器的遺風。明中晚期玉器,北方與南方有所不同。北方玉器器型粗獷渾厚,雕工剛勁有力,但加工較粗。鑒定家常講的“粗大明”,即指明代玉器粗而渾厚。明晚期蘇州一帶制玉,選料精細,講究工藝技巧,所制玉器精巧玲瓏。
清代宮廷玉器制作和使用達到了高峰,從數(shù)量、品種、加工技術(shù)、裝飾紋樣等各個方面已達到玉器發(fā)展的頂峰,并持續(xù)至嘉慶初年。清代玉器造型豐富多樣,有仿漢代玉佩飾。佩玉是清代宮廷玉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品種豐富,造型多樣,許多器物模仿漢代風格并采用鏤雕方法,紋飾雕出各種漢代夔龍、風鳥、勾云圖案;仿古青銅器,清代玉器中,有大量的仿古青銅器皿,尤其玉瓶、玉爐、玉壺等室內(nèi)陳設(shè)品,更是大量采用了仿古青銅器造型;繪畫對玉雕的影響。明清兩代的山水畫和人物畫對玉雕的影響很大。許多宮廷畫家為玉雕進行設(shè)計、畫樣,使繪畫的平面變?yōu)榱Ⅲw表現(xiàn),布局、結(jié)構(gòu)更為得體,藝術(shù)表現(xiàn)能力得到了升華。清代的乾隆皇帝愛玉成癖,經(jīng)常親自設(shè)計玉器的樣式,并在喜愛的玉器上題刻御詩,可見帝王對玉的喜愛程度。
古時候和田地區(qū)在地表即可采集到精美的玉材,后來由于長期開采,地表的玉石日漸稀少,人們便攀上昆侖冰峰開山采玉。明清的時候,每年和田地區(qū)都要向皇室進供上等玉料,所以自古以來,塊大、質(zhì)好的上等和田玉石已成為上供皇族的重要貢品,可見和田玉石的珍貴。清末慈禧的時候,和田玉尤其是上等籽料的開采已趨枯竭,上等的和田籽料少之又少,但人們對和田美玉的向往卻依然如故。
和田玉作為我國四大名玉之一,也是我國最優(yōu)質(zhì)的玉種,它以溫潤如脂,潔白無暇的品質(zhì)和瑕不掩瑜、冰清玉潔的良好寓意,成為幾千來中華民族性格和精神的載體,是國人性格的體現(xiàn)。隨著人們生活品味的提高和藝術(shù)品收藏的升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和田玉,并為擁有一件上好的和田美玉而自豪?,F(xiàn)在市場上優(yōu)質(zhì)的和田玉籽料越來越少,再加上新疆和田玉種資源枯竭,和田玉的價格正以驚人的速度飛漲。據(jù)央視記者最新調(diào)查,10年間,和田玉石的價格竟然增長了1000倍?,F(xiàn)在1公斤的和田籽料最高交易價格已突破200萬元,比黃金還貴10倍,和田玉賣出天價的傳聞每天都在刷新,價格還在一路上揚且上公斤的好料難求。
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使和田玉造假比比皆是,市場上隨處可見以青海玉、俄羅斯玉,(俗稱俄料)和其它地區(qū)出產(chǎn)的玉石來冒充和田玉料者?,F(xiàn)在在玉龍喀什河兩岸附近,每天聚集著幾十萬人動用大型挖掘機進行挖掘開采,當?shù)乇淼挠袷煌谕曛螅腥碎_始往更深處挖掘,有人預(yù)言照此下去,幾年以后,傳承數(shù)千年的和田美玉將不復(fù)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