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記者 張倩影)中國版協(xié)國際合作出版工作委員會(簡稱“委員會”),于1月6日上午,召開了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進行換屆,大會通過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委員會主任、副主任以及新一屆委員會理事單位。同時,本屆大會還對原促進會的章程進行了修改。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中國版協(xié)主席于友先,中國版協(xié)國際合作出版工作委員會第一、二屆會長許力以等出席了會議。
腳踏實地二十年
在會上,促進會原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常振國受會長會議的委托,向大會作了工作報告。報告指出,自1988年成立以來,促進會先后在深圳、桂林、杭州、青島、成都、臺北、昆明、長沙、西安舉辦了11屆對外合作出版洽談會。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共與海外出版公司正式簽署了近3000項協(xié)議。對我國出版社的對外交流與合作,對中國出版走向世界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促進會成立的20年中,進一步加強了與臺灣出版界的交流。1993年由許力以任團長,促進會首次代表大陸出版界組團赴臺灣訪問,經(jīng)反復磋商,與臺灣出版界最終達成了五點共識,此五點共識至今仍然在指導著兩岸出版界的交流。與此同時,促進會于1994年又促成了“華文出版聯(lián)誼會議”的召開,至今已舉辦了11屆,“華文出版聯(lián)誼會議”已成為海峽兩岸,包括香港、澳門文化出版界相互聯(lián)絡、相互溝通的重要紐帶。
另外,通過促進會的努力,恢復了中斷近20年的與歐洲莫托文出版組織的聯(lián)系。2007年6月底,經(jīng)新聞出版總署批準,促進會組團參加了在德累斯頓舉辦的莫托文組織2007年年會。目前促進會正在為每年組團參加莫托文出版年會和成為他的一個會員、邀請他們來華洽談合作出版做著積極的準備。
自2001年起,國際合作出版工作委員會、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出版參考雜志社,聯(lián)合組織了“年度引進、輸出版優(yōu)秀圖書”的評選,至今已連續(xù)評選五屆。通過評獎,推進了我國的版權引進與合作進一步走向成熟,引進圖書的結構漸趨合理,輸出版圖書的品質也明顯得到了提升。
換屆選舉,新力量注入新活力
此次大會決定,原“中國版協(xié)國際合作出版促進會”更名為“中國版協(xié)國際合作出版工作委員會”, 以后凡涉及原名稱的地方都統(tǒng)一改為現(xiàn)名。與此相應,一些職務稱謂也做了變動,“理事會會長、副會長”修改為“理事會主任、副主任”。為了更加便于工作,理事會每屆任期由3年改為4年,秘書處仍設在人民文學出版社。
經(jīng)代表大會代表選舉通過,許力以、周誼、楊德炎、海飛為委員會顧問;華齡出版社社長常振國當選為委員會主任;王志剛、王斌、李學謙、張增順、張惠珍(女)、胡守文、胡國臣、徐修存、彭松建、程孟輝、管士光、魏國棟等12人當選為副主任。另外,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33家出版社當選為委員會理事單位。
在會上,閻曉宏對委員會的換屆表示祝賀并充分肯定了委員會的工作。他強調,國際合作出版工作委員會20年來堅持不懈地開展國際合作,推動了中國與世界出版的交流,并幫助《中國美術全集》、《中國古建筑大系》、《中國大百科全書》等一大批出版物最早實現(xiàn)了走出去。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委員會的工作是需要魄力、勇氣的,是具有前瞻性的。他還指出在這個過程中,成長起來一大批版權交流與合作的骨干,為中國圖書的“走出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于友先希望委員會團結更多的出版社,推動更多有特色的出版社加入走出去的行列,同時要進一步加強與歐美的交流與合作。許力以回顧了這些年在國際版權合作中的一些經(jīng)歷,并總結了一些版權交流中不可多得的經(jīng)驗。
加強對外合作的可操作性與計劃性
在會上,新一屆領導班子表示下一步要把圖書出版的對外交流與合作做得更有特色,并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加大對外交流,特別是與歐美同業(yè)的交流。今年是海峽兩岸出版交流20周年,委員會將積極組織相關活動,進一步推動兩岸交流,擴大華文圖書的銷售,開拓華文圖書的國際市場。同時,還要盡快把工作的重點轉向歐美和世界各地。為此,委員會有兩點想法,一是抓緊時機,鞏固與“莫托文國際合作組織”的聯(lián)系,每年組團參加他們的年會并加入這一組織;二是積極組團,有針對性地加強歐美同行的交流。特別是有組織地策劃對外合作的選題。
進一步推動“引進、輸出版”評選活動的開展。各出版社對此評選都非常重視,委員會表示今后繼續(xù)搞好評選活動,并將在原有基礎上,加強理論影響,將引進輸出的優(yōu)秀論文在《出版參考》上刊載。同時,委員會也將更多地利用好《出版參考》這個平臺,為會員單位做好服務,為“走出去”進行宣傳。
加強內外信息交流,做好各項服務咨詢工作。一是經(jīng)常舉辦相關的交流會、座談會、報告會;二是有計劃地安排組織不同類型的合作出版、版權貿易學習研討會;三是策劃針對海外市場的重大選題項目;四是將一些出版社的成功經(jīng)驗及時向會員單位介紹;五是加強網(wǎng)絡出版、數(shù)字出版的開發(fā);六是適應WTO的形勢發(fā)展,建立與海外出版商在國內設立的辦事處等等機構的聯(lián)系,與他們進行溝通,把所得到的信息及時向會員單位通報或在《出版參考》上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