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人:高春生 河北省景縣一中
馮志偉 河南省睢縣回族高中
高昌芬 安徽省合肥市西北張中學
示例一
【命題設計】
高春生河北省景縣一中
【模擬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20多年前,一個在美國長大的猶太裔青年到以色列訪問,教堂神父給他講了二戰(zhàn)期間發(fā)生的一樁往事。一個冬天,德國納粹將猶太人驅(qū)趕在一起,用火車運往歐洲某地的集中營,火車必須經(jīng)過漫長的一夜才能到達目的地,歐洲冬季的深夜是那么寒冷——而每六個人中只有一人能得到一條毯子御寒。但沒有人爭吵,沒有人搶奪,因為,幸運分到毯子的那個人總會平靜地將毯子鋪開,和周圍其他五人分享,分享這難得的溫暖。
故事給這位年輕人很大的震憾和啟發(fā),后來,他將這種理念引進自己的企業(yè),終于使企業(yè)擺脫困境而發(fā)展成為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
這位年輕人名叫霍華德·舒爾茨,他領導的公司就是當今享譽全球的咖啡連鎖店——星巴克。
根據(jù)上面的材料,請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注意不要脫離材料的內(nèi)容及含義的范圍作文,不要脫離當前的社會現(xiàn)實和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寫作點撥】
這是一道新型的材料作文試題,要寫好這篇作文,審題立意準確、恰當是關鍵。認真閱讀試題所給定的材料,首先,我們可以體悟到這是一則褒揚性的材料,材料的內(nèi)涵是倡導“學會與人分享”的美德,考生可以以此為文章的主旨構思作文。第二,確立“分享”的主旨后,還應該加以拓展深化:分享溫暖,分享快樂,分享知識,分享風險,分享痛苦,分享成果等等,諸如此類。第三,新型材料作文,要特別注意作文要求,字斟句酌,切莫違反。不要脫離材料的內(nèi)容及含義作文,即要求考生的作文主旨與試題所給材料的內(nèi)涵相吻合,且行文中一定要在關鍵處突現(xiàn)材料本身;不要脫離當前的社會現(xiàn)實和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作文,更要引起高度注意的是,考生作文一定要做到“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要關注社會現(xiàn)實,要寫真情實感,切莫再寫那種“假、大、空”浮華而空泛的文章。
【佳作展示】
分享是一道最美的風景
趙娜娜
泰戈爾詩云:“一份痛苦,與他人分享,痛苦便成了薄脆的甜冰;一份快樂,與他人分享,快樂便成了滿懷的鮮花?!奔毤毱纷x這首小詩,哲理深邃,啟人心扉:學會分享,是一種智慧;學會分享,是一種美德;學會分享,是世間一道最美的風景。
有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二戰(zhàn)期間,一個冬天,寒風呼號,威懾生靈。在押送往集中營的火車上,雖然每六人只有一個能分得一條毯子取暖,但這里沒有爭吵,沒有搶奪,沒有自相殘殺的血腥,只有平靜、和諧和溫馨,因為火車上的猶太人心里都裝著“分享”的智慧和美德,幸運分到毯子的那個人,總會平靜地將毯子鋪開,和周圍其他五人分享,分享這難得的溫暖。
分享是特定條件下的最高智慧,分享是成就美麗的彩筆。
大山深處,幽壑深谷,叢林密密。聰明的草木生靈懂得分享的真諦,沒有哪棵樹木高聳入云,獨享天賜,它們同呼吸,共命運,一起分享陽光雨露,分享風濤陣陣,從而實現(xiàn)了共同繁榮、成材成林的理想。你再把目光投向南國的洪湖、北國的白洋淀,水草紅魚,白藕粉蓮,還有那少女的輕舟,她們都懂得分享的真諦,分享藍天,分享碧水,分享美麗,和諧相處,相互映襯,才把水鄉(xiāng)之美推向了極致。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狈窒碜匀坏馁p賜,乃是最美的景觀。
眺望山水,回首往事,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不管是姹紫嫣紅的春日,還是綠茵如蓋的仲夏,無論是果實累累的金秋,還是白雪飄飛的隆冬,都留下我和伙伴們童稚的笑語,淳樸的分享:瞥見一朵小花,我們的幾只小手便攏在一起,欣喜地分享那淡淡的清香;大雨襲來,我們幾個躲在一把傘下,風雨也被我們逗得發(fā)笑;誰家的柿子紅了,棗子熟了,我們便淘氣地爬到樹上,摘一顆,搖一地,你一顆我一顆,分享這絲絲的香甜;雪飄了,冰凍了,小河里,大淀上,我們一起溜冰,一起抽陀螺,沒有了寒冷,沒有了寂寞,伙伴們盡情地分享著冬日的歡樂。
光陰荏苒,我們進入了高中校園的殿堂。不知何時,不知何故,我和朝夕相處的朋友,怎么就少了那份“分享”的智慧,或者說我們有些時候只懂得與他人分享果汁和巧克力,卻在無窮無盡的競爭中失卻了理智。一本好書,一個解題的金點子,卻悄然實施了“保密封鎖”,以致人與人之間多了一層戒備,多了一層隔膜,少了一份珍貴的分享,珍貴的友誼。
分享的美德在這里擱淺,這是多么可怕的景觀!
誠然,拼搏競爭,本身并沒有錯,但是摻雜了自私和嫉妒的競爭是愚昧的競爭;而只有在“分享”的大智慧支配下的競爭,才是聰明的、高尚的、美麗的競爭。
還是讓我們把頭昂起來,駐足仰望那奔月的“嫦娥一號”吧。正是因為我國的航天精英和千千萬萬的科技工作者,他們協(xié)力同心,技術共享,資源共享,才把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奔月神話變成了現(xiàn)實,并且我國的航天人向全世界鄭重承諾:“嫦娥一號”繞月探測的信息資源將與全人類共享。
分享是一種美德,分享是一種智慧,分享是一道最美的風景。
莘莘學子,你和我,我和你,都來學會分享,摒棄雜念,摒棄嫉妒,和諧相處,知識共享,財富共享,痛苦共享,快樂共享,讓分享的智慧、分享的美德永駐你我心間!
點評:得分:56分
以泰戈爾的詩開篇,引入主旨,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分享是道最美的風景。然后又聯(lián)系材料,用自然界的美景和自己小時候的生活體驗,對“分享”做了詮釋,視野廣闊,而且還有懷舊色彩。最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引用“嫦娥一號”這個例子,貼近生活實際,極具沖擊力。語言不錯,有些地方很像駢文,估計《滕王閣序》學得不錯,而且應用得非常好。綜合幾個優(yōu)點,這篇作文我打了56分。為什么不是滿分呢?
銜接不暢,有的段落太突兀了;高中時代的事例后,應該再說一下合作雙贏的例子,證明“分享”的重要性。如果僅僅說“失去友誼”,那就沒有力量。既然“分享”是道美麗的風景,那么,最后應該再強調(diào)一下“風景”,怎樣才算“風景”,怎樣的分享才算是“美麗的風景”。
示例二
【命題設計】
馮志偉河南省睢縣回族高中語文組
【作文設計】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詩人講述了這樣一件他親身經(jīng)歷的事:
那時候我還是個小男孩。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父親讓我和他一起到一位老鐵匠的鋪里,我們將需要修理的耙子和鋤頭留在那里便到集市上去了。等我們返回時,耙子和鋤頭都已經(jīng)修好。老鐵匠雖然已經(jīng)年邁,但他的手藝仍然精湛無比,經(jīng)他修復的農(nóng)具幾乎和新的一模一樣。父親十分滿意,爽快地掏出錢給老鐵匠。
“不用了,”老人說,“這一類小活我從不收費。”
但我父親執(zhí)意要付給老人維修費。
“即使我能活1000年,”詩人感慨道,“我也絕不會忘記老鐵匠的那句回答,我敢說,那是世界上最觸動人心的一句話?!?/p>
“年輕人,”老鐵匠對我父親說道,“難道你就不能讓一位老人,時不時地舒展一下他的靈魂?”
請以“舒展靈魂”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所寫內(nèi)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nèi);②題目自擬;③立意自定;④文體自選;⑥不得抄襲和套作。
【寫作導引】
這是一則頗令人深思和反省的哲理性作文材料。在寫作“舒展靈魂”這個話題作文時,大家一定要弄清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材料里老鐵匠話語中“舒展靈魂”的具體內(nèi)涵。其實,我們可以從材料中十分清楚地看出,老鐵匠所說的“舒展靈魂”就是具體指“這一類小活(修理農(nóng)具)從不收費”這樣的行為。
二是“舒展”的含義以及“舒展”的對象?!笆嬲埂痹凇冬F(xiàn)代漢語辭典》(商務印書館,第五版)里有這樣兩條注解:“①動詞:不卷縮;不皺;②形容詞:(身心)安適;舒適。”此處明顯選用動詞義項,但我們要賦予更深的引申義。另外我們要明確“舒展”的是“靈魂”,即心靈或思想。由此我們可以這樣解釋“舒展靈魂”:展現(xiàn)心靈的坦蕩磊落、性情的率真無邪,或者更進一步說是靈魂不受任何塵世俗念干擾和牽絆的最純粹表白。
“舒展靈魂”,與之相對的就是——扭曲靈魂。在物欲橫流、追名逐利之風日益凸顯的當今社會,靈魂扭曲者比比皆是:生意場上的人們利欲熏心、弄虛作假、爾虞我詐、奸猾算計,官場上的人們勾心斗角、曲意逢迎、溜須拍馬、趨炎附勢,甚至我們身邊生活中的人們也在日漸偽裝起來,使自己身心疲憊機械地生活……于是,我們就要呼喚“舒展靈魂”!人們應該真正并真實地生活,海德格爾曾說:“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倍@種“詩意”就應該是靈魂深處最為極致的綻放和舒展!
總之,行文中只要扣住話題內(nèi)涵立意,展開闡述,深入剖析,都應該是一篇不錯的文章。但同時要注意立意時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抓其一點深刻理論即可。另外還應注意所選文體要一始而終,中間不可“變臉”。
【佳作展示】
綻放靈魂的蓓蕾
周蘭蘭 河南省睢縣回族高中三、47班
如果生命注定要我承受,就請所有的痛苦都一起降臨吧!即使軀體被碾成粉末,可我不屈的靈魂依舊高傲地飛舞!
——題記
靈魂是軀體的上帝,軀體是靈魂的載體。生命注定只有一次,不能長久于世;而不滅的,卻依舊是靈魂,那朵含苞待放的蓓蕾。
她,以平民之身,思國家之責,念公卿之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愛情之尊。她以柔弱的軀體承載了偉大的靈魂,用雋永的詩詞詮釋了綻放著的靈魂!她,就是南宋才女李清照——一朵搖曳在南宋天空中的蓓蕾!
她愛國愛民,卻依舊無法改變南宋王朝的歷史命運,空余一腔巾幗熱血。泱泱王朝中沒有幾人能讀懂她眼眸里的哀怨,雖有丈夫趙明誠,卻依舊不能伴她一生。年輕時,她是大家閨秀,精通琴棋書畫,而詩詞尤為蘊藉練達,著實婉約,于是有了“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少女情懷??墒堑搅艘褳槿藡D,與丈夫分居兩地,對丈夫的思念使她日漸消瘦,“花自飄零水自流”,那又是一種怎樣的惆悵!獨上高樓,卻望不到丈夫的身影,空樓獨倚,“滿地黃花堆積”,“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即使是那樣的日子,她依舊從詩詞里汲取精華,堅強地綻放著自己的靈魂??墒钦煞蜮乐?,她的心似乎也隨之而亡。接著,生命中的親人們漸次離開人世,只留下她一人踽踽獨行,那是一種怎樣的辛酸!又逢王朝衰落,國恥和家愁讓這位柔弱的女子倍感蒼涼,那一顆女兒心又怎能承受命運的如此重創(chuàng)?她的靈魂在南宋王朝里顯得那樣孤獨和寂寞,在寒冷的歷史之風中搖曳著,顯得蒼白無力!
可是她依舊堅強,因為她要舒展自己的靈魂,綻放自己的蓓蕾,所以她抬起那嬌弱而憤怒的手:“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壯!我時常想,在那樣的朝代,這是一種怎樣的吶喊!
李易安,千古之才女,就這樣用悲天的吶喊演繹了她最后的人生,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最終沒能淹沒她的靈魂。
“物是人非事事休”。李清照與南宋王朝背道而馳,這是一種怎樣的頑強!可是,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頑強,才能讓她在那跌宕起伏的歲月里,高傲地綻放她靈魂的蓓蕾!
點評:得分:54分
本文是一篇成功的大氣作品。其突出優(yōu)點有三:一是文章題目吸引人,詩意盎然,扣題緊密,文采飛揚?!熬`放靈魂的蓓蕾”不僅點明了話題“舒展靈魂”,而且暗指文章中的詞人李清照,以花喻女子,自古皆然。二是巧用題記,啟人深思,切合主題,畫龍點睛。三是作者對詞人李清照一生的生活軌跡把握到位,針對“柔弱的人生,堅強的靈魂”這一主線合理而精煉地提取了些許生活情節(jié),充分表明了李清照這位千古奇女“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頑強,才能讓她在那般跌宕起伏的歲月里,高傲地綻放她靈魂的蓓蕾!”
不足之處,是作者對“舒展靈魂”探討得不深,有些淺嘗輒止了。
示例三
【命題設計】
高昌芬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北張中學
【模擬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說中國人普遍缺乏道歉意識,不是因為不會,而是因為太要面子。好在近來中國人的道歉多了起來,從政府到企業(yè),從公眾人物到普通百姓,不再對突發(fā)的事件蓄意遮掩或強辯,而是主動地公開道歉,令事態(tài)從惡化走向良性解決。包括一年一度的“3·15”消費者權益日也變成了商家的“道歉日”。
《哈佛商業(yè)評論》首度刊出以“道歉”為題的論文。21世紀的今天,道歉,登上學術廟堂,成為一門學問。十余年前麻州大學醫(yī)學院院長拉瑞爾的好友背叛了他,令他痛苦不已,從等待道歉,最后竟迷上了“道歉”。于是,他費時十年,調(diào)查一千個案例,在前年九月發(fā)表《論道歉》一書。該書在亞馬遜書店得到四顆半星(最高五顆)的讀者評價,猶勝暢銷大作《地球是平的》。拉瑞爾在書中這么形容道歉的難度:非洲諺語說,教育難,難到要用“一整個村子來教養(yǎng)一個孩子”;而道歉難,也難到必須“用一整個村莊來研究道歉”……今天,學道歉,成為時代新趨勢。這是一門華頓商學院、哈佛大學都競相研究的即將在21世紀蔚為風潮的新鮮學——道歉。
讀上面的文字,你有何感想?請以“道歉”為話題,寫一篇作文,可講述你自己、身邊的故事、社會生活中的現(xiàn)象……抒發(fā)你的真情實感,也可以闡述你的思想觀點。
【注意】
1.所寫的內(nèi)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nèi);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題目自擬;3.除詩歌外,文體不限;4.不得抄襲;5.不少于800字。
【寫作導引】
道歉,《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釋義為“表示歉意,特指認錯”,也就是人對自己的過失作出發(fā)自內(nèi)心的賠禮認錯,它包括一個人對自己過失認識的勇氣、責任。在時下的多元化社會生活中,矛盾、誤會、沖突、傷害……屢屢發(fā)生,由此可見道歉扮演著療愈受害者身心的作用。世界著名的《哈佛商業(yè)評論》首度刊出以“道歉”為題的論文。21世紀的今天,道歉,登上了學術廟堂,成為一門學問,成為哈佛大學、華頓商學院風潮研究的21世紀新鮮學。完美的道歉,讓個人、家庭、社團、企業(yè),甚至國家,化危機為轉(zhuǎn)機,化反目為和諧;拖延、敷衍,或拒絕道歉,讓個人失去友誼,家庭失去親情,社團失去凝聚,讓百年企業(yè)經(jīng)營失敗,甚至,有人因此賠上性命。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成功的道歉,關鍵在于加害者必須將自己轉(zhuǎn)換成受害者,借由兩者關系轉(zhuǎn)移的儀式,加害者要受苦。讓受害的一方,感覺到你也真的受到了同等程度的傷害。經(jīng)由此過程,受害者取得原諒對方于否的權利。有人將其形容為“俗世中的贖罪儀式”。
行文思路打開時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切入:緊扣話題“道歉”不放松,選材要圍繞自己確立的中心,即“意”,精心選取歷史或我們當前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的人和事來說明論證“道歉”的意義和作用,可以由“道歉”現(xiàn)象分析,到“道歉”理性認識,可一事一議,可樹立下靶子,進行駁斥,可正面提出自己的思想觀點,然后用精當、典型、新穎的事例加以佐證,也可以富有邏輯思辯的語言加以闡述分析,自然得出觀點;把我們學習生活、社會生活、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故事編輯入文,可用情感為經(jīng),生活故事為緯,演繹生活中“道歉”妙用的故事,也可寫成“形散神不散”的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結構可橫、可縱、可縱橫交錯,可思接千載,心游萬仞,發(fā)表“道歉”在我們學習生活、思想情感中起著的“潤滑劑”作用,也可寫自我成長、生活學習中的波瀾漣漪,情節(jié)可曲折,讓“道歉”之意在細微的情感文化袒露,讓自我在“道歉”的經(jīng)歷中成長、成熟。在寫作行文時,表達的情感要合乎實際,合乎事理,合乎自然,既不能無限拔高,也不能無病呻吟;文中流露的情感要與文章的主旨保持一致,不是外加的,也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因為“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p>
[佳作展示]
中國人,你必須學會道歉
劉洪波
一個文明的社會,不僅基于法律,更基于道德良知。但中國的現(xiàn)實是,幾乎很少有人把道歉作為一種道德要求,也幾乎不會有人因為良心的聲音而站出來承擔責任。
道歉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嗎?沒有人這樣說過。當你做下一件不利于他人的事情時,你應當對受到影響的人說聲“對不起”,在我們這個社會里,這是每個人從小就受過的教育。只是,社會有時具有一種抹消教育成果的效應,當一個人漸漸不再年少,“對不起”會慢慢淡出人們的生活。
人的成長,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用道歉頻率的逐漸降低來量度??傮w來看,在我們這個時代,“道歉”是一種與“主見”和“行為能力”相排斥的東西,人的“主見”越大,“行為能力”越強,就越是擁有不道歉的本領,具有降低“道歉”水平的效用。當一個人完全不臉紅、完全不向人道歉的時候,恭喜,你有福了。你已經(jīng)不是一般的“大人”,而上升為別人眼中的“大人物”,犯下一個錯,不僅不必道歉,而且還要聽到掌聲和頌歌。
上面這段話,表明從道歉走到不道歉有兩條道。一條道,是個人性的,幾乎每一個體從少年達到成年,都伴隨著道歉能力的減弱,小孩子是一錯就道歉的,成年人就不道歉了。另一條道,是社會性的,一個人有窮有達,有的永遠做布衣,有的慢慢成了豪雄。一般而言,布衣百姓容易道歉,尤其見了“大人物”,就很容易陪小心、陪笑臉,沒事也要道幾個歉,大人物呢,就不必道歉了,有什么事,打個哈哈就過去了,有時哈哈都不打,也過去了。
現(xiàn)在,當我們談論“中國人不會道歉”的時候,應當看到前面所說的規(guī)律,中國人并非沒有學過道歉的功課,也并不是不掌握道歉的技術,而是喪失了道歉的心情。為什么會失去道歉的心情,值得探討。從淺顯的道理上講,中國人是熱愛“面子”的族群,生活中多少要有些“人模狗樣”,而不可像小孩子一樣童真?!懊孀印钡闹匾S護力量是“理”,無論如何,你要顯得自己是占理的,而不是虧理的。占理了,就有面子;理虧了,就沒面子。一道歉,顯得理虧,面子上十分難看;把假話說圓了,把虧心事處理得像沒事一樣,面子就得以保全。故而,做了錯事,一定要像做了正確的事一樣,理屈而辭不窮;心里有鬼,反而要唱歌壯膽,越是虧理的事,越要做出得理不饒人的架式,以便于消滅道歉的危險。
當代中國人面臨的一個最重大的道歉問題,無疑是日本的道歉問題。很多中國人認為日本侵略了中國,卻始終沒有道歉。在這一點中日雙方存有爭議,日本人認為早已向中國道過歉了,最明確的一次,是1995年村山富市首相表示日本“痛切反省其殖民統(tǒng)治和侵略對中國人民造成的巨大損害和痛苦,并致衷心的道歉”。但在大多數(shù)中國人看來,日本并沒有道歉。也許我們可以準確地說,日本沒有做出讓一般中國人滿意的道歉。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或許可以更準確地理解道歉的意義。道歉,意味著人對于自己的錯失需要一種“敢于承擔”的勇氣,而不能回避猶疑、得過且過,人應當通過道歉來承擔自己的責任。這并非法律上的追究,但表明自己虧欠于人的心跡,可以撫慰受傷者的感情。
一般地說,中國人并沒有像對待日本或者炸毀我駐南使館的北約或者南海撞機事件中的美國那樣,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反復追要他人的道歉。很多時候,我們也只是把“討個說法”簡單地理解為一種法律或者行政上的訴求。這種在道歉問題上的雙重標準,足以反映在目前的中國,至少還沒有形成一個公民社會良好的道德習慣。就一種習慣而言,我們在內(nèi)地很多城市的公共場合,就很少聽到像在香港常常能夠聽到的“對不起”或者“不好意思”這樣的道歉聲,而當?shù)狼缸鳛橐环N社會潤滑劑的作用表現(xiàn)得非常有限時,許多本可以輕松化解的摩擦便很快升級為沖突。在中國的土地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很多小沖突引發(fā)的大悲劇,有時甚至是巨大的社會劫難?,F(xiàn)在,大大小小的不幸事件仍在不時上演,但是幾乎很少有人把道歉作為一種道德要求,也幾乎不會有人因為良心的聲音而站出來承擔責任。那些最終承擔責任的人,都是“查出來”而不是“站出來”的。
延安時代,毛澤東向“搶救失足者運動”中被“擴大化”了的好同志們反復脫帽鞠躬,據(jù)說感動得很多人熱淚大彈,這樣的主動道歉行為,我們聽到的畢竟有限。更多的時候,人們習慣于以法律責任、行政責任、政治責任來替代道歉。一個官員,如果沒有組織追究,幾乎不會在錯失發(fā)生以后向公眾輿論表達歉意。一個學者,如果自己在政治運動中的行為沒有被下過什么組織結論,也認為“根本不需懺悔”。對一般中國人來說,出現(xiàn)問題時,心中首先生發(fā)的不是愧欠之感,而是“這將要受到怎樣的處理”,外在的懲罰永遠大于內(nèi)心的自省。所謂“檢討書”,與其說是出于良知上的不安,不如說是爭取寬大處理的手段,這也使得“反省”基本上不再可以作為誠信的標尺。
一個文明的社會,不僅是基于法律的,更是基于道德良知的,道歉就是良知的顯現(xiàn)。沒有必要再次申述什么是真正的“面子”。如果我們希望未來不是永遠生活在良心的荒野上,如果我們希望社會中的人不只是被“繩之以法”、“繩之以紀”或者繩之以別的任何外在的東西,而是每個人首先都被自己內(nèi)在的良知所召喚,那么道歉吧,為你的任何錯失,為你的任何疏忽,莊重嚴肅地向被傷害的人說聲“對不起,我感到不安”。
點評:得分:58分
此文的風格很像柏楊的《丑陋的中國人》,文筆犀利,對中國人的缺點有著比較深刻的認識,條分縷析,有理有據(jù),后面的日本道歉問題和美國轟炸南聯(lián)盟的事例,尤其具有國際視野和民族情懷,毛澤東在延安時代主動道歉例子也非常恰當,只不過第一段的論斷太絕對化了,有些灰色,所以扣去兩分。
道歉不能解決問題,但道歉是正視問題、反省錯誤、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也是社會文明的應有之義,是危機的回旋機制,也是文明的修復機制。本文從中國人很少把道歉作為一種道德要求入手,層層剖析原委,由主觀現(xiàn)象到深層本質(zhì),一針見血地指出:由于國人愛“面子”,“寬以待己,嚴于律他”在“道德”這個問題上作怪。作者用“日本對中國侵略和殖民統(tǒng)治”向中國人道歉之事例,說明道歉的意義;用“美國轟炸我駐南使館和南海撞機事件”,說明國人很少把道歉作為一種道德要求;用毛澤東向“搶救失足者運動”中被“擴大化”者脫帽鞠躬,聯(lián)想到中國官員、學者、一般中國人不把“道歉”作為誠信的標尺。本文材料運用恰當,有說服力,語言通順流暢,論證結構嚴謹,首尾呼應。美中不足的是,文章素材不夠新穎。
好想說聲不起
楊雅麗
季風的熔爐,卷碎一切痛苦,每當情感再次荒蕪,我一遍又一遍地將往事反芻,咀嚼你的呵護,品味我的冷漠與殘酷,這一回我卻深深地對不住。撥開生命的衣裳,雙手捧著真誠獻給你,我相信這是世界上最珍貴的禮物。
一
花園的丁香花開了,年輕的心就像那只美麗的蝴蝶。我摘一朵花給你,插在頭上。微風吹來,嫩嫩的香,你那靦腆的笑容及半睜半閉的眼神惹得我說你像蒙娜麗莎。你吟了葉慈的詩給我,那詩聲發(fā)自一片心靈的凈土,令我幸福得忘了回家。你是真誠的,可我當時卻只是一顆年輕的心,年輕的心還未安上誠信的家。
二
我于是屢屢化作脫韁的野馬,向你表達我的心潮澎湃。一顆熱戀的心無時無刻不在夜里、在荒野上呼喊你的名字。我在椿樹下偷偷地告訴你我無法從你身上找到缺點。我欣賞你的博學多才詩書貫胸!我佩服你伶俐的口齒活脫脫得像雅典娜。每次你總是眨了眨那藍色深邃的眼神,告訴我男孩的嘴巴好可愛。你笑了,我摘下一片楓葉給你,你把它捧在胸口,真誠地把這金色的情誼珍藏。我明白,女孩喜歡把男孩染成楓葉的紅,夾在心靈的扉頁上,那是純潔的,真誠的。而我,只是想看看你隱藏在黑發(fā)下的笑容。我只是想看看你那迷人的眼神,滿足一時的情欲。我只是想讓你靠近我,于是便有很多人說我富有魅力。
年輕的男孩缺乏誠信,年輕的女孩過于用心。
我丟下誠信的背囊在情感的世界里亂闖。
三
丁香開,楓葉紅,卻多了一個頭上不再插丁香,不再收到別人送的楓葉的女孩。
女孩的眼睛模糊了,這一回她已不再相信那是沙子。
四
窗外下著雪。我堆了個雪人,為它插上美麗的丁香花,渾身掛滿楓葉。因為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明白,這是我對誠信最深的詮釋。
后記:年輕的心是美麗的,它需要誠信修邊。在此我向那位受傷的女孩說一聲“對不起!”并告訴每一個人,我將是一個誠信的人。
模擬點評:得分:56分
本文大膽運用中學生的寫作“禁區(qū)”——早戀現(xiàn)象為素材,采用懺悔錄式的故事,既典型,又具有普遍的意義。作者大膽地突破中學生生活和寫作“雷區(qū)”,但文不“離德叛道”。文章用詩化的語言描述了動人故事,感情表達含蓄蘊藉,“野馬”、“楓葉”、“丁香”等意象運用恰當,表達了作者的內(nèi)心感受和感情經(jīng)歷。用數(shù)字序號作標題,使文章層次清晰,脈絡分明。后記點明主題,引人思考,又照應了文題。但文章在結構上跳躍性太大,且語言上也有含混晦澀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