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聲演唱者在學(xué)習(xí)演唱歌劇或歌劇詠嘆調(diào)之前,首先應(yīng)當(dāng)明確西洋歌劇中的歌劇角色的聲音類型。因?yàn)?,只有選擇演唱與演唱者自身嗓音情況相吻合的歌劇角色,才能在準(zhǔn)確地塑造人物的同時(shí),使自己的嗓音得到健康的發(fā)展。文章就小號抒情女高音(Light Lyric Soprano)的聲音特點(diǎn)和歌劇角色的人物特征進(jìn)行了著重分析。
關(guān)鍵詞:聲音類型; 歌劇角色 ;小號抒情女高音
中圖分類號:J614.92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4-2172(2008)04-0064-03
擁有44年職業(yè)歌劇演唱生涯的法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莉麗·龐斯(Lily Pons ,1904-1976)曾指出:“我不知道為什么那么多的同事不知道自己的局限性。但我知道我的聲音像長笛,選擇花腔(coloratura)的作品來演唱是我唯一正確的選擇?!?0世紀(jì)最偉大的威爾第男高音,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貝爾貢齊(Carlo Bergonzi ,1924- ),也曾對記者說過:“現(xiàn)在的好嗓子很多,而且永遠(yuǎn)會有。問題是他們常常被要求唱那些不適合的曲目,演唱那些20年前無論如何也不會讓青年歌手來唱的角色。一個(gè)歌唱家只要能唱好一個(gè)降B馬上就能登上斯卡拉(Teatro alla Scala,意大利最重要的一家歌劇院)的舞臺,并且要求他唱拉達(dá)梅斯(Radames,歌劇《阿依達(dá)》中的埃及將軍,戲劇男高音角色)。他當(dāng)然不會拒絕,但是,那樣做他馬上就會毀了嗓子。” 許多職業(yè)的歌劇演員知道,選擇適合于自己的嗓音的角色來演唱是十分重要的,因?yàn)橹挥羞@樣才能保護(hù)好自己的嗓音,從而延長職業(yè)演唱的藝術(shù)生命。因此,明確自己的嗓音類型并了解什么樣的歌劇角色適合于這樣的嗓音類型來演唱,是每一個(gè)演唱者所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那么,嗓音類型是如何劃分的呢?
早在18世紀(jì),意大利著名聲樂家曼齊尼(Giambattista Mancini ,1714—1800)就已把人聲分為女高音(Soprano)、女低音(Contralto)、男高音(Tenor)、男低音(Bass)4個(gè)聲部。隨著歌唱藝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又將人聲進(jìn)一步劃分為:女高音、女中音(Mezzo-soprano)、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Baritone)、男低音6個(gè)聲部。另外,根據(jù)聲音的音域、音量、音色、靈活性等方面的不同特點(diǎn),在同一聲部中還有抒情型(Lyric)、戲劇型(Dramatic)、花腔型(Coloratura)等不同類型的聲音的劃分以及大號(Full)、小號(Light)的區(qū)別和交叉型,如抒情花腔型、戲劇花腔等不同類型。就女高音而言,大致有以下幾種聲音類型:
小號抒情花腔女高音(Light Lyric Coloratura Soprano)
小號抒情女高音(Light Lyric Soprano)
小號戲劇花腔女高音(Light Dramatic Coloratura Soprano)
小號戲劇女高音(Light Dramatic/Spinto Soprano)
大號抒情花腔女高音(Full Lyric Coloratura Soprano)
大號抒情女高音(Full Lyric Soprano)
大號戲劇花腔女高音(Full Dramatic Coloratura Soprano)
大號戲劇女高音(Full Dramatic Soprano)
高戲劇女高音(High Dramatic Soprano)
喜劇女高音(Soubrette)
小號抒情女高音的音域在c1—c3之間,聲音輕盈、流動;高音區(qū)明亮、清脆;但中、低音區(qū)聲音相對較弱,音色圓潤、柔和。小號抒情女高音的音量較小,但音質(zhì)十分純凈,聲音線條細(xì)膩、柔美,擅長演唱富于歌唱性的抒情優(yōu)美的樂句。在現(xiàn)有的音響資料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成功演唱小號抒情女高音歌劇角色的歌唱家有:德國女高音歌唱家伊麗莎白·施瓦茨科普夫(Elisabeth ,Schwarzkopf 1915-2006)、奧地利女高音歌唱家露契亞·波普(Lucia Popp,1939-1993)和美國女高音歌唱家巴巴拉·邦尼(Barbara Bonney,1956- )等等。
小號抒情女高音在歌劇中所飾演的角色大多以純真的少女和多愁善感的年輕女子為主。如德國作曲家格魯克(Christoph Willibald von Gluck,1714-1787)的歌劇《奧菲歐與尤麗狄茜》(Orfeo ed Euridice)中的尤麗狄茜( Euridice)、德國作曲家貝多芬(1770-1827)的歌劇《菲岱利奧》(Fidelio)中的菲岱利奧即女伴男裝的萊昂諾拉(Leonore)、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的歌劇《扎伊德》(Za■de)中的扎伊德、歌劇《魔笛》(Die Zauberfl■te)中的帕米娜(Pamina)、歌劇《蒂托的仁慈》(La Clemenza Di Tito)中的塞爾維利亞(Servilia)、德國作曲家韋伯(1786-1826)的歌劇《自由射手》(Der Freischütz)中的恩馨(■nnchen)、匈牙利作曲家萊哈爾(Franz Lehár 1870-1948)的輕歌劇《風(fēng)流寡婦》(Die lustige Witwe)中的漢娜(Hanna)、法國作曲家奧芬巴赫(Jaques Offenbach ,1819-1880)的歌劇《霍夫曼的故事》(Les Contes d’Hoffmann)中的安東尼婭(Antonia)、法國作曲家比才(1838-1875)的歌劇《卡門》(Carmen)中的米卡埃拉(Mica■la)以及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1885-1924)的歌劇《賈尼·斯基基》(Gianni Schicchi)中的勞蕾塔(Lauretta)等角色,都是屬于小號抒情女高音的歌劇角色。
在飾演一個(gè)歌劇角色或演唱一首詠嘆調(diào)之前,應(yīng)該以全劇的視角,具體分析該角色在歌劇中的人物關(guān)系和性格特征,以便在演唱時(shí)能更準(zhǔn)確地塑造人物。下面分別以帕米娜、米卡埃拉和勞蕾塔3個(gè)角色在歌劇中的人物關(guān)系和性格特征為例,簡要地分析小號抒情女高音歌劇角色的特點(diǎn)。
帕米娜是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歌劇《魔笛》中,夜后(Queen of the Night)的女兒。帕米娜被大祭司薩拉斯特羅(Sarastro)搶走后,夜后請王子塔米諾(Tamino)去救助,塔米諾和帕米娜雙雙經(jīng)受住大祭司薩拉斯特羅的考驗(yàn),有情人終成眷屬。帕米娜是一個(gè)溫柔可愛、正直善良的少女。夜后命令她刺死薩拉斯特羅,而她卻寧死不從,并希望能以此赦免自己母親的罪過。而當(dāng)她誤以為塔米諾不再愛她時(shí),她甚至想到了自殺,這說明她對塔米諾的愛情忠貞不移。帕米娜在第一幕中分別有一段與黑人莫諾斯塔托斯(Monostatos)和粘鳥人帕帕蓋諾(Papageno)的二重唱。其中與粘鳥人帕帕蓋諾的這段二重唱很著名。先由帕米娜唱起:“那些感受到愛情的男人,也有著一顆溫柔的心”。 帕帕蓋諾回答說:“共同感受甜蜜的愛情是女人的本份。”帕米娜在第二幕中有一首與塔米諾和薩拉斯特羅一起演唱的三重唱。另外一首就是著名的詠嘆調(diào)《我失去一切幸福》(Ach, ich fühl’s)。它是莫扎特所寫的歌劇詠嘆調(diào)中最動人的詠嘆調(diào)之一。優(yōu)美的旋律、迷人的半音階、簡單的裝飾,縈繞在小調(diào)的色彩中,帕米娜晶瑩通透、絲絲入扣的愛情告白,使所有聽眾為之動容。
米卡埃拉是法國作曲家比才創(chuàng)作的歌劇《卡門》中的一個(gè)農(nóng)村姑娘角色,她是劇中衛(wèi)兵下士唐·霍塞(Don Jose)的同鄉(xiāng)。這部根據(jù)梅里美(Merimee,1803—1870)的同名小說改編的歌劇,在原小說中并沒有米卡埃拉這個(gè)角色。由于在歌劇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考慮到當(dāng)時(shí)聽眾的審美習(xí)慣,因而在歌劇腳本中增添了與卡門的個(gè)性完全相反的一個(gè)善良、純樸的農(nóng)村姑娘角色。唐·霍塞被吉卜賽姑娘卡門的迷人魅力所征服而陷入情網(wǎng)。因放走了與人打架的卡門而被捕入獄,后來甚至與警衛(wèi)長蘇尼加(Zuniga)拔刀相見,不得不離開軍隊(duì),加入卡門所在的走私販行列。但此時(shí)卡門卻早已與斗牛士埃斯卡米洛(Escamillo)海誓山盟了。倔強(qiáng)的卡門斷然拒絕了唐·霍塞的愛情,最后死在唐·霍塞的劍下。在劇中激烈的戲劇沖突的演變過程中,雖然米卡埃拉的力量顯得有些微弱,但正是米卡埃拉的純真善良,虔誠勇敢,將卡門的激情奔放和自由隨性的異國情調(diào)更鮮明地烘托了出來。同時(shí),在米卡埃拉的唱段中所充滿的法國浪漫氣息和小號女高音的純美音質(zhì),與卡門濃郁異國風(fēng)情的唱段和寬厚的女中音音色,在音樂形象上也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強(qiáng)有力地提升了戲劇的張力。米卡埃拉在第一幕中為唐·霍塞帶來了母親的家信,并一同唱起了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優(yōu)美動聽的二重唱。在第三幕中,由于唐·霍塞的母親病重,米卡埃拉再次冒著極大的危險(xiǎn)來到走私犯的營地,尋找唐·霍塞。在此,米卡埃拉唱了一首著名的詠嘆調(diào)《我說,我是什么也不怕》(Je dis que rien ne m’épouvante)。純潔、善良的米卡埃拉以虔誠的信念鼓勵自己勇敢面對艱難的處境,為唐·霍塞送去母親的家信。
勞蕾塔(Lauretta)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創(chuàng)作的,在由悲劇《外套》(Il Tabarro)、神秘劇《修女安杰麗卡》(Suor Angelica)、喜劇《賈尼·斯基基》(Gianni Schicchi)結(jié)合在一起的《三聯(lián)獨(dú)幕歌劇》中,是賈尼·斯基基的女兒?!顿Z尼·斯基基》是普契尼一生所寫的全部歌劇中,唯一一部喜劇。勞蕾塔與青年里努基奧(Rinuccio)相愛,并準(zhǔn)備結(jié)婚,但他們的結(jié)合卻遭到里努基奧家族的反對。而此時(shí)里努基奧家族正被剛剛?cè)ナ赖募易宄蓡T博索(Buoso),將自己的全部財(cái)產(chǎn)都捐贈給教會而焦頭爛額。里努基奧想請佛羅倫薩最具智慧的賈尼·斯基基,也就是勞蕾塔的父親來解決這個(gè)難題,以便使家族能認(rèn)同他與勞蕾塔的結(jié)合。幾經(jīng)周折,聰明的賈尼·斯基基成全了女兒的幸福。勞蕾塔在劇中有一首與里努基奧的優(yōu)美的二重唱和一首詠嘆調(diào)《我親愛的爸爸》(O mio babbino caro)。這首十分著名的詠嘆調(diào),是勞蕾塔在懇求爸爸的幫助時(shí)演唱的。直率、樸實(shí)而真誠的勞蕾塔,以她那正處在熱戀中的少女所特有的清新而溫暖的聲音,懇切地唱出了她對愛情的渴望,這充滿了魔力的歌聲歷久彌新,以極高的演唱頻率傳唱至今。
小號抒情女高音清脆明亮、細(xì)膩柔美的歌聲將一個(gè)個(gè)美麗善良、堅(jiān)貞勇敢的少女形象鮮活地塑造出來。演唱者在選擇演唱某個(gè)歌劇角色時(shí),一定要在充分了解該角色在歌劇中的人物關(guān)系、性格特征以及該角色所特有的聲音形象的基礎(chǔ)上,再結(jié)合自己的嗓音特點(diǎn)來進(jìn)行選擇。如果選擇演唱了與自身嗓音情況差異過大的角色,比如,小號的嗓音硬撐著唱大號的角色,或大號的嗓音擠著唱小號的角色等等,都會對嗓音造成極其嚴(yán)重的危害。同時(shí),在人物塑造方面也會遇到諸多困難。因此,每一個(gè)歌者必須選擇與自己嗓音類型相吻合的歌劇角色,才能在準(zhǔn)確而豐滿地塑造角色的同時(shí),使自己的歌唱事業(yè)得到持續(xù)而健康的發(fā)展。
責(zé)任編輯:郭爽
參考文獻(xiàn):
[1] Robert Caldwell .Singers’ Edition—operatic arias.
[2] 錢苑,林華.歌劇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3] 韓斌. 20世紀(jì)歌唱大師[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4] 汪啟璋,顧連理,吳佩化.外國音樂詞典[K].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88.
[5] 張弦,徐國弼,申文凱,徐華英等.西洋歌劇名作解說[M]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6] 徐小懿等.聲樂演唱與教學(xué)[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7] 趙震民.聲樂理論與教學(xué)[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8] 喻宜萱.喻宜萱聲樂藝術(shù)[M].華樂出版社,2004.
[9]http;//www.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