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有個對佛經很有研究的學者,叫牟融。一次他引用儒家的經典向儒家學者宣講佛經,而不用佛經來解釋。他的這種做法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于是,牟融就講了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位音樂家叫公明儀,他的琴藝非常出色。
有一天,公明儀帶著琴到郊外去散步。這時,他看到一頭牛正在河邊悠閑地吃草,藍藍的天空,綠綠的群山,清澈見底的河水……公明儀被這樣的景色陶醉了。他立刻拿出琴,興致勃勃地對著正在吃草的牛彈奏了一曲非常高深的“清角之操”。琴聲非常優(yōu)美、感人,可那頭牛卻依舊低著頭,只顧自己吃草。公明儀心想:這么美妙的曲子,它怎么一點兒也沒有反應呢?也許是這首曲子太高雅了吧!于是,公明儀換了一首通俗的曲子,琴聲像小牛發(fā)出的聲音,這時,那頭牛就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牟融接著說:“對沒有讀過佛經的人直接談佛經,等于白講。所以,我用儒家的經典向儒者宣講佛經,就是這個道理啊!”
成語“對牛彈琴”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高深的道理,對外行人說的行話。有時也用來譏笑有的人說話辦事不看對象,白費口舌。
例句:小悅對小貓說了半天英語,簡直是對牛彈琴啊!親愛的小朋友,請你也用對牛彈琴“造一個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