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整風時期,中央機構的調(diào)整有一個引人注目的變動,即劉少奇地位的變化。
1941年召開了“九月會議”討論黨的歷史問題,在那次會議上,陳云等領導認為劉少奇與毛澤東一起是蘇維埃運動后期正確路線的代表,應當給予重要的領導責任。 毛澤東在會上雖然沒做什么表示,但實際上肯定了這個意見。他在會后寫的九篇批判文章中,多處援引劉少奇的觀點,贊賞劉少奇領導白區(qū)工作的正確主張,批判王明對劉少奇的責難。毛澤東在第八篇文章中說,劉少奇是我黨在國民黨區(qū)域工作中“正確的領袖人物”,是唯物的辯證的革命觀的代表;“劉少奇同志的見解之所以是真理,不但有當時的直接事實為之證明,整個‘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執(zhí)行時期的全部結果也為之證明了”。毛澤東對中央領導做這樣高的評價是很少的。
“九月會議”后期,即10月3日,毛澤東電告劉少奇,中央決定劉少奇返回延安,準備參加七大。10月11日,毛澤東又去電詢問,望劉少奇在兩三個月后來延安,并在延安指揮華中工作。1942年2月,劉少奇準備動身啟程。毛澤東又去電,要他路過山東時,代表中央解決山東地區(qū)領導人之間的爭論問題。為保證劉少奇沿途安全,中央還專門派員調(diào)查了解由華中到華北的路上敵人封鎖線的情況。毛澤東還多次去電囑咐劉少奇,必待路上有安全保障,方能啟程。當劉少奇在1942年5月到達山東后,毛澤東又致電委任以中央全權代表資格駐一一五師,指揮整個山東及華中黨政軍全局:并囑咐劉少奇因通過封鎖線安全尚無保障,不必急于西進。在劉少奇處理完山東問題,于1942年3月到達晉北地區(qū)以后,毛澤東又電告該根據(jù)地領導人,指示他們派人接護時須非常小心機密,不要張揚,要謹慎敏捷。12月下旬,劉少奇安抵一二九師領導機關駐地太行山涉縣的赤岸村,毛澤東去電表示慰問,望其短期休息后來延安,并讓他對華北工作加以考察;同時指示劉伯承、鄧小平二位,對劉少奇路上的安全保障做周密部署。1942年12月30日,劉少奇平安抵達延安。1943年元旦,《解放日報》以大字標題刊登了中共中央辦公廳舉行新年晚會,并歡迎劉少奇從華中歸來的消息。1943年3月,中央機構的調(diào)整表明,劉少奇在黨內(nèi)地位實際上已上升為第二把手了。
劉少奇進入中央核心決策層,客觀上為最終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做了極為重要的人事上的準備。
(摘自《黨建文匯》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