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曾經(jīng)曰過:“不學詩。無以言?!痹谒磥?,詩者,“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不啻于一本百科全書。是以自古及今,中國人形成了悠久的詩教傳統(tǒng)。即便是現(xiàn)下,誰敢說我們不是背著“同一首詩”長大的?當我們呀呀學語的時候,“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覺曉”,“鋤禾日當午”,“白日依山盡”等等,相信都曾經(jīng)在我們的嘴里如流水一般倒出來。
遺憾的是,由幼兒,而小學,而中學,而大學,詩歌看似與我們形影不離,卻多半是貌合神離,漸行漸遠了。為什么?林語堂說:許多中國人離校以后終生不再讀詩,是旨趣未到而學校逼其必做所致?!笆枪?、本末倒置的、活生生抽掉趣味與快樂的被異化了的語文教育,敗壞了我們對美麗詩詞的胃口。”(《同一首詩》編者說)
其實,發(fā)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的人士不少,呼吁“拯救詩詞、拯救文化”的聲音也常聞。但真真切切點出來,并給予一條好路徑的,孫濤的《同一首詩》是其一。這套書是將現(xiàn)代元素與傳統(tǒng)經(jīng)典結合,另辟讀詩學詩蹊徑的一個典范之作。這從它所倡導的“快意點燃詩詞,開心享受經(jīng)典”的口號可以看出。
這一套書由南方日報出版社用了兩年的時間出完,總共12本,每本各有側重,或寫俠客,或寫狂士,或說月,或講花,或大旨談情,或專門論妓,或唐詩,或宋詞,或元曲,或新詩,簡直如老北大精神一般。兼容并包;因此讀起來又如品“佛跳墻”一樣。味道鮮美。
談詩歌的作品不少,但在我看來,大抵未脫窠臼,要么是眼淚加柔情的賞析,要么是質證加評判的賞鑒,一類水多,讓人生膩味;一類石多,讓人很難啃。總不能令人暢快如意。孫濤所探索讀詩的新路經(jīng),就是不局限于讀詩。陸放翁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睂O濤就是在幫你做詩外功夫,在他的筆下,詩歌成了路標,地界;他或者點評幾句,或者一句話不說,就丟下了,只一任自己講故事,說笑話。
這讓人怎么學詩?這難道還是詩歌鑒賞嗎?有些人不明白了。
讓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吧。俞平伯是古典詩詞曲的研究大家,造詣很深。但據(jù)說當年他授課,常常選出一些古典詩詞,搖頭晃腦地吟誦,誦到得意處,干脆閉上眼,渾然忘我。驀地,又圓睜了雙目,連聲夸贊:“好!好!好!就是好!”學生們趕緊尖起耳朵,恭聽教授先生解釋好在何處,他那里卻不管不顧,徑自詠起下一首來了。
這是為何?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讀詩品詞,是很個人的事,要自家領會去的。所以孫濤說:“對于讀者來說,最重要的并不是作者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而是你自己從中能感受到什么!”所以他并不幫你體會、感受,而是烘云托月。為你創(chuàng)造一個環(huán)境:或者聲東擊西,為你提供新的視角。
在我看來,這套書有兩大特點。之所以不說優(yōu)點,是因為或者其他人正因此特點而詬病此套書。
相比眼淚加柔情的賞析詩詞讀本。我覺得它質實。作者并沒有對詩作做太多個人化的抒寫,如果將其中的一些議論、摘評甚至意氣語去除,剩下來的是一份份質實的傳統(tǒng)常識、文學資料。包括歷史常識、文化典故、趣味逸事乃至當紅段子。
相比質證加評判的賞鑒詩詞讀本,我覺得它活潑。作者的行文里,沒有多么嚴密的邏輯,對詩詞也不做太多的考究,不做高頭大論,沒有正統(tǒng)觀點,甚至歪批經(jīng)典、調侃古人,有點無厘頭,但正是這種活潑的筆法,吸引了當下很多的年輕人。
求美,它或者不能與柔情賞析的讀本相提:論真,它或者不能與質證賞鑒的讀本并論??墒牵杂衅涿?,自有其真,美在不雕琢,不做作;真在有出處,有寄托。
《同一首詩》并不高深,也不冷僻,而是可親可愛,通俗易讀。父母可以用它,為孩子開啟詩詞的鎖鑰;老師可以用它,為學生點燃詩詞的興趣。因為這實在是一套寓教于樂,讓您樂而忘教的詩詞讀本。
推薦理由:這是一套讓你開心而不是讓你“受罪”、供你享受而不是供你“學習”的詩詞讀本。隨意翻開,你就能立馬進入一個輕松快意的魅力空間。作者以全新創(chuàng)意,重新激活中國古典詩詞,再現(xiàn)詩詞本身的樂趣和快意。適合在個人閑適時品讀、在家庭寓教于樂的活動中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