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移動寬帶(UMB)無線接入技術能以非常高的速率實現IP分組的有效無線傳送,同時,即使在小區(qū)邊緣,也可提供無縫移動和最佳的服務質量(QoS),而不會降低頻率再用。UMB系統(tǒng)利用高度創(chuàng)新的扁平化網絡架構,簡化了核心網和網絡接口,從而易于實現網絡擴展。UMB架構的一個主要原則是無縫移動。網絡架構的設計是關鍵所在,有利于實現在UMB網絡內和不同技術間的無縫切換。革新性的概念可實現基站間的快速交換,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開銷和提供簡化的網絡接口。新的隧道機制提供在數據-鏈路層(層2)和IP層(層3)的信令交換,實現了跨基站的快速移動。本文探討了UMB網絡架構的主要特性,并對不同架構設計選擇進行了深入分析。
關鍵詞:超移動寬帶;扁平化;網絡架構
超移動寬帶(UMB)無線接入技術是無線通訊技術的革新,可以提供行業(yè)領先的高速數據吞吐量、低延時和高服務質量(QoS),為用戶帶來增強的移動寬帶體驗。UMB技術在物理空中接口和較上層采用自下而上的設計,支持帶寬密集的移動業(yè)務和并發(fā)的VoIP和數據業(yè)務,具有更大的靈活性。UMB網絡設計的目標是:
●無縫移動;
●為廣泛的應用提供QoS,包括延時敏感業(yè)務;
●高效的頻率再用部署;
●通過簡化網元間的接口,實現不同廠商設備的互通;
●簡化管理,減少網元數量;
●增強網絡的可擴展性和業(yè)務部署的靈活性。
采用UMB技術,易于對網絡進行擴展,服務于不同場景下的基站,滿足不同覆蓋率和容量的需求。UMB網絡采用分布式網絡架構使負載分散到各個網元,從而簡化了總體設計。利用標準IP元件,運營商易于進行網絡擴展,減少時間和成本。UMB網絡架構的主要特性大致總結如下:
●扁平化的網絡架構不需要采用中心基站控制器(BSC);
●匯聚-接入網絡(CAN)設計實現無縫移動;
●多路由特性實現了基站間的快速交換,為延時敏感應用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層2和層3隧道機制簡化了網絡接口;
●將層3切換與層1切換去耦合,確??焖俣咝У目缁疽苿印?/p>
1 UMB:扁平化的網絡架構
基于扁平化網絡架構的UMB解決方案與傳統(tǒng)的分層架構明顯不同,后者定義了多層的控制和互連平臺。在傳統(tǒng)的分層架構中,接入終端(AT)通過唯一的空中接口協(xié)議棧與多個基站(BS)通信。稱為基站控制器(BSC)的集中控制實體保持各個BS之間協(xié)議狀態(tài)的協(xié)調[1-3]。
采用扁平架構的UMB網絡不需要BSC這樣的集中控制實體,如圖1所示,相當于傳統(tǒng)分層架構中基站的UMB演進基站(eBS)將傳統(tǒng)BS、BSC的功能以及分組數據服務節(jié)點(PDSN)的某些功能融于一身,使網絡部署更為簡單。由于建網所需的元件數量減少,網絡變得更加可靠、靈活、易于部署,而且運營成本更低廉。eBS間的相互影響大大減少,使eBS接口更為簡單,從而促進了多廠商的互通。
傳統(tǒng)分層的移動寬帶無線接入網絡依靠多種節(jié)點提供用戶流量服務,如BS、BSC、PDSN和移動IP歸屬代理;而eBS可直接與Internet連接,提供服務。因而可降低延時、減少投資和維護成本,同時降低節(jié)點間的相互影響,以提供端到端的QoS。
1.1 UMB匯聚接入網絡
UMB網絡架構的一個核心概念是匯聚接入網絡(CAN),通過它無縫集成UMB與現有的3G核心網。UMB CAN的范例如圖2所示,該網絡與CDMA2000 1x EV-DO網絡實現互通。
UMB無線接入網的中心是eBS,相當于目前3G BS和BSC的組合。eBS連接到公共的接入網關(AGW),AGW提供了AT到分組數據網的IP連接點。
1.2 UMB網元UMB網絡主要網元定義如下。
1.2.1 接入終端
AT是為用戶提供IP數據連接的用戶設備,一般是移動電話、個人數字助理(PDA)或便攜式電腦。
1.2.2 演進基站
eBS提供AT進行無線接入網連接所采用的空中(OTA)信令和用戶數據傳輸。eBS的其它功能包括:
●為AT提供層2連接點;
●作為前向和反向鏈路的層1連接點;
●OTA發(fā)送/接收的無線鏈路協(xié)議(RLP)層的分組加/解密;
●OTA傳送調度;
●頭壓縮。
eBS還提供以下一些重要功能:
●前向鏈路服務eBS (FLSE)——服務于前向鏈路物理層;
●反向鏈路服務eBS (RLSE)——服務于反向鏈路物理層;
●信令無線網絡控制器 (SRNC)——作為會話錨點存儲AT的會話信息,并作為一個到AT的永久路由;
●數據連接點(DAP)——接收所有來自公共AGW數據分組。
此外,eBS還可以查看用戶的IP分組,并且可以優(yōu)化OTA調度或者執(zhí)行其他增殖服務功能。
1.2.3 接入網關
AGW提供網絡的用戶IP連接點,即AGW是移動終端的第一跳路由器。AGW運行層3以上的業(yè)務,包括即時處理(Hot-lining)、策略實施等業(yè)務。
1.2.4 信令無線網絡控制器
在CAN中,信令無線網絡控制器(SRNC)維護AT的無線接入特定信息、會話參考信息(協(xié)商空中接口上下文的會話存儲點),支持空閑態(tài)管理,具有在AT空閑時提供尋呼控制功能,還負責AT的接入認證。SRNC功能可由eBS提供,或位于獨立的實體中。
1.2.5 認證、鑒權和計費功能
認證、鑒權和計費(AAA)功能實體提供與AT使用網絡資源相關的認證、鑒權和計費功能。
1.2.6 歸屬代理
歸屬代理(HA)用于提供在3GPP2分組數據網絡中AT的移動解決方案,以及演進網絡中不同技術支持的網絡間的移動。
1.2.7 分組數據服務節(jié)點
PDSN是在現有EV-DO或CDMA2000 1X分組數據網絡中提供用戶IP連接點的節(jié)點。
1.2.8 策略和計費規(guī)則功能
策略和計費規(guī)則功能(PCRF)實體制訂了AGW的規(guī)則,目標是:
●檢測屬于業(yè)務數據流的分組;
●為業(yè)務數據流提供策略控制;
●為業(yè)務數據流提供適用的計費參數。
2 移動管理
2.1 主要功能和概念
在移動管理方面,UMB受益于高度創(chuàng)新的網絡設計,可實現更快速的切換、網絡靈活的擴展性和真正的分布式接入設計。
采用UMB網絡架構,運營商可以實行完全移動管理,并取得最佳服務質量。UMB的移動管理有以下一些主要概念。
2.1.1 多路由
多路由位于UMB網絡架構的核心。UMB AT包含了對應于每個基站的獨立的空中接口協(xié)議棧,每個協(xié)議棧都稱為一條路由。AT還包含了一個由擁有AT路由的所有eBS組成的路由集,該多路由采用不同的eBS來表示AT包含的多個路由。一個重要特性是每個eBS只有在加入到路由集后才可以被設置為服務eBS。一個路由集在任意時刻可以最少包含6條路由。如果AT是空閑的,它只有一條SRNC路由。
而且,每個eBS包含與每條路由相關的連接狀態(tài)。該連接狀態(tài)包括參數值以及有助于保持eBS和AT間連接的算法狀態(tài),例如發(fā)射/接收緩沖器、RLP中提供上層分組可靠傳送的序列號、不同流量授權的QoS和授權的媒體接入控制(MAC)資源。
由于AT包含與每個eBS不同的路由,而連接狀態(tài)為eBS的本地狀態(tài),當AT從eBS傳遞到另一個eBS時,兩個eBS之間不傳送連接狀態(tài)信息。這樣,eBS之間信令的復雜性就得以大幅度降低。
2.1.2 公共會話
盡管每個eBS擁有獨立的路由,所有eBS與AT卻共享一個公共會話,定義了AT和eBS協(xié)商和存儲的協(xié)議類型和協(xié)議屬性集。
2.1.3 個體
會話由一個或多個個體組成。個體定義了通信期間AT和eBS之間采用的協(xié)議類型和屬性。當AT和路由集中所有eBS之間的會話是公共會話時,每個eBS單獨協(xié)商一個應用于其路由的個體。
一個eBS所協(xié)商的個體可以為另一個eBS所采用,而無需進行任何新的協(xié)商。這樣,在路由集中增加新的eBS所需的時間得以大大減少。主要優(yōu)點為:
●在現網中,增加一個新的eBS到路由集非常迅速。
● eBS間接口非常簡單,幾乎不需要對eBS配置進行協(xié)調。
2.1.4 前向鏈路服務實體
前向鏈路服務實體是在前向鏈路提供層1連接的eBS。
2.1.5 反向鏈路服務實體
它在反向鏈路提供層1連接eBS。
圖3所示為對于會話和個體的eBS和AT之間的聯系。eBS和AT共享一個公共會話,而每條路由可選擇其自己的個體。
2.2 層1切換機制
根據主要功能和概念的定義,層1切換機制表述如下:
●在信道狀況測量的基礎上,AT在路由集中確定一個適當的eBS作為層1連接點(一個用于FLSE,一個用于RLSE)。
●相同或不同的eBS均可提供FLSE和RLSE功能。
●隨著信道狀況的變化,AT采用支持FLSE和RLSE快速切換的物理層信道選擇的FLSE和RLSE與網絡通信。
●當AT從一個eBS切換到另一個時,采用新服務eBS對應的路由傳送分組。
UMB網絡設計的差異特性如下:
●在添加到路由集時,由于目標eBS被設定為服務eBS,而eBS間不進行連接態(tài)信息交換,因此eBS間接口大大簡化,可在切換期間實現層1FLSE實體和RLSE實體的快速切換。
●系統(tǒng)為延時敏感應用提供QoS,而無需采用低頻率復用等折衷手段。
●AT包含一個有效集,允許FLSE和RLSE通過物理層信令進行快速交換。在切換前將eBS加入有效集,同時與新的eBS建立連接。這樣,當AT切換到eBS時,由于目標eBS已準備好接受AT的業(yè)務,eBS間可進行極快速的倒換。
在一個層1切換中,當AT從源eBS倒換到目標eBS后,到源eBS的路由中可能存在數據分組的殘余或碎片,仍需要傳送到AT。隧道機制可確保切換時不丟失分組。
隧道機制提供層1eBS交換的無損無縫切換,而不需要BSC或集中控制器。
●采用eBS間的一個層2隧道將數據分組碎片或完全緩沖的分組(前一個源eBS留下的)傳送到目標eBS。
●采用eBS間的一個層3隧道將緩存在前一個eBS的無碎片IP分組傳送到目標eBS,將OTA信令傳送到AT。
●目標路由承載代表源路由的分組OTA,并將其傳送到AT。
2.3 層2通信的要點
當eBS加入路由集后需要與AT交換消息來維持連接狀態(tài),即使它并非當前路由。層2通信對該過程有促進作用。
在傳統(tǒng)網絡中,如果一個AT必需與非服務BS通信,則接口需要對BS間的協(xié)議進行翻譯。例如,將服務BS的OTA協(xié)議轉換為網絡協(xié)議。
在UMB網絡設計中,路由集中添加了eBS后,eBS和AT之間即建立一個層2通信。采用個體的定義協(xié)議和屬性,新的eBS 和AT之間建立一種聯系。AT和路由集中的一個eBS之間的所有交換通過該eBS和服務eBS之間的層2隧道進行通信。這也稱為盲隧道,其上服務eBS盲目地將分組傳送到AT,而不經過內容翻譯(如AT與eBS之間與報告無線測量相關的事務、QoS請求和授權等)。因此,eBS與AT之間運行的協(xié)議與服務eBS提供的傳送業(yè)務無關,無需翻譯eBS間的協(xié)議。
2.4 層3切換要點
如上文所述,一個eBS可提供4種功能:FLSE、RLSE、SRNC和DAP。采用這樣的網絡設計,無需將這些功能指定到單個eBS,而路由集中不同的eBS可為AT和網絡間的給定連接提供任意上述4種功能。
AGW可用作AT的層3連接點。AGW將指定到AT的分組發(fā)送到提供DAP功能的eBS。如果將DPA功能分配給eBS,則DAP eBS和AGW建立在兩者間綁定的代理移動IP(PMIP)。
在層1交換和切換時,如果DAP eBS不同于新的FLSE eBS,當AGW發(fā)送指定到AT的分組時,網絡的設計使DAP eBS可以采用層3隧道將分組轉發(fā)到FLSE eBS。
層1交換可觸發(fā)AT向當前作為FLSE的eBS發(fā)送DAP移動請求。盡管DAP和FLSE最好位于相同的eBS,但是,我們并不希望過于頻繁地移動DAP功能,因為移動會造成DAP和AGW間更新負載的綁定,同時需要移動會話參考eBS。為避免這種情況,eBS通過對有關DAP移動請求頻率的屬性進行規(guī)定來引導AT。
網絡的設計實現了DAP移動或層3切換從層1切換中去耦合,從而使1層切換的發(fā)生頻率高于DAP移動。
2.5 AGW間切換
總的來說,網絡采用Mesh拓撲結構,若干eBS連接到單個AGW。相同路由集中的eBS應連接到相同的AGW。當路由集中增加的eBS連接到不同的AGW時,發(fā)生AGW間的切換。
AGW間切換如eBS間切換一樣輕松,不會發(fā)生數據中斷。AGW間不需要接口。無縫AGW間切換采用層2隧道機制,以“中斷前先建立”的模式實現,如圖4所示。
對于一個AGW間切換,不同AGW下相鄰eBS間建立層2隧道。在AGW間切換過程中,AT由一個DAP eBS提供,短期內eBS-AGW對間包含兩條PMIP隧道。此間,AT保持兩個AGW的兩個IP接口處于切換狀態(tài)。一旦AT和目標AGW間的通信穩(wěn)定建立,路由集將擁有新的DAP eBS,而目標AGW將連接新的PMIP。
2.6 系統(tǒng)間切換
UMB網絡允許進行無縫系統(tǒng)間切換。例如,UMB和EV-DO網絡間可進行切換,而不會發(fā)生業(yè)務中斷。
對于一個系統(tǒng)間切換,雙模AT需協(xié)商一個EV-DO會話,建立一個PPP連接,并通過在AT和EV-DO無線接入網間建立鏈路層隧道支持,從而在UMB安裝一個TFT。雙模AT通過離調過程,監(jiān)視EV-DO和UMB網絡無線接口上的信號,以進行1層切換。AGW可采用PMIP或客戶端移動IP建立與歸屬代理的連接,以進行3層切換。
2.7 尋呼設計和功能
UMB網絡設計中,尋呼功能更為簡單和輕便。不同于傳統(tǒng)的中心節(jié)點,基于BSC的尋呼的尋呼區(qū)為AT所有,SRNC通過單一的eBS追蹤AT的注冊來維護該功能。此過程描述如下:
(1) 當AT從連接態(tài)轉換到空閑態(tài)時,除了SRNC路由外,刪除所有路由。AT執(zhí)行SRNC遠程注冊,包括AT從其注冊的最終地點移動了一個集距離以上時的重注冊。在這情況下,AT建立具有本地eBS的路由,將注冊信息傳遞給會話參考(SR)eBS。
(2) 如果分組到達時AT處于空閑態(tài),DAP eBS向SR eBS發(fā)送尋呼請求,然后,SR eBS將該尋呼請求發(fā)送到最后注冊的eBS。SR eBS的尋呼要求最后注冊的eBS將尋呼請求傳遞到給定半徑范圍內的相鄰的eBS。換言之,SR eBS還通過將請求傳遞到最后注冊的eBS,從而為AT提供主要的尋呼支持。這樣,與SR eBS僅追蹤一個eBS即AT注冊的最后的eBS的方式相比,尋呼功能變得更為簡單。
3 結束語
扁平化架構的UMB解決方案是一種簡化的網絡設計,為帶寬密集業(yè)務提供了卓越的移動管理支持。采用扁平化的網絡架構,不需要集中BSC等網元,大大減少了互通所需的網絡節(jié)點數量。
無論是AT的eBS間、AGW間還是系統(tǒng)間轉換,UMB CAN都可實現無縫和快速的切換,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開銷。因此,合理的系統(tǒng)設計可為包括延時敏感應用在內的各種應用提供QoS。
網絡架構的設計盡可能地保持了無線接入網和核心網間接口的簡單。例如,避免了eBS間的連接態(tài)的協(xié)調或傳送,以及避免了與另一個eBS連接的分組進行翻譯,因此大大簡化了eBS間接口。
這樣還有助于運營商隨時對UMB網絡進行部署和擴展,并將促進多廠商的互通。
4 參考文獻
[1] 3GPP2 C.S0084-0 v 2.0. Ultra Mobile BroadbandTM (UMBTM) ai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S]. 2007.
[2] 3GPP2 A.S0020. Interoperability Specification (IOS) for Ultra Mobile Broadband (UMB) radio access network interfaces [S]. 2007.
[3] 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 (ROHC): Framework and four profiles: RTP, UDP, ESP, and uncompressed [R]. RFC 3095. 2001.
收稿日期:2008-02-04
作者簡介
Rao Yallapragada,博士畢業(yè)于亞特蘭大喬治亞理工大學。高通移動寬帶市場發(fā)展部高級總監(jiān)。曾牽頭高通移動寬帶商業(yè)戰(zhàn)略的競爭分析工作,成功領導了CDMA2000技術的市場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