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定義,“慣性思維(Inertial thinking)”指人習慣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做事情。缺少創(chuàng)新或改變的可能性。
放到喝茶上來說,對于自身年齡增長、體質(zhì)的改變、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帶來的一系列可能出現(xiàn)或者碰到的新問題,如果還依靠過去的喝茶慣性思維,往往會給自己的健康造成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突破幾年甚至幾十年來養(yǎng)成的喝茶慣性思維的舊框框,打造出適合各種自我情境的健康的喝茶習慣。
那么如何才能突破原先養(yǎng)成的喝茶慣性思維的屏障呢?我們不妨借鑒下面一些方法。
加一加
在面對新事物或新問題時,有一種突破慣性思維的方法,就是看一看在原來的習慣上加一些東西,會不會產(chǎn)生效果。
以喝茶的角度來舉例,作為白領,每天面對著電腦,輻射很大,可是因為工作忙碌、就餐時間不正常,再加上壓力。胃病成了都市白領的常見病之一。
這時再頻頻喝綠茶就容易給胃帶來負擔。因為綠茶是沒有經(jīng)過發(fā)酵的茶,其中茶多酚、咖啡堿能保留鮮葉的85%以上,這些天然成分會與胃中的蛋白結合,對胃形成刺激。可是綠茶的防輻射功能又是最好的,怎么辦呢?
下面“疊加”的方法可以留意:沖泡綠茶時首泡可以棄之,將綠茶加水沖淡飲用,同時配一些點心,以甜食為佳,譬如巧克力。研究者說,喝茶時吃上一塊巧克力是一種健康的飲茶方式。每100克巧克力中所含的抗氧化物為53.5毫克,其中深色巧克力的含量較高。人如果每天吸收一定量的抗氧化物就可以少得病,遠離醫(yī)生。另外,還可以沖泡一些普洱茶、紅茶一起間隔飲用,紅茶加一些牛奶也可以起到溫胃的作用。
有些情況下,多加一些茶葉泡一杯濃茶反而有利:對吸煙、飲酒過多的人,濃茶可消熱解毒,幫助醒酒;吃了雞鴨魚肉等葷菜后往往會有油膩腹脹之感,喝上一杯濃茶,茶葉中較多的咖啡堿可幫助溶解脂肪,從而能消食導滯解膩,減輕腸胃負擔;口腔發(fā)炎、咽喉腫痛的人飲濃茶還可消炎殺菌。
減一減
和加一加相反,有的時候,需要在原有的方案中減去一些東西,才能解決新的問題。喝茶的時候就要注意刪減掉一些壞習慣,這樣才能把茶益于身體健康的作用發(fā)揮到極致。
譬如,冬天有人習慣用保溫杯喝茶,這種習慣是不可取的。沏茶宜用陶瓷壺、杯,不宜用保溫杯。用保溫杯泡茶。茶水較長時間保持高溫,浸出的鞣酸和茶堿過多,有苦澀味,因而也損失了部分營養(yǎng)成分。
不應用沸水泡茶。維生素C、P等,在水溫超過80℃時就會被破壞,還易溶出過多的鞣酸等物質(zhì),使茶帶有苦澀味。因此,泡茶的水溫一般在70℃-80℃。尤其是綠茶,如溫度太高,便失去了原有的爽涼味。
時下正值新茶上市的季節(jié),很多朋友習慣追“新”,但是新茶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jīng)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zhì),對人的胃腸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所以新茶宜少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應忌喝。
現(xiàn)在辦公室的白領,大都有一個共同的習慣,早上到辦公室后,抓一撮茶葉投到杯中,沏上開水,就這么一杯茶喝一天。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茶也是。大量的氨基酸、維生素、茶多酚、蛋白質(zhì)等,在沖泡的頭兩道,80%的有機物就已浸出,喝起來口感鮮爽。如果沖泡時間過長,單寧物、鞣酸以及茶葉中農(nóng)藥殘留物漫出,雖然此時茶湯無色無味,但不利于健康的物質(zhì)都溶解在茶湯中。所以最好是上午泡一杯,下午要喝再泡。一般情況下,綠茶、黃茶、白茶泡三道就不要再泡了,烏龍茶、普洱茶可多泡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