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教師的主人,投入教學改革
從理論上講,計算機基礎課是和數(shù)學物理一樣的公共基礎課,不同的是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社會需求千差萬別,教學對象程度參差不齊,無法使這門課程做到一本教材、一個模式,無法使課程內(nèi)容不變、教案不變、習題不變。所以,這門課程的教學改革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需要教師全心的投入和不懈的努力。
我的教學歷程一直與計算機基礎教學相關,也一直陪伴計算機教學改革如火如荼的年代。不論是“黑板加粉筆”的變革,還是網(wǎng)絡與多媒體技術的快速滲透,都需要教師以極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改革的整個進程中,配合學校的教改規(guī)劃,進行教學體制、課程內(nèi)容、教材、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多方面的改革活動。在參與教改的實踐中,我的主要工作和體會如下:
1. 1做好電子教案,改革教學手段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教學手段的改革勢在必行。20世紀90年代末期,隨著生源的擴大,課堂人數(shù)由原來的幾十人猛增到幾百人,課堂教學無法再用“黑板加粉筆”進行。在此情況下,我首先制作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電子課件并應用于教學中,該課件的使用在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中起到了促進作用,在“211工程”驗收中起到了良好的帶頭作用,也得到了學校的肯定和學生的好評。之后,為了盡快推動教學手段的改革,應學校人事部門的安排,我多次為本校教師進行制作課件的培訓工作,為教改盡了自己的一份責任。1999年在我校的電子課件評比中獲一等獎,在教育部主持的“99CIETE全國多媒體教育軟件大獎賽”中獲優(yōu)秀獎。同時,我先后三次主持我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方面的教改課題,開發(fā)了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獲得了校級、部級多項獎勵。投入這些教改工作,盡管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是不同程度地推動了該課程教學改革的進程,同時也把自己的對課程的理解、對教學的經(jīng)驗體現(xiàn)在這些成果中,既方便了別人,也提高了自己。作為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這是一種樂趣所在。
自2000年以后,多媒體設備普及到每一個課堂,電子課件的重要意義在于緩解教學內(nèi)容多、學時少的矛盾。在于緊跟急速變化的形勢,及時反映教材所不及的教學新內(nèi)容。為此,我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教學相關資料,豐富并及時更新教學內(nèi)容;二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在有限的時間為學生展示更多的信息。例如,在講計算機硬件組成的教學內(nèi)容時,用多種CPU芯片的圖片、微型計算機組裝的過程視頻、表達接口、端口等不同概念的演示等多種素材的資料作輔助,使教學圖、文、聲、像并茂,學生的感覺是“看不見的東西看見了,死的結構變活了,過癮”。當然,學生的一點滿意就需要教師辛勤的付出。
1. 2完善教材建設,促進教學內(nèi)容改革
教材是學生的第一參考,教材建設也是教改的關鍵所在,對于快速發(fā)展的計算機科學,如何跟上時代的腳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教材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2000年,面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長期缺乏實驗教材的現(xiàn)狀,我編寫并出版了該課程的實驗指導書。為了解決計算機基礎教學內(nèi)容陳舊的問題,在充分調(diào)研的基礎上,我向教務處提出了關于教材建設的提案報告,后由教務處組織成立了我?!队嬎銠C基礎系列教材》的編寫委員會,我和幾位老師合作首先主編了其中的一本《c語言程序設計教程》教材,創(chuàng)建了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計算機公共課教材框架,并作為北京市高等教育首屆精品教材建設項目立項,2005年獲得精品教材獎。其中教學內(nèi)容的更新經(jīng)歷了從軟、硬件平臺的內(nèi)容更新到課程內(nèi)容的更新,從一般的增減內(nèi)容到按教學對象的分層次規(guī)劃,從突出概念和原理到突出設計和應用,從概念入手到案例驅(qū)動,把一直以來分散在各點上的更新推動到全面的內(nèi)容調(diào)整,并將其落實到教材上。該系列教材的建設更新了當時計算機公共課的教學內(nèi)容,完善了我校計算機公共課的教材體系,促進了教學內(nèi)容的改革,推動了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進程,在校內(nèi)外都收到了很好的反映。2003年由我主講、各位同行合作的“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也獲得了北京市精品課程。
2 在實踐中探索,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學是目的,教是手段。“教”的成果是要通過“學”的結果來衡量的,這就是說“教”是為“學”服務的。因此,老師不僅要管“教”,更要管“學”,其教學方法應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使學生容易學、樂于學。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探索,我所采用的幾種教學方法是:
2.1課堂教學五步曲
傳統(tǒng)的教學三部曲是“提出概念——解釋概念——舉例說明”,這對于課時少、內(nèi)容多、知識新的課程是不適應的。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我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一種教學方法,即:提出問題——引出概念——展開知識點——歸納分析。通常首先提出的是學生關注的問題,引出的是基本的概念,展開的是重要的知識點,解決的是提出的問題,歸納是為了舉一反三,推廣應用。例如,關于碼制的知識點,問題是“你的姓名如何在計算機中存儲?又如何在屏幕上顯示出來?在打印機上打印出來?引出的概念是“二進制編碼”,展開的知識點是“漢字的輸入碼、字型碼、機內(nèi)碼、國標碼”,解決的問題是“漢字信息數(shù)字化”,歸納出“計算機對信息的存儲和處理都需要數(shù)字化”。這種五步曲的方法最主要的是問題在先,理論在后,這樣針對性強,易于與學生互動,所以時常在課堂上獲得掌聲,也使我的課堂教學講解自如,多次獲得課堂教學獎勵,并在2005年我校學生組織的“第三屆我愛我”師評選中評為十佳教師。
2.2課前課后2分鐘
課前兩分鐘作上次課的總結,并引出本次課的任務,使學生連續(xù)思維,明確任務和目標。一次課結束時,用兩分鐘總結本次課的內(nèi)容,提出思考問題,并給出下次課要解決的問題引導,這樣加強新舊內(nèi)容的聯(lián)系性,以舊引新、講新復舊,使學生有全盤把握,思考空間的余地。課時很短,是否舍得這課前課后的2分鐘,要看其是否有所值。學生對這種課前課后2分鐘的評價是“使我們了解了因為,也明白了所以,對知識點有數(shù)、對目標也有數(shù)”。所以,我體會這課前課后2分鐘是值得花費的,當然,為這4分鐘所付出的代價是不同的,它需要高度的概括、完整的提煉、準確的表達,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3用案例驅(qū)動教學
精心準備一個案例常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c語言程序設計的關于文件一章的教學中,如何使學生理解并接受用文件的形式更易于數(shù)據(jù)的共享,可設計的案例是:在網(wǎng)絡教室公布一個上千人的學生成績數(shù)據(jù)文件,要求完成統(tǒng)計優(yōu)良率,并輸出。允許選用任何數(shù)據(jù)結構,也允許選擇不及格的學生名單是打印的或者是電子文件。這個案例會使學生充分理解了文件的共享特性。當然,老師要為這個案例作足夠的準備,包括數(shù)據(jù)和學生的結果。
其實,教學中好的案例無處不在,有些案例只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有些是為了一個綜合的應用,有的則是為了一個難點問題。但不論是為了什么,只要談得上好的案例,就不僅要和教學內(nèi)容一致,也要和教學對象相結合,這就需要教師精心的準備,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2.4讓學生參與教學
課堂首先提出問題,這是許多教師現(xiàn)在都注意到的方法,但是提出的問題由誰回答,這是問題是否有效的關鍵。為什么要提出問題?這不僅僅是為某種形式,而是為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我的體會是,把關鍵的問題讓學生回答。例如,在前幾年的應用軟件教學中,如何用一個課時把Powerpoint的教學內(nèi)容完成,在講課前我先采用一個案例是“在一個公開招聘會上的求職報告”,要求報告內(nèi)容包括:學習經(jīng)歷和成績、個人成果展示、個人特長愛好、求職意向,并且,說明個人成果中有一個游戲小制作。問題是:用什么軟件平臺作報告?如何作報告?此時學生已經(jīng)學完了文字處理和電子報表,學生在自己掌握的知識范圍內(nèi)尋找途徑,結論是“都有嚴重缺陷”,所以自然引出Powerpoint的功能,并且不言而喻地說明了它與前兩者的區(qū)別。隨后請一名會使用Powerpoint的同學上講臺直接操作,老師只作點評和補充,說明其中的主要知識點,這節(jié)課便在快樂高效的氣氛中完成了教學。
3 注重能力培養(yǎng),實現(xiàn)教學目標
教育的根本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求解能力。時常有一種局限化的概念,認為能力就是技能。尤其是計算機學科,有時把操作籠統(tǒng)地認為就是有能力。那么,什么才是能力?我的看法是:能力應該是理性能力,面對一個新問題,能運用所有資源將其解決,這就是對問題的求解能力。對于剛走出枯燥的高考,滿懷憧憬地走入全新求學之路的大一學生,這里的新問題可以只對自己是新問題,比如選擇問題、排序問題、窮舉問題,等等。無論是哪種問題,其解決途徑都是運用儲備的知識,發(fā)揮智力與經(jīng)驗,再加上一點個人的靈感。而這種途徑就是對問題求解能力的掌握。求解是一個復雜且綜合的過程,課堂教學只可能講授求解的知識和經(jīng)驗,而無法表現(xiàn)其求解的精髓。也就是說,真正的求解能力是“教”不會,“學”不會的,只能在求解的實踐中“練”會。因此,教學中培養(yǎng)求解能力的根本途徑是引出問題,激勵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如何培養(yǎng)能力?在程序設計課程中,我們的做法是:設計出好的大作業(yè),在學期開始時就布置給學生,讓學生自始至終都帶著一個大問題來學習,隨著課程的進展會發(fā)現(xiàn)大問題逐漸變小,并迫不及待地嘗試剛想出的解決方案,到期末大問題徹底解決,大作業(yè)也告完成。這就是一個完整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以編寫圖形游戲為大作業(yè)的主題,其優(yōu)點是:既有工程問題,也有算法問題,充滿樂趣,這樣的作業(yè)也可以把學生的興趣從玩游戲轉(zhuǎn)變?yōu)殚_發(fā)游戲,意義深遠。
培養(yǎng)能力可以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例如,課堂也是傳授能力的領地,教師要善于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決復雜的實際問題,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把特殊問題一般化,這就是辨證的方法。例如在程序設計課中,結構化程序設計的重要思想就是模塊化,而且自頂而下,逐步細化。這個知識點在教學中往往會因為不是考試內(nèi)容而被忽略,但對于只有一門程序設計課的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來說,它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是一種能力的獲取,應該使學生理解并掌握。
4 不斷提高自己,做教學的思想者
這是一個提倡創(chuàng)新的時代,要培養(yǎng)出善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學生,教師必須首先是一個思想者。講臺是教師的用武之地,也是教書育人的第一領地。在這里不只是用流利的口才傳授我們嫻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所傳授的知識以及游離于這些知識之外的思想。
例如二進制是一個算得上古老的概念,但是二進制使復雜問題簡單化的思想、二進制對信息數(shù)字化的貢獻卻可以滲透在通信技術、網(wǎng)絡技術、多媒體技術乃至各種數(shù)字化技術領域或更廣泛;例如ASCII碼僅僅是128個編碼,但是編碼的思想和方法可以使全人類在一個地球村中交流。這些都是知識中蘊藏的精華,它可以促進學生的無限思維空間和創(chuàng)造力。我在教學中努力讓自己的腳步與時代同步,而把思維放飛在未來的無限空間,充分啟發(fā)學生探索和研究的欲望。例如在上而提到了關于漢字編碼,我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利用一分鐘的時間告訴同學:計算機只所以有五彩的顏色、悅耳的聲音、美麗的圖畫,都是用“1”和“O”這個簡單而神奇的數(shù)字在計算機中進行編碼,這就是計算機中的萬物數(shù)字化,這就是計算機為什么能實現(xiàn)多媒體。而他最簡單的原理就如同夜空中各種霓虹燈構成的圖案,只用了“明”和“暗”兩種符號。
不斷提高自己,做教學的思想者,我的體會是:
(1)大學教師已經(jīng)不再是“教”師,而應首先是一個“導”師,去引導學生自學與探索;
(2)學生的整體視野會比教師寬得多,也細致得多,學生的反饋會使教師有意外收獲,所以教師的終極角色應該是學生的“同學”;
課堂教學應該注重知識的來龍去脈,包括知識形成的目的、過程以及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學的綜述、深入的剖析、精彩的演示和總結。不要把課堂時間花在對知識表面的講述上,而要竭盡所能,帶給學生興趣和廣闊的視野。
“名師出高徒”,要培養(yǎng)出“高徒”,首先教師要以“名師”的目標要求自己。
5 參與科學研究,促進教學質(zhì)量
所謂“大學”即大的學問,應該是形而上,是“科學”!而絕非是“技能”!所以,成功的人才培養(yǎng)不能僅僅將注意力定位在教學上,應該以專業(yè)教育為載體,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也就是科學與技術的結合,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深刻理解,并且能做到應用研究。因此,好的教學應該是離不開科研的支持和推進,將科研與教學相結合,或者說以科研促進教學,是進行高素質(zhì)人才培養(yǎng)的有效手段。白“九,五”末期以來,我的主要科研方向逐步定位在虛擬現(xiàn)實和仿真技術上,承擔了國家重要的科研項目,獲得了部級科技進步獎和校級科技成果獎多項。這些科研工作拓寬了視野,提高了自己,促進了教學。
提高自己是教好學生的前提。日新月異的新技術、新思想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充實提高自己,必須站在學科領域的前沿,以探索的精神對待自己將要教授的知識,才可展示給學生一片新領域、新天地。
6 對T-more優(yōu)秀教師獎的感想
校園是一個充滿生機的環(huán)境,我深愛教師這個職業(yè),也執(zhí)著于教學和講堂上的追求。在這里,我們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也因此成長為教授:在這里,我們傾注了極大的熱情,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T-more優(yōu)秀教師獎的設立是對教師這個職業(yè)、對教學工作的重視和尊重,也是對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的鞭策和鼓勵。T-more基金會以對教育和對母校的熱愛,用實際行動促成了鼓勵教師教書育人、學生勤奮創(chuàng)新的獎勵制度,這將有力地推動我校的教學工作和教育科研事業(yè)的發(fā)展,為人才培養(yǎng)工程作出貢獻。作為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教書育人本是我們的天職。作為北京理工大學的一員,為我校的教育事業(yè)、為國家和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本是我們的責任。T-more優(yōu)秀教師獎的獲得是一種信任和鼓勵,我將以此為動力,進一步做好本職工作,為使T-mor基金效應能在北京理工大學校園開花結果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