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品種的選擇與建園
適宜山地栽培的棗樹品種有:大雪棗、圓鈴棗、蘋果棗、梨棗等。
山上有酸棗資源的可直接利用野生酸棗為砧術進行嫁接優(yōu)良棗樹品種,直接建園。山上無酸棗資源的可以從外地引進優(yōu)良棗樹嫁接成品苗,進行建園,苗木要求嫁接口以上10厘米處直徑達1厘米,苗高達到1米以上,嫁接口愈合良好,無病蟲害及機械損傷的苗木。
1.1 嫁接
棗樹一年四季均可嫁接,因秋接和冬接技術要求較高,技術難度大,一般采用春接和夏接。春接于春天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劈接。夏季7—8月份進行插皮接。
1.2 移栽
將嫁接成活后的棗樹按株行距2米×3米于翌年春天移栽。栽植時挖長寬各0.8米。深0.6米的大穴(溝),挖穴(溝)時表土與生土分開放置,填土時分別摻入有機質(zhì)和有機肥,并各還原位,不要打亂土層,回填時。土壤要與有機肥充分拌勻,每株施土雜肥10千克,復合肥0.2千克?;靥詈螅⒓礉餐杆?,沉實后再填平穴(溝),并整好樹盤,其上覆蓋1平方米地膜,然后定干。定干后剪口用蠟油或動物油涂抹,防止水分蒸發(fā)。
2 土肥水管理
2.1 土壤管理
秋末冬初結(jié)合施基肥進行深翻,加厚土層,每年沿樹冠垂直投影處,挖環(huán)狀溝或平行溝。每年除草2~3次。做到園內(nèi)無雜草。為保持土壤濕度可于早春樹下覆草或覆膜。夏秋覆草可減少表土溫差,使土壤中二氧化碳釋放量增加。增加葉片光合作用。覆草厚度不小于20厘米,草上應壓少量土以防風刮。距樹干周圍20厘米處不要覆草,防止根頸腐爛。有條件的棗園可種苜蓿、三葉草等綠肥。秋末或早春萌芽前進行穴貯肥水,于樹冠外圍垂直投影下等距挖2~4個直徑和深度各為50厘米的穴、根據(jù)樹勢和產(chǎn)量施入適量的有機肥和化肥,并埋人長30厘米、直徑5厘米的草把,以便通氣和早時澆入肥水,然后再把樹盤整成里高外低、四周擋堰的方格形平臺,草把可用秫秸、玉米秸、麥稈、山草等。生長季節(jié)通過此穴追肥澆水。
2.2 合理施肥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施基肥,施入土雜肥2000~3000千克/667平方米。結(jié)果期樹每年追肥3次:第1次在芽萌動前(4月上中旬),以氮肥為主,可促發(fā)新梢,枝葉健壯。第2次在坐果期(7月上旬),追施氮磷鉀速效肥及微量元素。提高坐果率。促進幼果生長。第3次在果實膨大期(7月中下旬),追施復合肥,促進果實膨大,提高棗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
另外,應根據(jù)樹勢、結(jié)果情況合理確定追肥的次數(shù)和用量。旺長樹要注重春梢停長期和秋梢停長期的追肥,并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鉀肥,弱樹追肥最好在萌芽前,新梢初長期分次追肥,并以氮肥為主,以恢復樹勢。
同時。要重視根外追肥,一般在花期至果實膨大期進行,氮肥以尿素為好,濃度為0.3%,磷鉀肥以磷酸二氫鉀為主,濃度為0.2%~0.5%。15~20天1次,全年噴3~5次,還可噴300~500倍的氨基酸復合微肥,10%的沼氣水2~3次,可改善棗園的營養(yǎng)狀況,還起到減輕棗銹病的功效。葉面噴肥于晴天上午10時前和下午4時后進行。重點噴葉片背面。
根據(jù)棗樹豐產(chǎn)園管理經(jīng)驗,每生產(chǎn)100千克鮮棗,需純氮1.6千克、五氧化二磷1.2千克、氧化鉀1.4千克。比例為8:6:7,萌芽前以氮肥為主,并施磷鉀肥,占全年施肥量的50%左右。果實膨大期以磷鉀肥為主,宜復合肥。占全年施肥量的20%~30%,果實采收后以有機肥為主,占全年施肥量的20%~30%。
2.3 澆水
棗樹雖然較耐干旱,但山區(qū)棗樹要適當澆水,一年至少3遍,第1次在萌芽前,可結(jié)合追肥進行,第2次在花期、果實膨大期。可提高坐果率,第3次在土壤封凍前,結(jié)合施基肥澆上一遍封凍水。
灌水可穴灌、樹盤灌或溝灌,有條件的可實行滴灌、噴灌和滲灌等。另外未進行深翻的山地棗園,雨澇時栽植穴形成“花盆”,不透水,造成穴內(nèi)長期積水傷根,對這樣的棗園,要結(jié)合深翻,打通栽植穴以外的不透層。使積水下降或排出。
3 整形修剪
棗樹整形修剪方法主要有:刻芽、拉枝、疏枝、短截、回縮等,總的可概括為:一拉、二刻、三扶、四短截、五回縮。樹形采用疏散分層形(全樹主枝分成3—4層,中央為骨干枝)和開心形(每株留3~4個主枝,每個主枝再留3~4個側(cè)枝,向四周自然生長)。早期盡量少剪。控制枝量和枝齡。枝齡一般控制在壯齡枝(3—6年)。幼齡樹以夏季修剪為主,進入結(jié)果期后有計劃的進行枝組更新復壯,做到樹老枝不老,長期保持較高的結(jié)果能力。
4 花果管理
棗樹成花容易,但落果現(xiàn)象較重,為提高坐果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1)環(huán)剝(開甲):樹齡一般達到10年左右,方可進行主干環(huán)剝。于盛花初期(芒種前后),在主干距地面30厘米處,寬度一般不應超過5厘米,每年環(huán)剝口不要重合。刀口深度以深達木質(zhì)部,但不傷及術質(zhì)部為宜。
花期還可在棗頭基部進行環(huán)剝、環(huán)割或在每個二次枝的主干(即一次枝)上環(huán)割2圈。
(2)噴赤霉素,于6月上中旬各噴2次10毫克/升的赤霉素+0.3%的硼砂,不用授粉,可單性結(jié)實,也可預防低溫。
(3)噴“活性水”?!盎钚运笔侵笇⑵胀ㄋ訜岬?0~95℃,冷卻至室溫而成的水。
(4)摘心。5月下旬至6月下旬,新生棗頭長到30厘米時進行摘心。
5 病蟲防治
嚴格執(zhí)行國家的檢疫制度,不從疫區(qū)引進苗木、接穗,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立即銷毀。
棗樹的主要病蟲害有:棗尺蠖、棗黏蟲、黃刺蛾、桃小食心蟲、棗銹病、棗瘋病等。
5.1 棗銹病
(1)冬季收集落葉,集中燒毀,消滅病源。(2)7月中旬至8月上旬,8月底至9月中旬。各噴1次200倍的波爾多液或噴灑50%的多菌靈800倍。(3)發(fā)病初期噴粉銹寧1000倍液,每7天1次。
5.2 棗瘋病
(1)對于初期棗瘋病于10月份進行“斷根排毒”。(2)對于發(fā)病較重的樹,可在棗樹樹干上鉆洞,再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四環(huán)霉素。也可用棗瘋靈及時輸液。(3)防止中華擬靈蚊葉蟬的傳播。
5.3 棗尺蠖
(1)冬季深翻土壤,消滅越冬蟲卵。(2)幼蟲發(fā)生期采用菊酯類農(nóng)藥。
5.4 桃小食心蟲
(1)冬季結(jié)合深翻改土,挖掘越冬老幼蟲。(2)成蟲羽化期,用50%辛硫磷800倍,對棗樹下的土壤均勻噴灑,殺死出土幼蟲。(3)發(fā)蛾高峰期后一星期左右用菊酯類農(nóng)藥加40%樂果配成混合液均勻噴灑。(4)利用桃小性激素測報誘捕桃小。
5.5 棗黏蟲
幼蟲發(fā)生期用殺滅菊酯5000倍液和40%樂果1500倍混合噴灑,殺蟲效果十分明顯。
5.6 黃棗蛾
殺滅菊酯5000倍液均勻噴布,殺蟲率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