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或者外出,我常乘坐公共汽車。
乘坐公共汽車的民工一眼就能認出,他們有的用編織袋裝著簡單的行李,有的頭戴安全帽,有的帶著做工的工具。這樣的進城打工者,人們叫他們?yōu)槊窆ぁ?/p>
我每次在車上遇到民工,總會主動讓出座位,不是為了那句禮貌的“謝謝”,而是出于對城市的締造者和美容師的尊重。這時,他們會報以感激的微笑,很美。
一天,我下班接上孩子乘公共汽車回家。
車到下一站上下完客,司機正要關(guān)門,只見一位胡子拉碴的民工背著行李呼喊并招著手,從車后門跳上了車。
車啟動后,他操著鄉(xiāng)下口音問司機:“師傅,你這車去火車站嗎?”
司機回過頭用眼睛瞪著他說:“前門開著你不上,再從后門上,罰款20元!”
民工驚詫地站著,畢恭畢敬地聆聽著司機的“諄諄教誨”。
司機又沖民工喊道:“這是無人售票車,到前面來投幣!”“多少錢?”民工似乎這才反應(yīng)過來。
“1元?!?/p>
民工掏出一張10元面額的鈔票:“10元錢。找吧。”
“這是無人售票車,不找零?!?/p>
“我沒有零錢。”民工無奈地說。
“下一站,你馬上下車?!?/p>
“我又不知道,有沒有人告訴我?!泵窆む洁熘?/p>
“你不知道與我有什么關(guān)系?”
眼看,一場不愉快就要發(fā)生。一個是不知者不為怪,一個是堅持原則振振有詞。
全車人都聽著司機與民工的爭執(zhí),關(guān)注著事情的動態(tài)。
我推開女兒,從車后擠到車前,輕柔地時司機說:“我?guī)退?”
隨著那悅耳的刷卡聲,一場不快和爭吵就這樣平息了。
車內(nèi)所有的人,此時此刻,一下子變得安靜了。
血氣方剛的司機也開始輕聲地與民工交流著:“這是無人售票車,上車1元,自備零錢,前門上車,后門下車。出門在外,不知道可向別人詢問……”民工不停地點著頭
對待剛進城的民工,他們不了解城市規(guī)則和習(xí)慣,有時候,即使我們不能給予更多的幫助,但只需態(tài)度和藹,擁有一顆愛心,他們就會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暖。
(劉名遠薦自《梅州日報》本刊有刪節(jié) 劉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