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南北朝時期佛教對法律思想的影響

        2008-01-01 00:00:00
        船山學刊 2008年3期

        摘要: 作為主流思想之一的佛教,對南北朝時期的法律思想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佛教沖擊了儒家的忠孝、喪葬和等級觀念,促進了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為傳統(tǒng)法律注入了平等因素。此外,佛教對犯罪起到了教化和懲戒作用,增強了法律對人的生命的重視,并影響了立法者的思想。

        關鍵詞: 南北朝; 佛教; 法律思想

        中圖分類號:B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87(2008)03-0145-05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民族大融合、思想大動蕩時期。這一時期奠定了盛唐包括法律文化在內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全面繁榮的基礎。佛教在南北朝時期迅速傳播,與中國社會生活、思想文化發(fā)生全方位的密切聯(lián)系,并與儒教、道教共同成為中國文化的三大思想支柱,長期影響著中國人的觀念和行為。

        法律思想,即“人們關于法這一社會現(xiàn)象的見解、要求和評價”[1]。南北朝的法律思想,朝著禮法結合的方向進一步深化。立法精神中滲透著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尤其強調“孝先于忠”,將“不孝”列入“重罪十條”。強調慎刑、恤刑,刑罰制度日趨寬緩。族刑連坐范圍不斷縮小,確立不再恢復肉刑。此外,還創(chuàng)立了反映封建法制慎刑原則的死刑復核制度,為隋唐所繼承、發(fā)展。作為南北朝社會思想主流之一的佛教,并未孤立于法律文化之外,而是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南北朝時期的法律思想。

        一、沖擊儒家忠孝、等級思想,

        為傳統(tǒng)法律注入平等因素

        中國社會正統(tǒng)法律思想,是以儒家思想為主,吸收融合各家之長而形成的,并有其自身的特點。正統(tǒng)法律思想以宗法為綱,家族本位,家國相通,忠孝一體。生養(yǎng)死葬是孝道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一觀念影響了后世重葬、厚葬之風俗。同時倫理色彩濃厚,禮法結合,而禮尤重尊卑貴賤、等級差異,與平等思想格格不入。佛教的傳入,對正統(tǒng)法律思想中的忠孝、等級觀念產生了不小的沖擊。

        (一)忠孝觀念

        傳統(tǒng)法律文化中的忠孝觀念,經過先秦至秦漢時期諸儒們的論證后,又于魏晉時在政治上被大力強化。南北朝統(tǒng)治者對“孝道”的極力推行,最終使得原來家族倫理意義上的“孝”一躍而成為整個社會倫理道德規(guī)范的核心,孝先于忠的觀念得以形成。

        南北朝時期,社會對“孝”的重視與傳統(tǒng)印度社會承認舍家苦行以求得悟的佛教思想有著根本的區(qū)別。按照印度佛教本來的教義,是不可能承認孝這種世俗道德的。對待忠和孝的不同態(tài)度是佛教文化和儒家文化在倫理上相抵觸的最激烈之處。從儒家倫理觀念來看,僧尼出家不僅違反了“不孝有三,無后為大”[2]、“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3]的誡條,而且更為嚴重的是這些出家僧人見了帝王、父母也不跪拜。這些行為不僅觸犯了儒家的倫理道德,而且違反了封建法律。對帝王不跪拜是“大不敬”,對父母不跪拜則是“不孝”,這都在“重罪十條”之列,處罰極重,并不得赦免。佛教對忠孝觀念的沖擊,必然遭到以儒家為代表的傳統(tǒng)思想的猛烈攻擊。為尋求在中國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佛教以改造自身的方式對佛儒關于忠孝觀念的沖突進行了調和。僧人們一方面向人們闡明佛教與孝是不矛盾的,另一方面,又將孝的內容吸收到佛教之中,提出一人出家可以拯救數(shù)代祖先的理論。在北魏末年和北齊時期,民間出現(xiàn)了一股普遍造像的風氣。從保留至今的造像碑記中可以看出:造像者都要為父母祈禱,相當一部分為皇帝祈禱,說明佛教已滲透儒家忠孝的教義。[4]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以說佛教豐富了儒家傳統(tǒng)的忠孝觀念,將孝行的范圍擴展至以個人出家修行救贖前代祖先的范疇。

        (二)喪葬觀念

        佛教利用人們對生的迷惘和對死的恐懼,以其通往人生彼岸的學說,填補了只注重現(xiàn)實人生的儒家傳統(tǒng)哲學所造成的精神空缺。佛教追求彼岸世界的生死觀對南朝的知識階層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出現(xiàn)了薄葬、火葬和天葬等喪葬現(xiàn)象,給儒家傳統(tǒng)喪葬思想帶來了沖擊。

        由于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不同時代的喪葬風氣也有所不同。秦漢盛行厚葬,而魏晉大興薄葬。南北朝時期厚葬之風有所回升,雖未構成時代主流,但也已成常事。在北朝,一些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者在漢化的同時,開始模仿兩漢厚葬風俗。至北齊時,社會上竟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生為皂隸,葬擬王候,存沒異途,無復節(jié)制。崇壯丘隴,盛飾祭儀,鄰里相榮,稱為至孝?!盵5]主張節(jié)儉的南齊武帝曾下詔禁之:“三季澆浮,舊章陵替,吉兇奢靡,動違反矩則?;蛄彦\繡以競車服之飾,涂金鏤石以空塋域之麗。至斑白不婚,露棺累葉,茍相夸衒,罔顧大典??擅鳛闂l制,嚴勒所在,悉使畫一。如復違犯,依事糾奏。”[6]不僅曾有帝王提倡薄葬,而且還有一些信佛的官僚名士以身試之。如陳朝遺老姚察“大業(yè)二年,終于東郡,遺命薄葬”,是由于他十四歲時即于佛寺中受菩薩戒,“自爾深悟苦空,頗知回向矣”[7]。也有南齊張融這樣兼受玄、佛雙重影響,遺令“三千買棺,無制新衾。左手執(zhí)《孝經》、《老子》,右手執(zhí)小品《法華經》”[8]。

        中國封建社會傳統(tǒng)的喪葬方式是土葬,佛教卻主張火化?;鹪嵩谖覈霈F(xiàn)得較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但限于少數(shù)民族之中。漢族實行火葬的歷史可追至西漢,直到五代時期才流行開來?;鹪岬牧餍信c佛教的傳入與發(fā)展有直接關系。佛教主張火葬,是由佛祖釋迦牟尼率先倡導的。佛教傳入漢地以后,僧侶的葬法并不一致,但對德行高深的和尚的遺骸,最隆重的處理方式仍然是火化。佛家的術語稱之為“阇維”。《高僧傳》中記載了大量名僧死后被焚身火化的事例,如法朗、賢護、普恒、法琳、法進、僧富等人。釋普恒佛法高超,“于是依得道法阇維之。薪藉始燃,便有五色煙起,殊香芬馥”[9]。德高名僧法進死后,“阇維之。煙炎沖天,七日乃歇”[10]。隨著佛教在民間的流行,火化也逐漸為人們所接受?!跺居瞵嵱洝份d:“自釋氏有火化之說,于是死而焚尸者所在皆然,美其名曰‘火葬’。其間無貲營葬者半,惑于釋氏之說者半?!盵11]明確說明,很多火葬者是受佛教的影響。雖然火葬在民間盛極一時,但是在統(tǒng)治者看來則是有傷風化的惡俗,被屢加禁止。依傳統(tǒng)的儒家觀念,死者最理想的歸宿是以土葬的方式埋入黃土?;鹪釋⑹w焚化,實是難以容忍。在古代,只有對一些生前極惡之人,死后才會被掘墳剖棺、焚尸揚灰,以示對其的刻骨仇恨。統(tǒng)治者對火葬多加以禁止。但是受佛教文化的廣泛傳播以及無錢土葬等原因的影響,帝王詔令和嚴刑峻法都不能夠徹底改變人們的信仰,火葬之風也由佛家轉向俗世,一直沿襲至今。

        天葬,是包括華夏民族在內的人類早期處理同類尸體的方式?!睹献印をv文公上》載:“上世嘗有不葬其親者。其親死,則舉而委之于壑。他日過之,狐貍食之,蠅蚋姑嘬之,其顙有泚,睨而不視?!鼻貪h以來,倫理觀念加強,露親尸于野,為漢族社會各階層所不能容忍。但是在一些佛教徒中,仍有主張?zhí)煸嵴?。如南齊時僧人智順“遺命露骸空地,以施蟲鳥”[12]。這種天葬,也是對傳統(tǒng)土葬形式的挑戰(zhàn)。

        (三)等級觀念

        正統(tǒng)法律思想是重等級、講差別的。佛教卻宣揚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主張“眾生平等”,都應互相尊重。所以,在平等觀念上,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正統(tǒng)法律思想和佛教教義也存在著嚴重的對立。雖然佛教沒有促使中國社會產生像近代西方那樣強烈的平等思想,但是僅從現(xiàn)有的史料中也可以看到佛教對傳統(tǒng)等級觀念的沖擊。佛教信徒一般可以分為在家修行的居士和入寺剃度修行的沙門。居家信徒自當遵守世俗禮教,無可爭議。沙門是否應當禮敬王者是佛儒沖突的集中體現(xiàn)所在,出現(xiàn)了“不敬”與“當敬”的反復。

        佛教的基本教義主張無君無父,既不敬王者,也不敬父母,認為自己是出世的,可以不受世俗禮儀規(guī)范的制約。這就與中國封建專制下的綱常名教產生了尖銳的矛盾。東晉時就發(fā)生過沙門是否應該禮敬王者的爭論。名僧慧遠著《沙門不敬王者論》論證“沙門不應禮敬王者”?;感d兵叛亂、攻入建康稱帝后,同意慧遠的主張,沙門可以不禮敬王者。后北朝僧人法果則認為皇帝是當今如來,應當禮拜。南朝大明六年(462年),有人上奏宋世祖孝武帝,認為如果允許“畿輦之內,含弗臣之氓,階席之間,延抗禮之客”,則有損王化名教,建議應按本俗“沙門接見,皆當盡虔禮敬之容”,才能“澄一風范,詳示景則者也”[13]。皇帝于是下令準所奏。為了強制推行這一法令,甚至以鞭顏斬殺之酷刑相逼。到了公元465年,才廢除此制。永明六年(488年)南齊武帝規(guī)定:僧人在帝前應稱名,不得自稱“貧道”之類,并不許坐著。后來,此規(guī)成為定式。由于儒家思想具有牢固的社會根基,沙門禮敬王者中所體現(xiàn)出的佛教眾生平等觀念,在歷史上對中國傳統(tǒng)法律思想的影響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

        (四)女性社會地位一定程度的提升

        馬克思曾經說過:“社會的進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內)的社會地位來精確地衡量?!盵14]南北朝女性的社會地位狀況,體現(xiàn)了南北朝社會的進步。佛教追求終極層面的男女平等,認為無論男性女性乃至一切生命都有無限發(fā)展的可能。大乘佛教的核心教義根本否定了歧視女性的可能性,明確表示在佛法面前眾生皆能成佛,自然也就沒有男女的區(qū)別。而小乘佛教也認為在解脫道上沒有“第二性”,男女平等。佛教這種女性觀促進了南北朝時期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可以從比丘尼和世俗女性的生活狀態(tài)兩方面找到例證。

        1、從比丘尼的生活狀態(tài)角度考察

        中國佛教女性比丘尼僧團的出現(xiàn)晚于男性的比丘僧團,約在東晉時期。在1700多年的比丘尼史中,兩晉南北朝是比丘尼僧團的鼎盛期,比丘尼的社會地位也是最高的。中國的出家女性一般說來比世俗女性享有更大的活動空間和更多的自由,在中國女性史上也有著特殊的地位,對擴大佛教的勢力和影響都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首先,比丘尼參與社會生活。南北朝時期,比丘尼參與社會生活范圍較廣,與上層階級交往密切,而且能夠公開講經說法。南北朝比丘尼與士大夫交往的事例頗多。如:因業(yè)首“深解大乘,善構妙理,彌好禪誦,造次無怠”,宋高祖武皇帝“雅相敬異”。文帝少時“從受三歸,住永安寺,供施相續(xù)”。潘貴妃也曾贊嘆她“弘振佛法,甚可敬重”,繼而受賞建寺。[15]慧瓊也曾受王室封賞。元嘉十八年(公元441年),宋江夏王世子母王氏“以地施瓊”[16]。下放官員與比丘尼之間同樣不乏聯(lián)系。如宋青州刺史傅弘仁對慧果“雅相嘆貴”,“厚加賑給”,“割宅東面為立精舍”[17]。像這一類王室貴族供養(yǎng)比丘尼、世族名士禮敬比丘尼的事跡,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比丘尼在當時社會上享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比丘尼不但與帝王士族關系密切,而且還能向皇族王公大臣、僧侶們講經說法。如南朝齊尼曇徹“才堪機務,尤能講說,剖毫析滯,探頤索隱,諸尼大小皆請北面,隨方應會,負帙成群”[18]。北魏李彪之女為世宗婕妤,世宗崩后為比丘尼,曾為寺院的僧侶們講經。史書載,其“通習經義,法座講說,諸僧嘆重之”[19]。比丘尼通過講經說法,參與了中國佛學知識的流傳與弘揚,促進了佛教的進一步發(fā)展。

        其次,比丘尼擔任僧官。南北朝時期,特別是北朝比丘尼地位較高,甚至有比丘尼入選為僧官者。如寶賢尼“以泰始元年(465年)敕為普賢寺主,二年(466年)又敕為都邑僧正。甚有威風,明斷如神,善論物理,屈枉必釋,秉性剛直,無所傾擾”[20]。這時的僧正,或稱都邑僧正,即職位最高的僧官,主要管轄京畿范圍的僧尼。因此寶賢的地位是相當高的,她大約也是中國佛教史上第一個任高級僧官的比丘尼。僧正之下設有都維那,亦稱京邑都維那。譬如同時期的法凈尼先被宋明皇帝“敕住普賢寺,宮內接遇,禮兼師友”,后又“敕為京邑都維那”[21]。

        南北朝時比丘尼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活躍于社會各個領域,受到了廣泛尊敬。盡管隋唐比丘尼人數(shù)眾多,分布范圍又廣到幾乎遍及社會各階層,但其地位低于南北朝時期的比丘尼。隋唐時期,歧視女性現(xiàn)象明顯存在,比丘尼所起的作用反而變小,并不能夠參與社會公共生活。這與當時佛教在中國的興盛局面似乎形成了一種反差。至宋元以后,隨著理學的興起,社會對女子的態(tài)度更為嚴厲,加以戒律廢弛,整個社會對僧人的整體性評價降低,尼僧群體中,戒行學養(yǎng)上鮮有南北朝那樣的杰出者。明清時期,在江浙一帶的尼僧更被譏為“花禪”。尼寺被視為秦樓楚館,尼僧被視同娼妓,幾無社會地位可言。由此看來,南北朝時期比丘尼經歷的光輝歷程更顯可貴。

        2、從世俗女性的生活狀態(tài)角度考察

        首先,女性以獨立的姿態(tài)參與社會生活。南北朝時期,佛教結社廣為流行。佛社一般稱為邑、邑義、邑會、法義等,大多由在家的與出家的佛教信徒組成,多數(shù)從事以造像為中心的佛教活動。北朝女性不僅能夠以獨立的身份結成佛社,而且還常常和男性混合結社,在這種男女混合組成的邑、社中,女性的地位也不比男性低。由女性結成的佛社最早出現(xiàn)于北朝東魏時期[22]。東魏以后,由于北齊統(tǒng)治者推崇佛教,其間佛教結社盛行。從史料來看,女性邑的規(guī)模大致在二十幾人至七十幾人之間,以地域為主,往往由某一村邑信奉佛教的女性自愿組成。這種佛社,到了唐五代時期還普遍存在。不過性質發(fā)生了變化,主要活動已不再是佛教活動,而是幫助社人營葬等。北朝婦女不僅能夠自主參與佛教性質的活動,而且還大膽參與社會活動,確實跨出閨房、走向了社會。

        其次,佛教影響女性婚姻觀念。南北朝女性婚姻具有自由擇偶、追求理想婚姻、妒性極強、再婚廣泛等特色。究其原因,既有由于儒家思想在南北朝社會中影響減弱而引起的傳統(tǒng)禮法婚姻觀念淡?。挥钟行W對思想界的沖擊,促進思想解放和婚姻觀念的更新;也有民族融合帶來的少數(shù)民族開放婚俗的影響;還有增加人口要求對婚姻觀念的沖擊等原因。除此之外,受廣泛傳播的佛教影響,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佛學其眾生平等思想很容易被人們,特別是處于被壓迫地位的人們所接受。因此,婦女們長期被壓抑的心靈也受到強烈震撼,她們開始初步意識到自己作為人的價值和權利。這就為南北朝婦女追求平等的婚姻觀念提供了可能的社會環(huán)境?!额伿霞矣枴ぶ渭移濉酚涊d:“鄴下風俗,專以婦持門戶,爭訟曲直,造請逢迎,車乘填街衢,綺羅盈府寺,代子求官,為夫訴屈。”[23]足見婦女社會地位頗高。東魏孝靜帝時(534—550年),元孝友上表云“舉朝略是無妾,天下殆皆一妻”[24]。其表述雖然有些夸張,但所述內容并非毫無社會根源。北朝婦女持家,家庭中為一夫一妻無妾的結構,而且絕非個別現(xiàn)象,與封建社會的其它朝代相比足見其進步性。同時,也反映了這一時期佛教影響下思想解放所帶來的婦女自我意識的初步覺醒,她們對平等專一的愛情婚姻的努力追求取得了一定成功。

        總之,自進入父系社會受男權中心文化特別是中國封建宗法家長制影響,社會上普遍歧視女性。中國佛教雖然也重視男女平等,但其女性觀也不可能脫離時代環(huán)境、社會風俗和意識形態(tài)來發(fā)展,而是始終或輕或重地存在著性別歧視。所以,盡管南北朝時期女性地位有了較大提高,但是并沒有擺脫封建世俗枷鎖。只能說與前代相比,女性擁有了更大程度上的自由。從中國古代史整體來看,中國女性的社會地位在降低,南北朝女性地位的提升只是歷史長河中部分時期部分地區(qū)的現(xiàn)象。由此,也顯得彌足珍貴。

        二、對犯罪起到了教化和懲戒作用

        佛教不但宗派眾多,而且典籍內容非常豐富。其中,對維護中國封建法律影響比較直接的佛教教義主要是因果報應觀念。佛教認為,靈魂是不滅的,靈魂的輪回轉化有因果關系。一個人今世的富貴貧賤,是由前世行為的善惡決定的。前世做好事,今世就富貴;前世干壞事,今世就貧賤。今世的行為又種下來世的“因”,善者死后升入極樂世界;惡者死后打進地獄。簡單地說,就是現(xiàn)在的人之所以有這樣的現(xiàn)在,完全是由于各自在前世行為(即佛教所稱“業(yè)”)的結果。這種思想理論,引導人們多行善事,通過潛心信佛洗刷罪惡、滌蕩心靈,進而起到預防犯罪和感化教育的作用。北魏文成帝時期,曇耀擔任道人統(tǒng),對佛教、國家與社會有許多貢獻。經過他的奏請,批準設立了“僧祗戶”、“佛圖戶”?!胺饒D戶”,就是寺院收容的重罪犯人或官奴、寺奴等,專供佛寺使用,從事寺院的灑掃或耕作勞役。寺院對佛圖戶而言,雖有剝削,也可視為國家提供感化教育的場所和安定社會的一股力量。佛教作為感化教育罪犯的一種手段和內容,直至民國時期仍有所沿用。1917年,民國司法部指令以佛教因果報應感化有效方法為主以他教輔之來教育罪犯。如江蘇監(jiān)獄感化會和上海監(jiān)獄感化會在上海成立時,首先在漕河涇監(jiān)獄演講“四大皆空妙諦”20天。一時間,各監(jiān)獄皆請高僧法師宣講佛法,囚犯捻珠念佛,秩序井然。[25]

        隨著佛教的發(fā)展,南北朝時古代固有的鬼神觀念與佛教的輪回報應之說相結合,鬼魂索命報應之說大行于世。害人者由于做了虧心事,害怕鬼神報應,思想負擔超過極限,以致產生幻覺。這種幻覺發(fā)展下去,由輕而重,直到病死。顏之推在《還冤記》記載了南北朝時期太樂伎、諸葛元崇、元徽、呂慶祖、鐵臼、張超、曇摩懺等許多這樣的事例[26]?!哆€冤記》雖是一部志怪小說集,但是故事內容卻能夠從一個側面反映當時的社會思想。如《鄧琬》篇,宋朝南郡太守張悅因犯罪被押解,途中江州刺史鄧琬將他釋放,并收入麾下任為冠軍將軍。后鄧琬作亂失敗,張悅害怕被殺,設計殺害了鄧琬和他的兒子,用鄧琬的頭顱作抵押品投降保命。五年后,張悅病在床上,見到鄧琬變成惡鬼來報復,因內心恐懼而死去。這里,佛教鬼魂索命報應說代替了法律的刑罰,起到了懲治犯罪的作用。

        三、增強了法律對人的生命的重視

        溺嬰,或稱殺嬰、棄嬰,一般指父母或其他尊親長直接或間接剝奪親生嬰兒生命的行為。中國古代社會,溺嬰現(xiàn)象長期存在。溺嬰者有窮人,也有富人;而被害者多為女嬰,也包括男嬰。溺嬰行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的西周末期。起初,溺嬰現(xiàn)象比較普遍,但并不被法律約束。此后各朝對溺嬰行為多有禁止,秦、東漢、元等各代則加以刑罰。南北朝時期,溺嬰者被處以死刑,是很重的處罰。南史載,某周姓婦女有個三歲的孩子,得了癇病?!爸芤蚱洳“l(fā),掘地生埋之”。結果被人告到官府,該婦被處以“棄市”。對此,大臣徐羨之嘆道:“自然之愛,豺狼獨仁,周之兇忍,宜加顯戮”[27]。近代章太炎以此為例在《五朝法律索引》中評價魏晉宋齊梁五朝法律“重生命”,“父母殺子同凡論”[28]。南朝時期對溺嬰行為懲罰嚴厲,與佛教眾生平等、反對殺生的思想有一定的關聯(lián)。

        四、影響了立法者的思想

        北魏時期參定律令的大臣高允,十幾歲的時候曾為沙門,名法凈,不久還俗[29],是個精通佛教的大儒生。北朝律令刑罰寬緩,與參與定律的人中有不少像高允這樣佛儒皆通者有關。

        北魏神麚令規(guī)定:“婦人當刑而孕,產后百日乃決?!盵30]北魏首創(chuàng)并為后世所采用的這一制度,是由大臣崔光首先提出來的。永平元年(508)秋,孕婦李氏因“妖惑扇亂”而犯大逆不道之重罪,當處死刑,并且是不待時而決之死刑。世宗欲立即執(zhí)行,群臣不敢進諫。崔光奉命起草詔書,認為李氏雖依律當死,但因其身懷有孕,需待分娩百日后執(zhí)行死刑。世宗采納了崔光的建議。崔光的諫言,是對懷孕婦女犯死罪而又要立決的一種補充,完善了懷孕婦女分娩百日后執(zhí)行死刑這一制度,是刑法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進步。崔光能夠提出這一建議,與他崇信佛教不無關系。崔光家族信仰佛教可以說已經形成一定的規(guī)模,其弟敬友“精心佛道,晝夜誦經”;其從祖弟長文辭官還家后,“專讀佛經,不關世事”;而崔光本人則寬和慈善,“崇信佛法,禮拜讀誦,老而逾甚,終日怡怡,未曾恚忿”[31]。崔光平日受佛教慈悲為懷、戒殺仁愛觀念浸染,正是促使他在世宗面前提出這一恤刑主張的一個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佛教自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內地,到南北朝時期已取得巨大發(fā)展,對中國社會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同時,在史料文獻中也不乏佛教對法律思想產生影響的例證。正確認識中國歷史上佛教等宗教與法律的關系,正視佛教對包括法律思想在內的法律文化所起的作用對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研究將不無裨益。

        參考文獻:

        [1]武樹臣等著:《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33頁。

        [2]《孟子·離婁上》。

        [3]《孝經·開宗明義章》。

        [4]參見劉愛文:《論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宗教消費》,《邵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999年第3期。

        [5][19][唐]李延壽撰:《北史》,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610、1466頁。

        [6][8][梁]蕭子良撰:《南齊書》,中華書局1972年版,第57、729頁。

        [7][唐]姚思廉撰:《陳書》卷二七《姚察傳》,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352頁。

        [9][梁]釋慧皎撰,湯用彤校注,湯一玄整理:《高僧傳》卷十一《釋普恒傳》,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421頁。

        [10][12][13]《高僧傳》,第447、336、318頁。

        [11]轉引自周蘇平著:《中國古代喪葬習俗》,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頁。

        [1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71頁。

        [15][梁]釋寶唱著,王孺童校注:《比丘尼傳校注》卷二《東青園寺業(yè)首尼傳十七》,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97頁。

        [16][17][18][20][21]《比丘尼傳校注》,第66、43、123、108、113頁。

        [22]寧可、郝春文:“北朝至隋唐五代間的女人結社”,《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第5期。

        [23][北齊]顏之推撰:《顏氏家訓》,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頁。

        [24][29][31][北齊]魏收撰:《魏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423、1067、1501、1506、1499頁。

        [25]趙震忠:“上海舊監(jiān)獄對罪犯的教育”,收入夏宗素、朱濟民主編《中外監(jiān)獄制度比較研究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87-288頁。

        [26]張?zhí)@堂譯注:《顏之推全集譯注》,齊魯書社2004年版,第341-425頁。

        [27][唐]李延壽撰:《南史》卷一五《徐羨之傳》,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432頁。

        [28]章太炎著:《太炎文錄初編》,上海書店出版社1992年版,第50頁。

        [30]《歷代刑法志·南北朝刑法志·后魏》,群眾出版社1988年版,第266頁。

        [31]《魏書》卷六七,《崔光傳》,第1501、1506、1499頁。

        亚洲精品女同在线观看|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费动态图|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亚洲二区| 看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久 | 高清不卡av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色五月丁香五月综合五月4438| 久久久久欧洲AV成人无码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婷婷| 不卡一区二区视频日本| 69sex久久精品国产麻豆|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 日本女优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二区 | 欧美激情国产亚州一区二区| 亚洲女同性恋第二区av|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五月天激情婷婷婷久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日韩精品人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性久久久久久| 欧美精品免费观看二区| 久久精品有码中文字幕1| 中文字幕一区久久精品| 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可以下载| 亞洲綜合一區二區三區無碼| 日本在线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东北女人啪啪对白|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 仙女白丝jk小脚夹得我好爽|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不卡| 青青草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无套在线观看| 国产后入内射在线观看| 中文乱码字幕精品高清国产|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8| 国内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另类| 91乱码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乱码高清完整版|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制服bt| 超短裙老师在线观看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