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多年來,由于天水大櫻桃市場價格高,銷售快。因此櫻桃樹發(fā)展迅速,截止目前全市栽培總面積已達1400公頃。大櫻桃萌芽率較高,成枝率低,且枝條多分布在距剪口較近的位置,因此,生產上普遍存在枝量小、樹體結構不緊湊、花芽形成少、早期產量較低的問題。為了促進大櫻桃早成花,早結果,我們分別于2004-2005年開展了摘心對促進大櫻桃幼樹生長及成花試驗,現(xiàn)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設在秦州區(qū)玉泉鎮(zhèn)陳家堯村大櫻桃園,為淺山梯田,黃壤土,土層厚50~60厘米,pH值7.0,樹齡5~6年生,品種為紅燈,砧木為山東萊陽大青葉,株行距3米×4米。
1.2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8個處理。
(1)處理1:外圍新梢長到30-40厘米時,留20厘米摘心;(2)處理2:外圍新梢長到40-50厘米時,留30厘米摘心:(3)處理3:外圍新梢長到30N40厘米,留20厘米摘心,當2次枝長到30-40厘米時。留20厘米第2次摘心;(4)處理4:外圍新梢長到40~50厘米時,留30厘米摘心,當2次枝長到40~50厘米時,留30厘米第2次摘心;(5)處理5:外圍新梢長到30~40厘米時,留20厘米摘心,當2次枝長到30-40厘米時,留20厘米第2次摘心,當3次枝長到30~40厘米時,留20厘米第3次摘心;(6)處理6:外圍新梢長到40-50厘米時,留30厘米摘心,當2次枝長到40~50厘米時,留20厘米第2次摘心,當3次枝長到40~50厘米時,留30厘米第3次摘心:(7)處理7:背上直立枝長到15-20厘米時,每次留10厘米連續(xù)摘心;(8)以不摘心為對照。
每3株樹為1小區(qū),隨機排列。各處理重復3次。
1.3 試驗方法
生長季,按照各處理適時對新梢進行摘心,每株樹每處理4個枝條,于落葉后調查樹體和枝條生長情況,第2年花期調查成花情況,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2 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各種摘心方法對促進大櫻桃幼樹生長及花芽形成都有一定的效果,干周加粗效果明顯,發(fā)枝多,其中處理2發(fā)枝效果最好,每處理枝平均發(fā)枝為6個,其他處理平均發(fā)枝為4~5個,對照最差。僅為2個。
以處理7和處理3成花效果最好,成花枝率分別為66%和41%,其次為處理1,成花枝率為33%,其它處理成花枝率為16%,對照最差,僅為8%。
3 小結
通過試驗表明,當外圍新梢長到30~50厘米時,留20~30厘米進行1~2次摘心,能良好地促發(fā)中短枝,增加枝量,促進形成花芽,提早結果。對背上強旺枝當長到15~20厘米時,留10厘米連續(xù)摘心,可有效地控制旺長,促進轉化成結果枝。建議在大櫻桃生長季修剪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