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義,不在于路途的遠近,不在于歷時的長短,也不在于同行的多寡,而在于經(jīng)過一番跋涉之后,有無些許令人驚喜的發(fā)現(xiàn)。這當中,最最難能可貴的應(yīng)是,驚喜過后,可否漸漸明白并且悄然感動起來,原來美麗并不遙遠,她,就在我們身邊。
——題記
之一
白牛溪這個地方,起先我們并沒有聽說過,位于何處更是無從談起。之所以后來知道了進而一發(fā)不可收拾地結(jié)下不解之緣,還是因為一個洞,一個石洞,一個叫作“文中子洞”的石洞。
1300多年前,隋末大儒王通棄官從長安回到故鄉(xiāng),設(shè)教講學(xué),廣收門徒,著書立說,傳播思想,就在這個洞里。王通謚號“文中子”,此洞也就被后人稱作“文中子洞”了。
文中子洞很有可能就在午芹峰。
去年夏天,我隨河津電視臺《人文河津》攝制組去呂梁山午芹峰拍外景。臨行前,任羅樂先生給我講了上面這些。這還是我第一次聽說文中子即王通,所以馬上就來了興致。以前讀《三字經(jīng)》,到“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處,荀揚老莊四子皆有注釋說明所指何人,獨文中子未加注釋留下疑惑,現(xiàn)在終于明了。于是,當先生囑咐我留意尋找一下文中子洞的遺跡時,想都沒想,我便滿口答應(yīng)下來。
任羅樂,原河津市人大副主任,早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xué),做官做學(xué)問都一絲不茍,道德文章皆為人敬仰。那次拍外景一回來,我便去了先生家。在河津,文人這個圈子里,先生是高山是大海,而我,充其量不過忝列其后,又是第一回拜訪先生,誠惶誠恐不言而喻。
我對先生說,文中子洞不在午芹峰。
其時,先生正在他的“陋室”里完成一篇《司馬遷是河津人》的文章,聽我語氣里頗多失望,自己先微笑起來,像自言自語又像安慰我說,午芹峰四周山水相宜,幽雅僻靜,最適讀書,既然地方志記載王通曾在此地講過學(xué),當?shù)孛耖g亦有許多傳說,文中子洞即便不在午芹峰,想必也遠不到哪里去,我們慢慢找。
文中子洞在白牛溪。
2007年冬末的一個上午,女作家徐小蘭老師在她的辦公室把這個消息告訴給我們時,臉上滿是抑制不住的興奮。徐老師一向淡定自若,她的興奮無疑又告訴我們這個消息是確切的,而且對于這個消息的確切,她也是渴盼已久的。從任羅樂先生跟我談起文中子洞到彼時,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一年半多,原來在這一年半里,或者更早,徐老師也一直在尋找文中子洞。
感慨一下子就涌上了我的腦海。
徐老師是河津文聯(lián)主持工作的常務(wù)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她的辦公室是一間租來的再也簡陋不過的頂層房屋。走進這間屋子,第一眼看見的便是那只油漆剝落的舊式書柜,里面幾排整齊劃一的藏書和桌子上一摞厚厚的書稿,勉強能夠證明主人的身份。除此,更無一件像樣的辦公用具。見過這情形,你一定很難想象或者相信,對于尋找文中子洞這件事,主人竟然會有如此之高的興致。
徐老師剛剛從王通故里采風(fēng)回來,一路風(fēng)寒加上滿屋陳舊的設(shè)施,都絲毫未能減少她談?wù)撟约簩懽鞯臒崆椤K嬖V我們,她要寫一部關(guān)于“王氏一門三杰”的書,此次采風(fēng),不僅讓她領(lǐng)略了王通這位河津先賢千百年前的一些生活痕跡,而且還從王氏后人那里了解到許多前所未聞的事跡,更為難得的是,采風(fēng)結(jié)束時,她還被告知,王通當年講學(xué)住過的那個文中子洞,在一個叫做佛峪口的村子北面山上,那個村子位于河津東北角與稷山的交界處,屬稷山縣管轄。
佛峪口有一黃頰山,黃頰山上有一白牛溪,白牛溪有一文中子洞,洞內(nèi),講者滔滔不絕,聽者如醉如癡……像是一段繞口令,徐老師給我們這般念道。
“我們”是詩人兼畫家李再廷、作家周友斌和我。
我們擠坐在墻角一只破舊的沙發(fā)里,情緒為徐老師的興奮感染也高漲起來,感覺窗外的陽光照得滿屋里都是,窗臺上一盆水蘭沐浴在陽光下愈發(fā)鮮艷翠綠了。仿佛一切都要美好起來。世間有些事就這樣奇怪,還是在這間屋子,這間曾被我們戲謔為與教師的辦公室分不出孰好孰劣的屋子,每逢雨雪,屋頂便往下洶涌漏水,本就狹窄的地板上立刻擺滿了接水的盆盆罐罐,滴水濺起聲聲嘆息,嘆息透出的幽幽抱怨剛才還縈繞耳際,這一刻,卻全拋到九霄云外去了。
像事先約好一樣,我們異口同聲地對徐老師說,趁著天氣尚好,何不一起去白牛溪尋訪一下文中子洞?徐老師說,好啊,拜謁先賢,我之夙愿,出發(fā)吧!群情鼎沸了,幾顆向往美好的心早已從這間簡陋的屋子飛到白牛溪那間想必更加簡陋的文中子洞去了,那里,有我們的精神家園。在這個精神家園里,一定還會有許多美麗的發(fā)現(xiàn)將要啟迪我們的心智。此次旅行,定會收益多多,朋友,你沒感覺到我們的愉悅嗎?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突然就想起劉禹錫的這句詩來。想起這句詩,我又想起任羅樂先生的陋室來,先生幾年前出過一本文集,題名《陋室文集》,當取劉禹錫該句詩意自勉。聯(lián)想到徐小蘭老師簡陋的辦公室,還有我們將要尋訪的文中子洞,又是一間陋室,我就想,人世間不論時空多么廣袤多么久遠,總有一些東西是相通的,那就是精神,萬物皆可磨滅,唯有精神永存。王勃在《騰王閣序》中慷慨吟唱:“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碑斒俏娜说倪@種精神最為生動的寫照與詮釋了。
說起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他的名句像“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和“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無不膾炙人口。我在此提起王勃,是因為他是文中子王通的嫡孫,知道的人應(yīng)該不在少數(shù)。但是我下面要說的這個人,王績,這位在隋末唐初開山水田園詩先河的著名詩人,和王通是胞兄弟關(guān)系,就鮮為人知了。王維厲害吧,“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但若不是受前輩王績詩風(fēng)的影響,他怕是再聰慧再勤奮也不會達到這般美妙絕倫的境界了。撇開王詩不談,王績的軼事,朋友們或許都能說起很多來,像他的嗜酒,人稱“五斗先生”;再如他善釀酒,還有精通醫(yī)術(shù),感覺就像一個天才一樣,為人津津樂道。
另外還有王勃的父親王福畤,也是很有才華的。隋末唐初,在王通這個大家族里,有才華的人層出不窮比比皆是,套用時下流行的一個詞,簡直可以說是“滿門皆腕燦若群星”了。他們的氣概名蕩九州,他們的著作“洛陽紙貴”,他們的思想照亮了人們靈魂深處的漆黑夜空。關(guān)于這些,徐小蘭老師在她的文章里定有更為詳盡精彩的描寫與論述,囿于學(xué)識淺薄,我的見解難免拙劣。之所以贅言幾句,一是因為河?xùn)|大地上能有這樣一門先賢,我們應(yīng)自豪;再是因為透過這些表象,我們會發(fā)現(xiàn)王氏家族的一些精神特質(zhì)來,譬如大氣、深邃、淡泊、散漫等。打個比方,如果說,這一門幾代人個個杰出如顆顆珍珠,那這些精神特質(zhì)就是那根把顆顆珍珠串起來的線索,只是這線索是無形的,是縹緲的,非用心是感覺不到的。
行文至此,有心的朋友應(yīng)該知道我要說些什么了。是啊,白牛溪,你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呢?你又有何魅力與靈氣,讓王通這樣一位被后來的學(xué)者們稱作“自孟子以后最大的儒者”,從京都長安沿渭水東行至黃河,又順流南下至汾河,再折東至故里,稍作停頓,又北上呂梁,最終駐足于此而流連忘返呢?這猶不消說,稍后不久,他的弟弟,自號“東皋子”的王績先生,也翩然而至,釀酒、嘗藥、作詩,一首《野望》遺韻千古。再后來,魏征、房玄齡等名士亦相繼慕名前來……時至今日,1300多年過去了,仍有這么一批批擁躉紛至沓來,其急切其虔誠其肅穆,又怎能用話語表達得了!
車子開始顛簸起來。司機提醒說,進入山路,崎嶇難行,大家注意安全,前方不遠即是佛峪口。我們便紛紛朝車窗外張望,只見山巒連綿起伏,眼前兩山相匯處有一個很大的谷口,谷口的山腰上有一片民居,依山勢自然散落,倒也別有情調(diào),讓人生出幾分愜意來。
這時候,徐老師喊了聲,有山就有水,白牛溪,一定是個美麗的地方!我這才想起,臨來時在辦公室查字典里的注釋,“皋,即有水的地方。”東皋,應(yīng)是河津東北隅一有水之地,白牛溪,顧名思義,也應(yīng)是一條以白牛命名的溪水,恰好王通王績兩兄弟又在同一處思索人生社會,東皋與白牛溪,當是這一片美麗所在地的兩個不同稱謂了。
果真如此,一條溪水,引來群賢畢至,或無曲水流觴,吟詠嘆唱,卻心系天下蒼生,思量報效國家社稷,莫非又應(yīng)驗了那句古話:“近山者仁,近水者智?!蓖跬艘淮笕澹稚欣锨f,追求天人合一,幾番跋涉尋覓,慧眼卻獨鐘白牛溪,潛心于斯,成就煌煌。不是白牛溪賦予了文中子的博大精深,便是文中子成全了白牛溪的鐘靈毓秀,斯人斯溪,相得益彰。我這樣想。
文中子幸甚!
白牛溪幸甚!
之二
白牛溪無水。
當我們踏上那條通往文中子洞的山梁,眼前的情景實在無法與想象聯(lián)系在一起,到處都干巴巴的,哪里還有水的蹤影,失望便接踵而至了。
姓蘇的向?qū)е钢_下的山溝說,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白牛溪吧。“所謂的白牛溪”?朋友們請不要驚訝,別說當?shù)厝瞬恢来颂庍€有一個名字叫白牛溪或是東皋,即便文中子洞,他們也不這樣稱呼。剛才我們在山下佛峪口村找向?qū)r,就已經(jīng)遭遇了這樣的尷尬。將近11點光景,村人卻剛剛吃過早飯不一會兒,正三三兩兩坐在自家門前或是巷口閑聊,聽我們說要找個向?qū)裁吹?,便很快圍攏過來,再聽說我們要上山找什么文中子洞,大家便七言八語開了。
你們說的是洞王廟吧?
那有什么好看的,以前也來過幾撥人,都說要投資修建什么景點的,結(jié)果每次看完后就再沒消息了。
來回60多里地,山路又不好走,像這位女同志,根本就上不去的,還是別去了。
徐小蘭老師那天穿了一件紅色的棉外套,顯得很年輕很洋氣,李再廷的發(fā)型和裝束酷似一名導(dǎo)演,周友斌背了個照像機,對著村邊一座破廟的殘垣斷壁拍個不停。村人的印象,爬山很苦的,這來的幾個人,放著城里的閑適不享受,到這里來討罪吃,搞什么名堂啊,嘖嘖!
大家認為我們的行動匪夷所思,只是議論著,并沒有一個人愿意給我們當向?qū)?,我們表明不會白干,報酬好商量,他們也只是搖頭。正在無奈時,姓蘇的向?qū)ё哌^來,看他雙手抄在背后,一副不緊不慢的樣子,大家一起笑開了,你們實在要去,就讓他帶路吧。
問清了,原來姓蘇的向?qū)С邪菞l通往文中子洞的山溝搞退耕還林,每天有事無事,總要去一趟。就這樣,他成了我們這次旅行的向?qū)?。我們提起報酬的事,他很淡然,擺擺手,不談那個。
山路的確難走。其實根本就沒有正兒八經(jīng)的路,向?qū)б仓皇菗荛_叢生的荊棘尋找羊糞蛋,順著零星斷續(xù)的羊糞蛋,我們艱難地往前挪移著,不一會兒,大家的額頭上便淌出了汗水,外套大衣都脫了拎在手上,還一個勁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
蘇師傅,還有多遠呢?
不遠了。
蘇師傅,歇歇吧?
走山路好比干農(nóng)活,不怕慢只怕站。
一路上,我們走在向?qū)У纳砗?,紛紛這樣地喊著。向?qū)Э偸潜吵p手,永遠是一副不緊不慢的樣子,聽我們不住問還有多遠時,他頭也不回,就一句話:不遠了。這樣問過幾次后,我們繞過了最后一個山梁,向?qū)е钢懊娌贿h處一段山梁的臂彎處一個黑黢黢的山洞說,看,那就是洞王廟。
待要歡呼,向?qū)дf,看上去不遠,實際還要過一道溝,繞下去再走上去,還有十幾里地呢。我們一下子坐地上了。
周友斌說,蘇師傅,你這招可比曹操的“望梅止渴”。向?qū)Χ淮?,默望遠方。
李再廷說,蘇師傅,此處既然叫白牛溪,為什么并沒見水呢?
向?qū)б廊粺o語,但他的眼睛似乎在尋找著什么,順著他的目光我們望去,看見了不遠處山兩側(cè)橫七豎八地遍布著炸石場,好好的山崖給炸得面目全非了,山谷底下坑坑洼洼,一條小路蜿蜒地向山外伸出,各種運輸石頭的車輛歪歪斜斜地停放著……
“轟隆隆,轟隆隆……”就在這時,一陣震耳欲聾的聲音突然響起,山搖地動,草木驚,炸山又開始了。
為什么沒水,就因為這個。向?qū)дf話了。
沉默,一陣沉默,仿佛一切一瞬間都死寂了。人在失望的時候最容易乏累,爬山本來就很辛苦,再加上希望變成失望,其苦不堪言便可想而知了。白牛溪無水已成事實,雖然我們沒有為此嘆息,但無言的失望凝結(jié)在眸子里,四目相對,欲言又止。唉!大家心照不宣,語言此時已蒼白無比。
向?qū)Ы衲辏叮岸鄽q了,年輕時當過教師,后來一直在一家水泥廠工作,退休后歇不下來,便承包了這條荒溝。
主要是為了找點事做,也沒指望能收些什么。向?qū)е钢鴾侠镆黄∠÷渎涞氖磷訕湔f,那都是我栽的,澆不上水,靠老天下雨了。頓了頓,他又說,原來這山梁上到處都是樹木,溝里一年四季都有溪水,后來樹木伐完了,又開始炸山,沒有節(jié)制,泉眼也炸沒了,水便沒了影子,村里吃水澆地都成了問題……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童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王績的一曲《野望》把我的思緒帶入了1000多年前的白牛溪。
傍晚時分,詩人在東皋舉目四望,無邊的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透出幾分蕭瑟;牧人趕著牛犢歸來了,騎馬的獵人帶著捕獲的鳥獸回村了。如此牧歌式的田園風(fēng)光,多么浪漫,多么詩意。然而,這一切并沒有給王績帶來心靈的慰藉,巨大的失望籠罩著他,他徘徊,他彷徨,分明站在自家門口,卻不知何處是歸宿。他的心依然孤獨,他在《題黃頰山壁》中寫道:“無人堪作伴,野心長寂寞?!蓖蹩円簧拇蟛糠謺r間都是在家鄉(xiāng)度過的,但朝夕相處的鄉(xiāng)親們哪里知道,他的那顆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合作的高潔的悵惘的心,除了古代伯夷、叔齊這樣的高士,又有幾人能夠理解得了呢!
王通卻不這樣。他在長安向隋文帝奏《太平十二策》提出“仁政”后,未被采納。政治的失意,同僚的猜忌,都沒有讓他變得消極,反而更加堅定了他實現(xiàn)自己人生理想的信心與決心。于是,他毅然放棄了京都繁華富貴的生活,回到家鄉(xiāng)白牛溪這個僻靜的地方,“設(shè)教河汾”。此后,他《續(xù)六經(jīng)》、著《中說》,育出“大唐盛世十位宰相”(據(jù)任羅樂先生《陋室文集》),桃李滿天下,自己的思想又何愁不能閃爍中華大地呢?我覺得,王通是成功的,更是堅強的,退是為了更好地進,他的這種做事的態(tài)度與方法完全值得后人特別是我們現(xiàn)代人來學(xué)習(xí)并發(fā)揚光大。有人說,王通是儒家思想從經(jīng)學(xué)到理學(xué)轉(zhuǎn)變的標志性人物,儒之大家,當之無愧。還有人說,王通時常自詡“王圣人”以比孔子,有狂妄之嫌。我不以為然。基督山伯爵有句名言,“一個人,自己把自己看得多高,自己就有多高”,送給這些朋友玩味吧。
白牛溪在我的想象里五光十色起來。藍天白云,群山連綿,林木蔥郁,溪澗淙淙,狼蟲虎豹出沒,漁子樵歌回蕩,置身其間,可以觀云岫,聽松濤,任日出日落月明星稀,隨春夏秋冬寒暑交替,萬籟為之悄然,生命為之絢麗,文中子陶醉了!
……
1300多年過去了,不知不覺間,時光已走到公元2007年12月17日下午4點。踩下最后一片沒膝的荒草,跨過滿地縱橫交錯的斷木,拖著渾身的疲憊不堪,我們一行5人,終于來到文中子洞前。也許是真的走累了,也許是眼前的情景與想象中相差得實在太遠了,也許……這就是那個我們朝思暮想苦苦尋覓的文中子洞嗎?就一個簡陋的石洞,背靠山崖,掩映在一片樹木當中,太普通了,若不是墻壁上方鐫刻有“文中子”三個字還算醒目,真的和山里人居住的窯洞沒什么區(qū)別。走進洞內(nèi),室徒四壁,陰風(fēng)颼颼,猶如當頭澆了一瓢涼水,僅剩的那點興沖沖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一絲寒意倏地便襲上了我們的心頭。
不肖的子孫啊!
洞門口,手撫那尊沒了人頭的王通石雕像,李再廷憤怒了。一個詩人兼畫家,不用說是唯美的。他一邊詛咒那偷走石像人頭者,一邊輕輕拂拭石像上的塵土。午后的陽光穿過樹隙照得大家的眼睛明亮起來。這是一尊站像,雖然沒了人頭,但王通迎風(fēng)而立,長袍飄飄,歷千年風(fēng)剝雨蝕,猶自意氣風(fēng)發(fā)栩栩如生。
周友斌的照像機閃光了。我喜歡讀他的散文,字字珠璣一如他的清秀。心中有美好,目力所及,殘陽、枯木、衰草還有廢墟也都有了生氣。
徐老師說,偷得走石像的頭,偷得走王通的思想嗎?
點三根煙代香,灑一瓶酒為祭,我們一起向王通像行三鞠躬禮,心中默念,文中子,您的學(xué)生徐小蘭、李再廷、周友斌、侯敏先,看您來了!
恍惚間,時光倒流了。
夜闌人靜,一輪皓月當空,銀光瀉滿白牛溪,空曠的山谷越發(fā)寂靜,唯能聽見潺潺的溪流聲。不,分明還有一陣琴聲傳來,時急時徐,如訴如抒,和著那水聲,在山谷間回蕩?!坝麑⑿氖赂冬幥?。知音少,弦斷有誰聽?”這琴聲,一度在渭水灞橋邊響起過,無奈曲高和寡,長安城中天子腳下,又豈為庸俗所容?而今好了,在白牛溪,于這山水間,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悟出了生命的真諦,一片心跡,也向那琴弦,十指輕撥曼挑時,隨著涓涓細流緩緩淌下山去,入汾匯黃,奔向大海……
獨對明月,席地撫琴,釋然了,文中子。
之三
我們這個蘇,和萬榮通化(原屬河津,1971年劃歸萬榮),——哦,就是王通故里的蘇姓是一家子,說不定我們就是那時候隨王通遷來的。向?qū)u漸和我們熟悉了,吃飯的時候,他娓娓講開了。
吃飯的地方,有一個倒塌的石窯,向?qū)е钢前朊姹粺熁鹧诘膲Ρ谡f,以前洞王廟香火興盛時,朝拜的人們走到半道上都要在這里吃口飯,順便歇歇腳,這一程,不容易哪!老人家也是的,躲得這么高深,考驗人的意志和真誠啊。
有道理,真是不說則已,一說驚人了。
我趕緊遞過一塊面包和一根香腸,向?qū)[擺手,又晃了晃他隨身攜帶的布包,然后取出一個紙裹、一根青椒和一塊饅頭,紙裹打開攤在地上,里面是一撮細鹽。我們不由為他的精細所佩服并感嘆起來。向?qū)дf,天天如此,習(xí)慣了。
說到習(xí)慣,大家便議論開了。向?qū)诘拇遄?,也就是前文提到的那個屬稷山管轄的佛峪口,與河津管轄的史家窯村緊緊毗鄰。兩村人家的房子墻基相連,同吃一口井水,娃娃們同在一個教室里上課,互通婚姻,世代友好,但有趣的是,兩村人卻各講各的方言,各持各的風(fēng)俗……
兩村人挨畔種地,一樣的種子,你們河津人水澆得多,肥施得多,工也出得勤,可是到收獲時,卻沒有我們稷山人糧食打得多。
聽得出,向?qū)Ш茏院馈?/p>
吃食在他的嘴里慢慢咀嚼著。這個年紀的人,一定經(jīng)歷了不少風(fēng)雨,他的內(nèi)心同時也一定在咀嚼著那些經(jīng)歷。因為,我看出來了,他的目光雖然平靜,但是分明又有一股深情凝結(jié)在那平靜里,閃動著,無限眷戀地向山下這片廣闊的土地投去。那里,汾河自東向西從她的腹地流過,兩岸肥沃的麥田一望無垠。多少年來,人們在這里辛勤耕耘,汗水灑落的地方,到處都留下了遠古時期后稷教民稼穡走過的腳印。
“后稷文化”,腦子里掠過這四個字時,我感動了。我知道后稷教民稼穡開啟了中華數(shù)千年的農(nóng)耕文明,這塊地方當是中國農(nóng)業(yè)的發(fā)祥地之一,后稷文化更是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我沒有想到,這種文化會根植于一位普通的老者心中,用他的話表述出來,竟只有兩個字:習(xí)慣。雖然只有兩個字,他卻一直固守著。為此,我感動。
這時候,我想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養(yǎng)一個人各方面良好的習(xí)慣?!比绱肆攘群唵危瑓s智慧無邊。我不禁自問,1300多年前,陶行知先生的同行,文中子王通把“設(shè)教河汾”的地址選在此處,除了看中有山有水外,會不會還因為此地民情淳樸人文厚重呢?也許是吧,我不得而知了。
還是習(xí)慣這兩個字,讓我想起一件事來。前不久,一位朋友告訴我,他們單位因為討論是否買一臺指紋簽到機發(fā)生了分歧,有人說,不買就止不住代簽的現(xiàn)象。反對者說,買了也止不住啊,那些人會想方設(shè)法破壞機子的,某某單位剛買了指紋簽到機,沒用幾天,就讓人給故意戳壞了。那是他們單位人素質(zhì)低啊,咱們還是得買。
我一聽就樂了,還笑話人家沒素質(zhì)呢,自己要是有素質(zhì)的話,也不用討論買不買那個了。
故事還沒講完,大家便噴飯了。徐老師笑得前仰后合,半天緩過神來正色道,真是奢談素質(zhì),前兩天在網(wǎng)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說是一華人在德國因為吃飯浪費遭到人家有關(guān)部門的責(zé)難,他竟然還振振有詞,說我自己的錢,你們管得著嗎?猜人家怎么說,對,錢是你的,可財富是社會的,你糟蹋社會財富,還不尊重我們的勞動,必須重罰???!泱泱大國勤勞節(jié)儉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都讓這些敗家子給抹煞了。
看我們的周圍,浪費掉的又豈止是這些,金錢、時間、感情乃至生命,他們又何曾珍惜過。冥冥中,我仿佛聽到有人這樣說。
起風(fēng)了,天色也暗了下來。向?qū)дf,趕緊下山吧,再遲就看不見路了,上山容易下山難,我給大家每人準備了一根木棍,朝前拄。
……
第二天,大家互通了電話,都說腿疼得厲害,但是很高興。周友斌把我們尋訪文中子洞的照片配了文字發(fā)在網(wǎng)上,很美,跟帖的很多,大都講些羨慕贊譽的話。李再廷打算畫幾幅油畫送給大家。徐老師把她從山上撿來的那個精致的鳥巢用發(fā)膠裹成一件工藝品,說是她已開始動筆寫關(guān)于王通的文章,題目都擬好了:《蒼涼與美麗》,寫成后,與鳥巢工藝品一起讓大家觀看。過半天,她又給我回來電話,說你也寫點東西啊。
寫點什么呢?我一邊答應(yīng)著,一邊卻犯起了嘀咕,就那樣匆匆忙忙走馬觀花般的一次旅行,沿途都有哪些景點,每個景點又都有哪些講究,印象只怕全都模糊了。再說,我對文中子王通知之甚少,貿(mào)然寫出來,只恐貽笑大方了。
但有些印象卻漸漸莫名地清晰起來。一處斷層的巖壁上,密密麻麻布滿了形形色色的圖案,有人形,有幾何圖形,還有一些認不得的文字和一些叫不上名的花鳥,都天然形成的,簡直化石一樣。大家驚愕了,造物主真是神奇莫測?。〔恢裁磿r候,向?qū)Р烧艘徊及B翹分給大家,每人一把,說是回家用水煮沸后飲用,防治感冒很是管用。下山的時候,徐老師扔掉了那根向?qū)Ыo的用來拄地的木棍,雙手捧著那只撿來的被風(fēng)雨吹打落地的鳥巢,小心翼翼地,仿佛那巴掌大的玲瓏的物什里正安睡著一只令人愛憐的金絲雀,咋忍心再讓“她”在這荒郊野地經(jīng)受風(fēng)吹雨打呢?那份呵護,讓人不由想起,十幾年前,第一次讀《做個美麗自然的女人》,其婉約細膩,其意味綿長,每一個段落,每一行文字,無不讓我和我愛好文學(xué)的學(xué)友們心生向往。那時候,我便記住了作家徐小蘭這個名字,知道她也生活在我們這個小城后,我在日記本上寫下這么一句話:“我們崇拜的人就在我們周圍,去尋找吧?!敝豢上н@句名言,是哪位偉人講過的,記不清了。
白牛溪畔,文中子洞前,滿目荒涼間,天籟正靜悄悄地述說著千古悠悠。大家一起聆聽,抬頭時,美麗盡在那藍天白云上。已經(jīng)感動了,不寫點什么,能行嗎?
后來,我去太原參加省文學(xué)院組織的作家研討會,這事便擱了下來。期間,徐老師和大家又去了趟白牛溪,只是這次不是去文中子洞,而是佛峪口村后山上的一座寺院,據(jù)傳朱元璋的叔父曾在那里面做過和尚。還說朱元璋之所以能夠做了皇帝,都因為此地按風(fēng)水講乃龍興之地,一度香火很盛,于是便有了佛峪這一叫法。
再后來,又聽說河津市政協(xié)副主席魏亮梅帶領(lǐng)教科文衛(wèi)委的幾個人也去了白牛溪尋訪文中子洞,我們文聯(lián)的一位同事跟著去拍照,回來講領(lǐng)導(dǎo)們參觀后興致勃勃,都說文中子洞大有開發(fā)價值,估計這地方以后會熱起來,云云。大家于是看到了希望。
姓蘇的向?qū)Т蜻^一次電話,說是他現(xiàn)在不寂寞了,差不多隔兩天就有人上山尋訪洞王廟,都找他做向?qū)В瑳]想到不過給我們帶了一次路,以后說不準還要成專職向?qū)Я恕!肮彪娫捘穷^的笑聲開心極了。末了,他又說,這地方為什么叫白牛溪呢?去的人都問。
給你問問吧。這個問題我實在答不上來,只好這樣說了。
這一天,我一個人坐在辦公桌前,窗外雪花紛飛亂舞,屋頂開始漏雨,盆盆罐罐又擺滿一地,滴滴答答的聲音再次響起,我的靈感來了。
又要敲擊鍵盤了。打開電腦,進入“河津周友斌的博客”,看了幾張我們?nèi)ノ闹凶佣磁牡恼掌?,發(fā)現(xiàn)下面有一位網(wǎng)友的幾則匿名跟帖,讀了讀,覺得還不錯,就摘抄下來,和文友們共勉。
——生命,在這個地方,這個時間,在這幾個人的腦子里成了一個嚴肅的命題。我們要熱愛生命,已經(jīng)成了唯一的選擇。因為但凡一個有責(zé)任的有思想的人,對這個社會應(yīng)該采取積極入世的態(tài)度,不應(yīng)該采取逃避的態(tài)度。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或者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傊@樣的道理用不著多講,我們只管做就是了。管他社會是什么樣子呢,我們只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是了,對得起生養(yǎng)自己的父母親就是了。還要對得起這個時間,這個地方,因為它們和我們有緣。
——美麗和堅強往往是孿生的,不相信嗎?看圖中的那位女士便知了。她,徐小蘭,是令人敬仰的。書生好像總是文弱的,但也是意氣的。那是骨子里的,是與生俱來的。一種力量,當它要噴發(fā)出來的時候,是沒有另外一種力量能夠阻攔得住的。就好比文人的氣憤,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都是不能沒有這種力量的,或者說這種力量應(yīng)該占主導(dǎo)地位的。若不然,那將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了。我的話決不是杞人憂天,因為又好比一個人的身體一樣,脊梁是至為要緊的。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同樣離不了脊梁的。
——文化是最有力量的,別的社會現(xiàn)象諸如政治、軍事和經(jīng)濟都不能與其爭鋒?;蛟S一時一地,文化會遭到它們的嚴重破壞和摧殘,但是用不了多久,文化又會反過來影響和作用它們,最終,這些曾經(jīng)破壞和摧殘文化的東西都會被文化同化而湮沒其中。放眼世界各地,漫漫歷史長河當中,政治、軍事和經(jīng)濟都曾有過輝煌燦爛,有過強盛繁榮,但就是因為沒有強有力的母體文化做支撐,這些現(xiàn)象都曇花一現(xiàn)后就很快消失了。人類社會,留下來的永遠只是生命力強大的文化。中華文化,便是明證。
隱隱覺得,這位朋友,好像也去過白牛溪,也尋訪過文中子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