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中晚唐 詩風(fēng) 賈島
摘 要:盛唐詩歌像一座高峰,后繼者難以逾越。中唐詩人另辟蹊徑,以一種求變、求新的追求,受到人們的認(rèn)可。就連幽燕之地的詩人賈島,也成為這一潮流中的弄潮兒。賈島是全力寫個人生活天地新詩潮的代表詩人。賈島長期困頓長安,他效法大歷詩人,將自己生活中的日常事物作為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題材;同時他又在竭力找出身邊這些鎖屑事物獨具的審美情調(diào);賈島還有些詩寫得奇寒僻,追求一種個性化的審美境界;他的詩還偶有佛禪思想介入。
盛唐詩歌具有一種昂揚的精神風(fēng)貌,充滿自信,氣勢宏大。中唐的詩歌相對于盛唐來說,詩風(fēng)有很大的變化。其轉(zhuǎn)折點就是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給詩人們心中布下了一層烏云,昂揚、樂觀的精神被無奈、孤寂、冷落所取代。具有代表性的大歷詩人劉長卿有一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yuǎn),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
安史之亂后,由于社會的原因,許多文士已被迫處于政治的邊緣了。這反映在詩歌中,筆觸開始轉(zhuǎn)向內(nèi)心。劉長卿的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山中逢雪,借宿山戶人家中,在蒼涼的背景下,通過山戶人家偶爾的一陣小小喧鬧,反襯出了詩人心中冷落、寂寞的情懷。
從文學(xué)自身發(fā)展的角度來看,盛唐詩歌像一座高峰,后繼者難以逾越,也只能另辟蹊徑,尋求新的突破。大歷詩人們的最初創(chuàng)作實踐,給其后的詩人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參照模式。唐憲宗元和以后,詩歌創(chuàng)作出現(xiàn)了一個繁榮的局面。這期間名家林立,一些新的詩歌創(chuàng)作途徑被開創(chuàng)出來。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白居易、元稹、韓愈、孟郊等。孟郊身為平民,為生活所困,在詩中常常出現(xiàn)一些清寒、苦澀的意境,并且在做詩時又苦心設(shè)計,精心布局,韓愈很欣賞孟郊的這類詩歌作品和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說他是“劌目鉥心,刃迎縷解。鉤章棘句,掐擢胃腎。神施鬼設(shè),間見層出”①。
中唐詩人這種求變、求新的追求,已受到當(dāng)時人們的認(rèn)可。就連遠(yuǎn)處幽燕之地的詩人賈島,也成為這一潮流中的弄潮兒。生活在盛唐以后的時代,前面有盛唐詩歌的高峰,該如何寫自己的詩呢?盛唐詩歌凸顯的是廣闊的社會性,盛唐以后的詩人當(dāng)然仍在這片熱土上耕耘,他們或用通俗筆法,或用險怪技巧以求新變。還有另一部分詩人卻將筆觸轉(zhuǎn)向個人生活的天地,轉(zhuǎn)向詩人個體的內(nèi)心。這在大歷詩人那里已初見端倪,孟郊、賈島等詩人沿此道路繼續(xù)走下去,筆耕不輟,在詩壇上繪出了新的色調(diào)。孟郊生活年代稍早一些,又與韓愈一起以險怪著稱,有一部分詩用險韻,用怪異的意象。而賈島則年代稍晚,人們往往把他與姚合并稱為晚唐詩人。賈島是全力寫個人生活天地新詩潮的代表詩人。
賈島(779—843年),字閬仙(一作浪仙),唐范陽人(今北京房山區(qū)人)。在北京市房山城南15華里處的石樓鄉(xiāng)二站村至今尚有賈島墓,墓側(cè)是清代賈公祠遺址,祠堂前有楹聯(lián)曰:“萬古文章配東野,一生知己屬昌黎”,橫批:“推敲佳話”。概括了詩人一生的重要經(jīng)歷和文學(xué)成就。賈島一生仕途失意,卻對詩歌非常癡迷。據(jù)辛文房《唐才子傳》稱,賈島每年除夕守歲之時,必取出一年所作的詩,擺在幾案之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終年苦心也!’痛飲長謠而罷。”
賈島與韓愈有一段“推敲”的佳話流傳很廣?!缎绿茣繁緜饔涊d:“當(dāng)其苦吟,雖逢值公卿貴人,皆不之覺也。一日見京兆尹,跨驢不避,呼詰之,久乃得釋?!雹凇秳⒐?禹錫)嘉話》記此事更詳細(xì):有一天賈島訪李凝幽居歸來,在驢背上吟得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開始想用“推”字,又欲用“敲”字,舉棋不定,便用手比劃起來,不小心撞上了京兆尹韓愈的轎子。韓愈問明了原由,竟和他一同“推敲”起來,并說用“敲”字更好一些。從此韓愈還與賈島結(jié)為了布衣之交。
這些記載其實還不夠完整,試想二人初次見面,韓愈首先會問他你姓甚名誰,何方人氏?當(dāng)他得知賈島是來自古燕國之地的僧人,對詩歌又是這樣的癡迷,必會對他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常言道:燕趙之地多奇士。他的經(jīng)歷、見聞本身對中原京洛之人就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從此賈島成為韓愈的門生,韓愈“教其為文,遂去浮屠,舉進(jìn)士”(《新唐書》賈島傳)。
賈島雖沒有考中進(jìn)士,但是他的詩卻非常有成就,與孟郊、姚合等詩人齊名,為中晚唐詩歌的再度輝煌做出了貢獻(xiàn)。
賈島的家庭出身比較寒微,蘇絳《賈司倉墓志銘》③曰:“祖宗官爵,顧未研詳,中多高蹈不仕?!边@當(dāng)然是一種比較好聽的說法。因此賈島很早就做了和尚,法名無本。唐代由于社會經(jīng)濟(jì)高度發(fā)展,寺廟里一般生活條件較好,并且有大量各類書籍可供研讀,這就為他日后成為著名詩人打下了基礎(chǔ)?!顿Z司倉墓志銘》說他“六經(jīng)百氏,無不該覽,妙之尤者,屬思五言?!?/p>
賈島聽從韓愈的建議還俗以后,由于經(jīng)濟(jì)方面的原因,在生活上處于困頓之中。但他為了參加科舉考試,長期留在長安。唐代科考是要做詩的,作為練筆,他經(jīng)常要寫五律,這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詩歌。中唐前期的大歷詩人們將詩的世界從主流社會轉(zhuǎn)向個人的日常生活,賈島等人從中看到了一條詩歌創(chuàng)作的新路子:作為一介平民,身處主流社會的邊緣,也是可以成為一個詩人的。他在寫詩的時候便效法大歷詩人,將自己生活中的日常事物作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題材。比如他常常把生活中的窘境用詩來反映,我們看他的一首詩《寄喬侍郎》:
大寧猶未到,曾渡北浮橋。
曉出爬船寺,手擎紫栗條。
差池不相見,悵望至今朝。
近日營家計,繩懸一小瓢。
在抒發(fā)了對喬侍郎的想念之情后,詩的最后兩句把他自己日常生活的艱辛寫了出來,他每天要為生活操勞著?!抖埂芬辉娬f得更直接:“羈旅復(fù)經(jīng)冬,瓢空盎亦空?!痹谶@樣的困境中,還能每天都琢磨著寫詩,說明他對詩歌已經(jīng)癡迷到忘我的境界了。
賈島雖然處于生活的困境之中,但他卻非常地?zé)釔壑睿軌驈娜粘I畹默嵥槭挛镏?,從一些平凡的小事中,發(fā)現(xiàn)富有詩意的地方,然后用審美的眼光、獨特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由于他對詩歌的癡迷,他竟然還能夠把生活中的“憂”提煉成詩歌中的意象,從而一心一意地在詩的世界中不懈追求。雖然由此得了一個“苦吟”的稱號,但這也正是后世許多詩人喜歡他、追隨他的原因。
因此賈島的詩并不總是在寫困境,他在竭力找出身邊這些鎖屑事物獨具的審美情調(diào)。如《秋夜仰懷錢孟二公琴客會》:
月色四時好,秋光君子知。
南山昨夜雨,為我寫清規(guī)。
獨鶴聳寒骨,高杉韻細(xì)飔。
仙家縹緲弄,仿佛此中期。
雖然生活處于困境之中,科考又不得意,但他仍對生活有著熱愛之情,秋夜的月光他仍然覺得很美好,尤其是頸聯(lián)“獨鶴聳寒骨,高杉韻細(xì)飔”,是他詩歌中比較典型的句子,兩個意象都是又長又瘦。蘇軾評說的“郊寒島瘦”(《祭柳子玉文》),這兩句詩可作為一個注腳。但這里的“瘦”并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一種具有審美意味的概括。古人評詩喜歡用抽象的概念來比擬,比如“飄逸”、“雄渾”之類,比如“寒”與“瘦”。在賈島的詩中,的確有許多類似于“瘦”的意象。如《秋暮》:
北門楊柳葉,不覺已繽紛。
值鶴因臨水,迎僧忽背云。
白須相并出,暗淚兩行分。
默默空朝夕,苦吟誰喜聞。
詩人須發(fā)已白,科舉考試仍不中,每天只以苦吟為事,境況的確很可悲。但即便在此境況中,他仍潛心于詩,在自己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詩意:楊柳葉已飄落,只剩下枯瘦的枝條,河邊與他為伴的,是一只高高的野鶴。境與意極為諧調(diào)。又如《重酬姚少府》中“茫然九州內(nèi),譬如一錐立”,也是此類意象?!都暮觥贰拔瀼目輼涑?,蛩入破階藏”,雖是寫的瑣細(xì)事物,但讓人想到了“寒”,再聯(lián)想到“瘦”。寒冬的景象都是蕭條的,都是枯“瘦”的。這種詩似乎沒有大的社會意義,卻又能打動許多人。
賈島這種愛詩成癖,以及尋取詩歌素材的新視角,曾經(jīng)給宋代的詩人們很大的啟示。
當(dāng)然,賈島的詩并不能僅以“瘦”來概括,賈島還有些詩把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描寫得幽奇寒僻,甚至有些險僻,以追求一種獨特的審美境界。如其《暮過山村》:
數(shù)里聞寒水,山家少四鄰。
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終夕,邊烽不過秦。
蕭條桑柘外,煙火漸相親。
賈島在長安待了三十年,其間有過數(shù)次遠(yuǎn)游。詩從一個平民的視角來寫,一天詩人獨自一人暮投山村,山中人煙稀少,太陽快落山了,怪禽的鳴叫聲令人感到很是恐怖。這樣的遭遇、意境放在一個普通人的身上,雖寫得幽深、險僻,又讓人感覺很真實。詩人的情感隨著所寫景象的變換而不斷發(fā)展變化,最后當(dāng)看到山村人家房舍的裊裊炊煙時,又有一種親切的感覺油然而生。整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初唐時期上官儀寫的《奉和山夜臨秋》,盛唐詩人孟浩然寫的《過故人莊》等均是采用的這種移步換景、寓情于景的寫法,而賈島又能夠?qū)懙脛e具一格,尤其是三、四兩句為詩家激賞,歷代均有點評。歐陽修《六一詩話》稱贊賈島通過這兩句詩將道路的辛苦、羈旅的愁思都烘托出來了。明代胡應(yīng)麟更把賈浪仙的這種幽奇特色與張九齡、孟浩然、韋應(yīng)物的詩相提并論,稱贊道:“曲江之清遠(yuǎn),浩然之簡淡,蘇州之閑婉,浪仙之幽奇,雖初、盛、中、晚,調(diào)迥不同,然皆五言獨造”④,評價是相當(dāng)高的。
賈島在唐文宗開成二年(837)五十九歲時才被任命為遂州長江縣(今四川蓬溪縣西)主簿,我們再看他這一時期的一首詩《題長江廳》:
言心俱好靜,廨署落暉空。
歸吏封宵鑰,行蛇入古桐。
長江頻雨后,明月眾星中。
若任遷人去,西溪與剡通。
詩中寫的是他任職所在的長江縣官署。暉落署空,“歸吏封宵鑰,行蛇入古桐”兩句,用蛇和他自己做類比,意象有幽奇險僻傾向,但也包含一種自嘲的意味。而緊接著后邊的“明月眾星中”,給讀者提供了遐想的空間。這樣的詩給人的印象是比較深刻的。
我們知道,賈島早年曾經(jīng)入過佛門,后來雖然還俗了,但在做詩時還時有佛禪思想介入。盛唐詩人王維就信奉佛教,其詩常有佛學(xué)的意味,被后人稱為“詩佛”。在詩中透出一些禪意往往使詩歌的內(nèi)蘊更豐富,賈島曾入佛門多年,深知此理。最著名的便是《尋隱者不遇》一詩了: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這首詩本身寫得就很省凈含蓄,四句詩中包含了三個問話,但只是在第一句詩中有一“問”字,其他兩問都包含在童子的回答之中了。
此詩寫得似近似遠(yuǎn),若有若無,頗有跳出塵緣之音。詩人問童子,“師”往哪座山去了?回答是“只在此山中”,又問在這座山的哪個部位?回答卻是“云深不知處”。讓人頓悟道,“近”即是“遠(yuǎn)”,“有”即是“無”。
賈島以其獨具特色的詩歌創(chuàng)作,在盛唐詩風(fēng)向中晚唐詩風(fēng)轉(zhuǎn)換中自成一體,為后世樹立起了一個學(xué)習(xí)借鑒的對象。北宋初有“晚唐體”詩人“九僧”、魏野、林逋等模仿賈島詩風(fēng),頗有可讀詩句,南宋又有“永嘉四靈”,做詩以賈姚為宗。韓愈曾有一首詩《贈賈島》,對賈島的詩歌成就做了充分肯定,詩曰:
孟郊死葬北邙山,從此風(fēng)云得暫閑。
天恐文章渾斷絕,更生賈島著人間。⑤
(責(zé)任編輯:古衛(wèi)紅)
作者簡介:李藝,文學(xué)博士,北京聯(lián)合大學(xué)師范學(xué)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唐宋文學(xué)、明清文學(xué)。
① 韓愈:《貞曜先生墓志銘》,閻琦校注《韓昌黎文集注釋》(下),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0頁。
② 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一百七十六(韓愈傳附賈島傳),中華書局,1991年版,第5268頁。
③ 蘇絳:《賈司倉墓志銘》,周紹良主編《全唐文新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9078頁。
④ (明)胡應(yīng)麟:《詩藪》(內(nèi)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59頁。
⑤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卷四,文淵閣《四庫全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