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廣東九江大橋被船撞倒橋墩導致死傷多人的事故之后,湖南鳳凰縣境內的沱江大橋又發(fā)生橋體坍塌并導致嚴重傷亡事故。由于兩座坍塌大橋的施工單位都是湖南路橋建設集團公司,很多人對塌橋事故的責任認定非常關注。因為此前的九江大橋被撞跨塌,從全國各地抽調的10名專家組成的技術安全鑒定組,僅用不到兩天時間就得出大橋的設計和質量均沒有問題的鑒定結論。
對九江大橋的這種被稱作“火箭速度”的技術安全鑒定,盡管至今質疑聲不斷,我還是寧愿相信專家們的鑒定態(tài)度是認真的,鑒定程序是科學的,也相信他們真的業(yè)務水平很高,素質特強,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大家關注的結論公諸于世,因為專家畢竟是某一方面技術結論的權威,作為科學技術領域的社會精英,他們理應也是社會良知的堅守者。如果連他們的信譽都坍塌了,甚至像有人所說的“技術層面的專家與責任層面的官員結成‘亞腐敗共同體’”,這個世界還有什么能讓人相信?但是,如果專家們的鑒定過程真的是認真、嚴謹、高效的,竟然還受到那么多人的強烈質疑,這就更令人擔憂了。經(jīng)過多年培養(yǎng)和實踐鍛煉的專家,被人民群眾寄予厚望的專家,為什么會被誤解到如此地步?
客觀地講,社會上對某些專家的質疑甚至不信任,并不是近一兩年才出現(xiàn)的事。這些年,那些已經(jīng)暴露和潛在危險性極大的豆腐渣工程,很多就與某些專家的設計水平低與把關不嚴有關。一些明明沒有嚴格論證的項目,一些明顯材料摻假、施工不嚴的項目,居然都能在專家的審查與驗收中獲得通過。這樣的項目,實際上早就埋藏著出事的必然性。如果此后的事實又確證這是一項地地道道的豆腐渣工程,這個豆腐渣工程又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與財產(chǎn)損失,我們的專家還鑒定出與技術設計和工程質量無關的結論,這無疑是那些豆腐渣工程制造者的天大福音。因為他們的豆腐渣工程不僅可以在投入使用前被驗收通過,而且可以在出了事之后再被鑒定為無責任。如此一來,令人詛咒的豆腐渣工程不但難以被制止,肯定還會越來越多地在神州大地上冒出。我這樣作“如果”的假設,并不是否定專家們對廣東九江大橋的技術責任鑒定,而是對社會上對此事的質疑態(tài)度表示理解。畢竟橋是那么不堪一撞地跨了,畢竟專家們的鑒定過程顯得太高速了些。對這些問題如果不給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誰知道今后的“豆腐渣”又會砸到誰的頭上?
不管社會上對專家有多大程度的質疑,涉及技術鑒定的事宜,也只能由專家來操作,舍此大約別無他途。既然如此,政府和社會就必須加大對技術鑒定工作的監(jiān)督檢查力度,而作為專家,除了認真、高效地做好技術鑒定工作,恐怕還得在做好相關解釋、消除群眾疑慮方面下點功夫。譬如,參加技術鑒定是哪幾位專家,他們的基本素質如何,鑒定的時間是怎么安排的,到底鑒定了哪些方面的指標,采取什么樣的儀器設備鑒定,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鑒定,在保密許可的范圍內,這些情況能否盡量向社會公開?有必要的話,相關部門最好組織開個新聞發(fā)布會,由專家當場解答公眾的提問。報載,8月1日,美國明尼蘇達州密西西比河橋梁發(fā)生結構性坍塌。他們也是由專家組成調查組開展調查工作,在動用直升機、高分辨率攝像器材、激光導引探測設備、計算機成像技術等高科技輔助開展事故責任調查的情況下,據(jù)說得出技術鑒定結論的時間需要18個月。美國有美國的國情,我們未必要照人家的辦法去做,但公眾也需要知道,為什么我們能在沒有那么多精密儀器的情況下,僅用一兩天就能得出鑒定結論?我們比人家高效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如果在這些問題上能有相關專家或機構為我們答疑解惑,既有助于澄清某些可能存在的不實猜測,贏得大家對專家們的理解與信任,恢復專家們在公眾中的形象,又有助于分清事故責任,更好地避免類似事故的發(fā)生。
出現(xiàn)橋梁坍塌及人員傷亡事故是可悲的,如果由此還“牽動”出專家公信力的坍塌,那就更是一塌糊涂的可悲。但愿這次對沱江大橋責任事故的調查結論,不會再出現(xiàn)那么多質疑的甚至明顯不信任的聲音。
(轉載《科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