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這一期,卷首文章原創(chuàng)已有整整十二期了。
一年前的某個下午,我找到主編,我想申請卷首原創(chuàng),要用這個留言板幫著雜志跟讀者說說心里話。主編笑了,說:行,那不許說累,不許叫苦。
每個月寫卷首這一天,我都要借故請假半天。呆在家里悶悶地思考和寫作。同事們調(diào)侃我,是在“尋找靈感”。
其實,我知道。靈感實在是個靠不住的家伙,至少在我寫作的時候,“神圣的”靈感從來沒有忽然降臨,讓我文思突然如泉涌,下筆之手如痙攣。
上周值班,我接到一位文學愛好者的電話,他說:“我想寫書,但我沒寫過,我就去旅游,然后,突然有一天半夜,我從睡夢中跳了起來,披上衣服就寫了一部長篇?!?/p>
哦!最后他感嘆道:“靈感真是個好東西。”
聽了此話,我驚得半天沒有合上嘴。我當然沒有拜讀這位先生的長篇。只是,為他突然君臨的“靈感”感動。如果這種近似于巔狂的狀態(tài)就叫靈感的話,寫作不就變成了簡單的事情?
我們看過很多電影或者小說,藝術作品里的作家們,都有一種半癡狂的氣質(zhì)。我們常??吹诫娪袄锏乃麄?,夢幻般地舉目望著天空,然后抓起筆來便能揮臂疾書,似乎患了某種躁動癥。這就是人們理解中的靈感么?柴可夫斯基曾對靈感這個虛無飄渺的東西下了個定義:“靈感是人像犍牛一樣竭盡全力地工作時的一種狀態(tài)。”
是的,就是這么簡單,靈感不過是人注意力極度集中的狀態(tài)。那不是神突然降臨,點化了某人,使得這人瞬間改變屬性。托爾斯泰說:“靈感就是突然顯現(xiàn)出你所能做到的事,靈感的光芒越是強烈,就越是要細心地工作,去實現(xiàn)這一靈感?!?/p>
可見,靈感只是一個推動力,那些長久孕育在你心里的構(gòu)思,你想對讀者說的話,一天天一月月地成熟、沉淀,從一個模糊不清的影子慢慢成了形。某一天,這個存在于你心底的構(gòu)思變成了具體形態(tài),撲楞楞飛了出來,那可不是什么突然事件。
所以,學我吧,別總想借著“靈感”的光,認認真真地觀察,踏踏實實地體會。
有人說寫作是件苦差事,我想無非是指寫作來不得半點虛假,真的需要有血有肉,有情感,有認識。而當這情感,認識迸發(fā)的時候,又是怎樣一種享受呢?
當然,我是不會跟主編叫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