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在盧勤的《把孩子培養(yǎng)成財富》中看到一個事例:一個家庭富裕、父母\"高干\"的孩子,平時行事邋遢、行為散漫,讓父母深感煩惱。一次,父親遠赴他鄉(xiāng)踐職,臨行前和他談話說:你媽媽身體不好,你作為家里唯一一個男子漢,以后照顧媽媽、照顧家庭的職責,就交給你了。從此之后,這個孩子變了一個人似的,不但會關心體貼媽媽,而且每晚睡覺前,都會去檢查煤氣、窗戶關好了沒有,完全一副\"當家人\"的模樣。
所以,我想,其實孩子們是很想負責的。
可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們常常沒有這樣的機會。小時候,被一大群人圍繞著,往往是連吃飯穿衣這些力所能及的事,都有人代勞,他們想負責而不能負責;他們因此也失去了在小事中培養(yǎng)能力、獲得成就感的機會。而當他們上幼兒園、上小學時,本應是逐步接手自己的事情、旁觸其他事情的時候,我們大人要么是對他們的能力不放心,要么是嫌他們做事太慢,看著太累;更有甚者,根本就還舍不得讓他們?nèi)プ鍪?,所以也就\"理所當然\"地剝奪了他們動手的權(quán)利。殊不知,這同時也就讓他們失去了深化能力、掌握做事技巧的機會。等到上了初中以后,他們開始強烈地要求自己做事了,我們也終于覺得應該讓他們做一些事情了,可是這時他們的行為,卻完全不像一個十幾歲孩子的行事,簡直叫人哭笑不得。
其實,做一件事情,誰不想把它做得漂漂亮亮、完完美美?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孩子們初期做事的時候,都是很賣力氣的,即使其中的難度--孩子眼中的難度和我們眼中的難度,完全不在同一個數(shù)量級--遠遠超乎想象,他們也竭盡所能??墒?,結(jié)果卻總是出乎他們的意料,他們的努力往往非但得不到肯定和夸獎,卻反而是一頓有意無意的奚落,甚至責罵。于是,他們的自尊心大受打擊,自信心更是嚴重受挫。于是,再次接手事情的時候,他們難免不心中發(fā)毛、畏首畏尾。
于是,他們中有些人逐漸明白,以自己\"幼稚\"的行事手法,要辦出讓父母滿意的事,是很難的,所以,他們不再想接手父母交代的事--他們可能開始尋找其他的方式向父母證明自己的實力,可是那方式可能更不受父母的接受,甚至就是一條歧途。而另一些人,卻開始對自己的能力懷疑,以為自己真的是\"辦不了事\"的了,所以不免自暴自棄,對父母交代的事要么是漫不經(jīng)心、敷衍了事,要么就是瞻前顧后、躑躅不前。在父母的眼里,這就是\"不負責\"的表現(xiàn)了。
所以,我想,如果要改變孩子\"不負責\"的惡習,父母除了要堅持把孩子的事情交給他們自己做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預備大量的耐心和時間,給孩子練習,給孩子為自己曾經(jīng)錯失的過去\"補課\"。
廣西南寧市青山路10號澳洲麗園9單元102號:
郵編:530021電子郵件信箱: ty200588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