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位移民加拿大的朋友在線聊天,聽他講述了一件親歷的新鮮事:他幾天前去多倫多上歸化入籍前的培訓課,碰巧身邊坐著一位40來歲的白人婦女,兩人遂攀談起來。當?shù)弥獙Ψ矫刑K姍來自美國最南端的佛羅里達州時,朋友有些吃驚,老美居然也移民加拿大?!山姆大叔從來都是把北邊近鄰視作美國第51個州的啊。
誰都知道,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不同膚色南腔北調(diào)的老外做著一樣的美國夢,有些人移民加拿大,也是要借加拿大人赴美無需簽證的便利,曲線南下。但蘇姍只幾句解釋,就讓朋友明白過來:原來,她一直以教授英語為業(yè),最近打算去中東地區(qū)闖蕩。山姆大叔的身份在中東,那可是累贅甚至是風險,所以她為個人安全考慮,啟程前打算先換掉國籍。
以我個人在美一年的近距離觀察,自視天下第一,對美國之外的世界漠不關心,這是山姆大叔的普遍做派。但身處社會底層的一個婦女也對國際大勢了然于心,懂得趨利避害改國籍,實在是形勢使然:美國的海外形象已滑落至歷史低點。
我告訴朋友,這位一心想闖中東謀發(fā)展的白人婦女,如果是美國大報《華盛頓郵報》的讀者,也許她會考慮移民中國。不久前,該報刊出一篇題為《在華外國移民開始追逐中國夢》的長篇調(diào)查,以巴格達哈立德·拉希德一家的經(jīng)歷現(xiàn)身說法:戰(zhàn)火與暴力讓他們背井離鄉(xiāng),而在遙遠的中國浙江省義烏,他們找到了久違的安全與幸福。
伊拉克人在義烏只是《華盛頓郵報》系列調(diào)查的一篇,拉希德的故事并非孤例,和他有同樣經(jīng)歷的尼日爾人阿達穆·薩利蘇說:“在美國,我們這種信仰的人會遇到很多問題。在不少美國人心目中,穆斯林就是恐怖分子。但中國人沒有這種成見。”
隨著中國加強同非洲各國的關系,一些無形的變化正在非洲大陸悄然發(fā)生,甚至在戰(zhàn)亂頻仍、電力和水暖設備尚屬奢侈品的偏遠地區(qū),把中國看做發(fā)家致富希望之地的想法也正在深入人心。該報為此總結(jié),“對來自全球各地越來越多的移民者而言,中國,而非美國,是一個有著無窮機遇的地方,一個普遍存在寬容的地方。美國夢是離奇而不現(xiàn)實的,一種新的、更加實際的、更可企及的中國夢似乎開始占了上風?!?/p>
車子、房子以及票子,這是三獲普利策獎的《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對所謂美國夢的最簡單概括,而拉希德的敘述讓人了解到,他的中國夢又多了一個他最看重的內(nèi)涵關鍵詞:安全。
精明的白人婦女的選擇,揭示了美國夢現(xiàn)狀尷尬的一面;拉希德們的幸福生活,也在講述著屬于這個時代這個世界的中國夢。有超過八成的歐美受訪者認同,中國是世界第二強國。在崛起已然不可逆轉(zhuǎn)之時,無疑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拉希德來華找尋他們的中國夢。挖掘他們的故事,造福更多的國際尋夢人,當是媒體尤其是中國媒體人的天然責任。
(摘自《邯鄲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