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散文詩來說,美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人們閱讀它,是期望從中獲得審美的愉悅。但是,有一些散文詩,卻難以滿足讀者的這一需求。近年來,不少作品的現(xiàn)實感加強了,關注民生、關注底層人民的題材多了起來,隨之而來的,是敘事因素的增加,這本來都是值得歡迎的,尤其是現(xiàn)實感的強化,對克服散文詩存在的題材面窄及部分作品內(nèi)容空虛的缺點,是很有好處的。問題是,其中有些作品,寫得比較枯燥,詩意性不足,甚至近似于紀實性散文的格調(diào),這便難以滿足讀者的審美要求了。既要內(nèi)容好,又要寫得美,很難,但卻是作為作家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我把“美,是不能忘記的”這句話作為一種要求來提出,便是基于這一考慮。
提到美,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語言,因為它處于作品的“第一線”,當然極為重要。但語言在作品巾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如血流在人體全身,如皮依附人體全身。僅僅有華麗詞藻是不夠的。散文詩的美,是關聯(lián)著一篇作品全局的。生活素材的發(fā)現(xiàn)與挑選,包括情節(jié)、細節(jié);題材、主題;構(gòu)思、結(jié)構(gòu);思想,情感;意象、意境;以及貫穿全詩的音樂節(jié)奏感,等等,所有這一切都在一種整體協(xié)調(diào)的有機生命中存活著、運動著,方能形成一篇散文詩完滿的美。
這樣說很抽象,最好還是讀作品。我從當代散文詩作家的作品中,選出三章,我以為是符合美的要求的藝術精品,介紹給讀者一讀,并略加評說,不知能否起到一點參照作用:
陳勁松:紫簫
紫簫橫在月夜,吹響
月光。削瘦的十指捧出紫色的烏群。
單薄的衣衫就讓風來為你整理吧。
風吹草動,
俯首應和:那群神色安詳?shù)奶J葦在簫音中翩然起舞。
熟睡的鳥兒的巢在蘆葦叢中被輕輕搖動,
河水放緩了腳步,
那群在秋夜密謀潛逃的草已安靜下來。
月光。紫簫。一盞燈。
相伴到天亮,
先來看陳勁松的《紫簫》。它的美在于高度的精煉,又非常細致入微。將月夜的簫聲寫得十分傳神。它提示給我們的是,散文詩在處理虛實關系上,要善于化實為虛,調(diào)動想象力,通過意象,將本來極難表達的“聲音”,在紙上惟妙惟肖地“流淌”起來。他沒有對吹簫人進行任何如實的交代,而“削瘦的十指捧出紫色的鳥群”,一句話既寫了吹簫人,又寫出了簫聲,“一箭雙雕”。何其精巧?!白仙镍B群”是否是“百鳥朝鳳”呢?緊跟著一句“單薄的衣衫就讓風來為你整理吧”,進一步“畫”出了吹簫人的形象:“削瘦的十指”與“單薄的衣衫”兩個細節(jié)便將人物的神采勾勒出來,一句“風吹草動”不可小視,它上接吹簫的細節(jié)。下引簫聲在草叢、鳥巢、河水等物象中所引發(fā)的“騷動”。勁松充分地并熟練地運用了通感手法,諸如“那群在秋夜密謀潛逃的草已安靜下來”這樣奇特的想象既新鮮,又出色地寫出了簫聲的神奇?!霸鹿狻W虾?。一盞燈。/相伴到天亮”將時間、空間濃縮在一起。散文詩的美正在于它有這種以少勝多的本領,比起拙劣的散文式鋪敘,高明多了。
方文竹:再晚不會晚到震點
還會來么?
那么細碎的叫聲!仿佛張牙舞爪。我說的不是人聲,也非狼嗥,而是墻外那句無名的蟲鳴。
還會來么?
晶瑩的臉。我說的不是人,不是孤燈,而是一輪半弧月。
雨在下,從一片雨到另一片雨。是什么
在輕輕叩擊著窗欞?是什么將潔白稿箋弄成模糊一片?
風在推。抖落掉生活的細節(jié),曲終人散的灰燼,或一點蛛絲馬跡。
還會來么?
縹緲孤鴻影。我說的不是夢。或夢中的空洞,夢中夢。
不驚駭。不寂靜。不張揚。不收斂。不肉體。不靈魂。
等待的味道像石頭?像空氣?像鏡中像?像魔鬼的利齒?……仿佛抓緊夢中夢的桅桿,頂著波濤去。
方文竹的《再晚不會晚到零點》是寫一種心境,一種都市人莫須有的空虛、煩躁情緒的,或可稱之為“以實寫虛”吧。心境、情緒之類的東西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正如他所謂的“縹緲孤鴻影”,是莫可名狀的,然而他卻寫得如此繪聲繪色,充滿略帶神秘感的似有實無的“感覺實體”,并且具有強烈的音樂節(jié)奏感。他所盼望的,不過是一句蟲鳴、半輪明月,不過是風聲雨聲與如夢的幻覺而已。借助于這些意象。便將他那懸虛著的無著落的孤獨感,不知等待的是什么的那種“味道”逼真地寫出來了。我想,這便是散文詩特有的優(yōu)越性,是它的美學特征的一個方面。
謝明遠:無岸之河
盲人之眸。如一額熄滅的黑太陽
你的白晝沒有界限是一條深深不息的無岸之河。
色彩的誕生與凋謝在你的想象之外。
就這樣朝前走啊,執(zhí)一根竹杖
你對自己說。
也對世界說。
于是,你開始敲擊每一條道路
并渴望敲開一扇通往光明的大門
許多風撩起你的衣袂又放下你的農(nóng)袂,
許多黃昏折疊起你的憂郁又賦予你更多的憂郁一
你的無岸之河嘩嘩啦啦地流呵
流呵,流。
牧笛老了。蔡夫人的《胡笳十八拍》老了
你就聽阿炳的二胡曲,
聽著,聽著。你覺得自己就站在一株琳琳瑯瑯的光明樹的面前了
想了許久。你不知道究竟是《二泉映月》的音符在顫抖還是你的心在顫抖。
朝前走吧,光明樹站起來的時候,
你對自己說。也對整個世界說,
于是,你用你的竹杖敲擊每條道路,
許多風掀起你的衣袂又放下你的衣袂,
許多人講述你的不幸又豐富你的不幸,
黑太陽默默熄滅。
你的白晝依然沒有界限是一條淙淙不息的無岸之河。
流啊,流啊。
謝明洲的《無岸之河》寫的是一個盲人,一個盲人的感覺和他的痛苦??偲菑南胂蟪鰜淼模瑓s十分真切?!霸S多風撩起你的衣袂又放下你的衣袂,許多黃昏折疊起你的憂郁又賦予你更多的憂郁”這樣一種往返回旋的調(diào)子增強了盲人在黑暗無邊的“無岸之河”中掙扎的茫然和絕望感。他只能在“淙淙不息的無岸之河”中流啊流……沒有一句同情的話語,卻比什么同情的話語格外深刻地表達了盲者對命運的無可奈何的順從與“控訴”。它的音樂節(jié)奏感起到了重要的“和弦”作用,
似乎,根據(jù)詩性特色處理好虛實關系是散文詩寫得美的一個重要關鍵。這三章作品或可對此有所印證。它們以虛寫實手法的運用,比紀實性的散文式鋪敘式所謂“報告體”的報道性羅列,顯然更富有審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