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以后,對于時間的感知愈來愈強烈,逐漸從以往混混沌沌的抽象概念中幻化而出,變得具體、清晰?!八本拖褚粋€天才的導(dǎo)演,引領(lǐng)我們走入劇情,或哭或笑,傾情演繹自己的人生長劇,由序曲到高潮,再漸漸走向尾聲……
“他”,在我們進入夢鄉(xiāng)的時候,辛勤工作,將“膠片”依照自己的想法剪輯、連綴,一點一點存儲在我們的大腦,供我們在某些特定的時刻回味一生。不管那些片斷會引起悲傷、悔恨、喜悅抑或甜蜜,它們終將呈現(xiàn)溫暖動人的色澤,在記憶的長河中星星點點地閃爍,串起我們平凡卻又獨一無二的人生。
屬于我的第一個鏡頭出現(xiàn)在奶奶家半明半暗的廊檐下。上午9點鐘的太陽,明亮而不晃眼,安靜地照耀著院子里的果樹、蔬菜和花朵,蜜蜂嗡嗡地在花蕊中采蜜,幾只麻雀則小心翼翼地在磚石小徑上尋覓食物,一有輕微的響動就振翅飛起,落在電線桿上審時度勢。我坐在一個高高的木凳上,奶奶站在身后給我梳頭。她先是用一個古舊的簪子在我的頭皮上劃出一個圓圈,聚攏一小撮頭發(fā),用鮮艷的紅頭繩系一個小辮兒,再把下面的頭發(fā)一分為二,扎成兩把刷子。上面的小辮兒歸攏到其中之一,最后用梳子蘸一點小碗里預(yù)先準備好的水,把不聽話的發(fā)絲抿得光光滑滑,腦門上留下一排齊齊的劉海?!昂昧?,你去照一下鏡子,看奶奶梳的頭好看不。”奶奶一邊說話,一邊將梳子、簪子等工具放回到到堂屋里一只紅漆雕花的梳妝匣子里,出門左轉(zhuǎn),利索地到廚房盛飯去了。
我那時大概有4歲,在奶奶家的小屋里出生、成長。一歲多時因媽媽學大寨熱火朝天,還未斷奶的我被送到村里一戶老實人家,吃那位母親的奶水,稱呼她為“干媽”。相應(yīng)地,那家的父親被我叫做“老干”,三個半大的男孩子統(tǒng)統(tǒng)是我的“干哥”,也是我幼時的玩伴。因干媽沒有女兒,所以對我寵愛有加。有好吃的東西總是先盡著我吃,干哥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但他們并未對我有所嫉恨,反而如親哥哥一般護著我,輪流將我抱來抱去,在我的小臉蛋上狠狠地親著,如獲至寶。
這樣,在我童年的光陰里,物質(zhì)雖然并不豐富,可我的快樂卻似無憂無慮的小鳥一般充實。我來回往返于村東至村西的小路上,跨過河中央的小橋,目睹小河邊用清凌凌的河水漿洗衣裳的婦女們平靜樸實的身姿,沐浴著新鮮的陽光、雨露,還有奶奶和干媽一家疼愛的目光。那些時光流動得緩慢而韻味十足,像電影里有關(guān)回憶的一組長鏡頭,一幅幅掠過的畫面,溫暖、純凈、美麗動人!
我5歲的時候,父母的工作暫時穩(wěn)定下來。媽媽在縣衛(wèi)生局上班,爸爸則任教于離城20里的一所鄉(xiāng)鎮(zhèn)中學,于是我們一家四口團聚在學校宿舍區(qū)一間10平米左右的小屋,媽媽每個周末騎自行車往返于城鄉(xiāng)之間。
初初回到父母身邊時,我大概是怯怯的吧?正如每一個孩子到了陌生的環(huán)境總愛羞澀、臉紅、不知所措一樣。天性活潑的我變得有點沉默寡言,想引起媽媽的注意和喜愛,又找不到合適的途徑,晚上睡覺時,我常常貼著墻邊兒,不敢像哥哥那樣摟住媽媽的脖子。正是從那時起,我明白了孤獨的滋味,它在我的內(nèi)心生根發(fā)芽,使我體會到作為獨立的個體,永遠有一方心靈的空隙是別人無法走近和填充的。
學校門外有一段土路,不算太長,可以直通往去縣城的公路。我經(jīng)常在那條小路上獨自玩耍,觀察陽光下形狀各異的小石子,有時會拿起小樹枝來堵螞蟻的去路。午后的白云總是大朵大朵地自由飄過,我抬頭仰望,一種空曠而博大的向往會濃濃地將我包圍,我幻想自己長出了翅膀,可以飛上藍天,穿過云層,看看美麗的仙女是不是真的在另一個世界里自由飛翔。有時候我會走到小路的盡頭,再沿著公路走上一段。來來往往的汽車呼嘯而過,我一邊心驚膽戰(zhàn)地往路的最右邊退縮,一邊想象著它們將去往何處,那里有什么樣的街道,人們穿怎樣的衣服,供銷社里是不是跟學校旁邊的那個一樣擺著好吃的糖果?
幾個月后,我漸漸適應(yīng)了新的環(huán)境,也會在父母膝下心無芥蒂地撒嬌,有時還即興表演一段歌舞,一邊唱“東方紅太陽升”,一邊手舞足蹈,跳著當時流行的忠字舞。大人們很喜歡逗這個臉蛋兒紅紅的愛唱愛跳的小女孩,爸爸的學生們更是一有空就圍著我要我表演節(jié)目。在供銷社門口的空地上,我舒展著自己歡聲笑語的童年,吃著從高高的柜臺里遞出來的水果糖時,我的笑容如清晨帶著露珠的花朵,清純、甜蜜、一覽無余。
6歲的我終于背上媽媽親手縫制的書包,在鎮(zhèn)上的小學開始了讀書生涯。那時我是個非常聽話、認真的小姑娘。每天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一定要按時完成,不然寧愿不吃不睡。一次鎮(zhèn)上放露天電影,家里人都很珍惜這難得一次的娛樂節(jié)目,叫我一起去看。但我卻非常堅定地回答,我不去,我要在家做作業(yè)。沒辦法,爸爸從外面鎖上了家門,留我一個人在家。一路上神不守舍,生怕我會被壞人拐走,直到電影散場回到家,看到我還在昏暗的光線下安靜地寫字,爸爸不禁夸我真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
我唯一的煩惱來自自己的姓氏。班上的小孩特別喜歡給同學起外號。他們能夠敏銳地找出某一姓氏的諧音字,再配上能引人發(fā)笑的詞組,以此取笑,樂此不疲。由于我少見的姓氏——“康”,我總是在放學的路上被幾個孩子追著喊:“糠窩窩~,糠窩窩~!”最后一個音節(jié)故意拖得很長,讓人感到憤怒、自卑、屈辱。我哭哭啼啼地跑回家里,跟爸爸說我要改姓,我不要姓康了,說他們總是取笑我。爸爸卻付之一笑:一個人的姓氏從出生就已決定,不是說改就能改的。況且,你若改成別的姓,他們還會想出別的辦法來取笑。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不理他們,任憑他們怎樣胡鬧,你只專心做自己的事,這樣他們就會覺得無聊,就不會再起哄了。這一招果然靈驗,當我對別人的挑釁不屑一顧的時候,周圍便不再喧鬧,我順順利利地進入了小學生的角色。
鎮(zhèn)上中學的生活其實非常短暫,只有不到兩年的時間??稍谖艺麄€童年的記憶中,它卻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即使現(xiàn)在,只要有人提起“××中學”這個名稱,我都會在第一瞬間涌上親切的感覺,想起筆直的公路旁那條沙石鋪成的小路,小路盡頭是鎮(zhèn)上唯一一家供銷社。不開門的時候,櫥窗被細長的一排木板遮蔽起來,以醒目的紅色提醒熟悉它的人們,你們回家吧!
由于我們住在學校的教師宿舍,并沒有可供做飯的地方,再加上媽媽平時不在,我和哥哥便隨著爸爸吃學校的食堂。每天吃飯的時間都相當熱鬧,老師們每人手里端一個大海碗,里面是高粱面壓成的河撈,沒什么菜,只用醋和醬油下飯??纱蠹乙廊慌d致勃勃地談天說地,絲毫不以為苦。
在食堂吃過晚餐后,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忙碌一天的老師們終于有閑暇坐下來靜享黃昏時的美妙時光。是的,那的確是美妙的時光,也是我一天中最向往的時刻。老師們聚集在我家門前,各有拿手的絕活。有人吹口琴,有人拉二胡,我爸爸則懷抱一架手風琴,讓我站在前方不遠的地方,學著舞臺上報幕的演員,雙腳拼成丁字步,先用普通話預(yù)報自己的歌名,然后就隨著音樂載歌載舞。在那個貧窮樸素的中學校園里,我的童年籠罩在一片溫柔浪漫的醉人光芒中,和著我童稚的舞步飛揚、飛揚……
我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媽媽在縣城文化館旁邊的大雜院兒里租到一間屋子,于是我們一家再次分居兩處,我跟著媽媽住城里,哥哥則隨爸爸留在鎮(zhèn)里的中學。我那時年齡尚小,不懂得這是舉家遷往縣城的前奏,只記得每天午飯的時候,我和媽媽形影相吊,各自坐在炕沿的兩端默默吃飯,從前的歡歌笑語不在了,偌大的屋子透著令人喘不過氣來的冷清。我時刻思念著鎮(zhèn)上的一草一木,一到周末就迫不及待地催促媽媽帶我一起回去。只有奔跑在那條泥土小路上,我才恢復(fù)了兒童的活潑和無拘無束,就像兩旁那些迎風舒展的白楊,挺拔著身軀,熱烈又深情地隨風搖擺自己豐滿的枝條。
但沒過多久,我就徹底地與我童年的伊甸園告別了。爸爸的工作也調(diào)到了縣城,我們?nèi)医K于得以團圓,而且都成了城市戶口。父母無疑是喜悅的,他們拖著全部的家當,帶著我和哥哥走向了新生活,一路上像孩子似的興高采烈。只有我,聽著小路兩旁楊樹葉子發(fā)出的沙沙聲,卻忍不住淚水盈眶,宛若與自己要好的玩伴訣別一樣。
那是一只草綠色燈芯絨布料做成的書包,上面用絲線繡著顏色鮮亮的小花小草,還有振翅欲飛的兩只蝴蝶。它斜背在一個小姑娘肩上,走路時一下一下頗有節(jié)奏地拍打著胯骨,于每一個清晨、午后、黃昏,準時出現(xiàn)在縣城里并不繁華的街道上。那個小姑娘就是我,7歲,讀小學二年級。
幼時乖巧聽話的我,到了那個年齡竟也變得頑皮起來。我對一些體操動作十分著迷。在學校操場上,我經(jīng)常兩腿倒鉤雙杠,將頭和身子向下吊在空中,看到地面上的東西都掉了個個兒,小朋友們站在旁邊連連驚呼,就覺得自己特別了不起,有著超出常人的勇敢。有一次我從雙杠上一頭栽了下來,盡管疼得齜牙咧嘴,可并沒有當眾哭泣,而是忍著巨疼若無其事地走了回去,現(xiàn)在想來,真有點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我們住的大雜院兒分前院兒后院兒,中間隔著一道小門。有一段時間,我每天都一個人跑到后院兒的稻草堆前練習倒立。我學著高年級學生的動作,在手上呵兩口氣,向地上一托,欲將整個身體騰空翻起,可練習的時候吃了不少苦頭。有一次只聽纖細的胳膊咔地響了一聲,我的眼淚生生地疼了出來,好像骨折了一樣??晌也⒉桓腋依锶苏f,只是獨自提心吊膽地捱了幾日,竟慢慢好了。
縣里有一家破舊的電影院,木制的座椅油漆剝落,斑駁不堪,可比起鄉(xiāng)下的露天電影,畢竟高了一個檔次,起碼能按時播放,還可擋風遮雨。我第一次隨爸爸媽媽看的電影是戲曲片《竇娥冤》,當悲憤的竇娥撕心裂肺哭喊道“地啊,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啊,你錯勘賢愚枉做天”時,7歲的我在下面哭得上氣不接下氣,令旁邊的觀眾驚訝不已,問我父母:她這么小能看得懂嗎?我至今仍記得6月里飄雪的鏡頭,我小小的心臟因痛楚而緊縮成一團……
從此我愛上了戲曲??h城一年有兩次交流會,分別在春天和秋天舉行,著名的晉劇演員張鳴琴會在那時一展風采。在大校場的戲臺下,我看得如癡如醉,被她渾厚婉轉(zhuǎn)的唱腔深深地吸引,回到家中便找出媽媽的紗巾,綁在自己的兩只衣袖上,學著戲里的動作,有板有眼地唱將起來。因為年紀小,我自然記不住戲里面的臺詞,于是就即興瞎編,竟也把院子里的小孩兒哄得一愣一愣,都用崇拜的眼神看著我,虔誠地奉我為老師,跟我學習“唱念坐打”……
我一天天長大,曾經(jīng)刻苦好學的勁頭卻一天天衰減。小學四年級我轉(zhuǎn)入實驗小學(縣里最好的小學)時,學習成績一度落在下游的水平。以至于五年級畢業(yè)以前,爸爸放棄了讓我直考初中的打算,計劃在家里自學一年,打好基礎(chǔ)后再上中學。
于是我更放松了心情,當別人埋頭苦讀準備考初中的時候,我卻一有空就去跳皮筋、打沙包、抓子兒,玩得不亦樂乎!一次爸爸問我:“你們班主任找我談話了,說你特別貪玩兒,下課鈴聲一響就拉著兩個女同學往教室外面跑,一點都不像畢業(yè)班的學生?!蔽仪优硡s又帶點理直氣壯地回答:“下了課當然要生龍活虎的啦,不是說要勞逸結(jié)合嘛!”爸爸被我一句話里的兩個成語逗樂了,他笑呵呵地說:“也對,該玩兒的時候就要玩兒!”
我幸運地做了爸爸的女兒,沒有在很小的時候就被所謂的重點中學等等目標泯滅了兒童的天性。也在爸爸的教導(dǎo)下誠實做人,堅持不以作弊的手段提高成績。也許正是這一切,使我意外地考取了重點初中,在老師的驚訝和同學的羨慕中離開小學,升上縣里唯一的重點中學,成為極少數(shù)佼佼者之一。那一次升學考試我在班里排名第八,是我讀書以來考得最好的一次。
離開學校的那天,曾經(jīng)告狀的班主任仍然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他喃喃自語似的對我說:“實在沒想到你能考上重點!那么多學生中取一個,多難啊……”我小小的心靈在那一刻像鼓起風帆的小船,激烈而自豪地跳動著,體會到了什么叫揚眉吐氣的感覺。
整個暑假,我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憧憬著即將到來的中學生涯。由于重點初中剛建立不久,我是第二屆學生。桌椅板凳都是全新訂購的。我和我的好朋友霞常常跑到空蕩蕩的校園里去“參觀”。我們扒在教室外面的窗臺上,一遍遍不厭其煩地用目光撫摸那些簇新的桌椅,光滑平整,散發(fā)著淡淡的油漆味道。椅子倒扣在課桌上面,沒有一處損壞和瑕疵。
假期里的校園十分安靜,讓人懷疑時光就此凝固,只有遠處偶爾傳來的幾聲狗吠印證著時鐘還在一分一秒地前進。我們,懷揣著純潔透明的向往,對未來生活的新鮮莫測,充滿了孩子似的期待。炫目的陽光透過玻璃在教室里投下一縷光柱,細小的塵埃在其中輕飛曼舞,朝著有太陽的地方努力向上。
開學那天,全家都在為我忙活。爸爸找來繩子用力將行李綁緊,媽媽往網(wǎng)兜里塞洗臉盆、毛巾等洗漱用具,哥哥則支好自行車等在門外。我學著自己折疊衣物,一件件放在花布做成的包袱里面。此時的我宛如即將飛出籠子的小鳥,羽翅未豐,可已有了飛向藍天的勇氣。爸爸半是喜悅半是擔憂地說:“從今往后,你就不再是父母膝下弄嬌的小孩子了,你要獨立生活,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爸爸之所以送你去住校,目的就是想及早培養(yǎng)你的獨立能力,這對你今后的人生大有好處。沒想到時間過得這么快,轉(zhuǎn)眼我的小女兒都長這么大了!”我聽出了最后那句話中透出的既自豪又悵惘的情緒,鼻子發(fā)酸,眼里含笑地對爸爸說:“放心吧,我會照顧好自己的!”
就這樣,我坐在爸爸那輛老式自行車的后座上,手里拎著80年代初流行的尼龍網(wǎng)兜,告別了我天真爛漫的童年,走上離開家離開親人,獨對人生的漫長旅程。那天陽光明媚,街上行人稀少,我們一路上各懷心事,都很沉默。我以現(xiàn)在的年齡極目望去,看到那個身穿碎花連衣裙的小女孩臉上有一絲不易察覺的膽怯,可更多的卻是走向新生活的激動和明朗。
那一年我1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