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摩洛哥,原本是一個落俗的原因:想看看三毛生活過的撒哈拉大沙漠。但最終摩洛哥讓我著迷的地方,卻不是那片傳說中的夢開始的沙漠,而是那些能讓你心甘情愿把自己弄丟的老巷子?;蛟S這是多數(shù)讀過三毛《撒哈拉沙漠》的人的夢想,如今旅游業(yè)已經(jīng)成為摩洛哥的一種傳統(tǒng),對陌生的西方人和東方面孔,當?shù)厝嗽缫岩姽植还?,他們從容自然地生活著,與你擦肩而過或一路同行,而你可以跟他們的生活走得很近很近,觸手可及。
摩洛哥是一個很復(fù)雜的地方,很多因素可以讓你感覺“在別處”:濃厚的宗教色彩,遍地的清真寺,在大西洋和撒哈拉之間奇異的自然景觀,穿著奇特的人,刺激的色彩,摻雜著薄荷、橙子、染坊、驢子的各種氣味,有點迷幻,有點不真實。而要體會這一切,最好的去處就是老城中心的巷子。
菲斯是摩洛哥最古老的都城,中心的麥地那(阿拉伯人聚居區(qū))保留得十分完整,城墻很高,巷子很窄,撲朔迷離的程度簡直不可思議。麥地那的巷子拐來拐去,沒有任何路標和標志性建筑物,能讓你在十分鐘內(nèi)迅速喪失方向感,然后再在隨之而來的十分鐘內(nèi)把自己弄丟。
隨便選一家路邊的咖啡店,要上一大杯濃濃的牛奶咖啡,和身邊穿著長袍的大叔一起欣賞街景;掛在土紅色城墻上色彩斑斕的地毯,遠處皇宮花園里大片的橙子樹和棕櫚樹,清晨在路邊刷牙的人們,躺在街上打盹兒的貓,沒有紅綠燈和警察指揮的交通,一切都在無序的狀態(tài)里在他們自己的秩序里井井有條。你會和各種各樣的驢車、馬車、三輪車、小摩托車擦身而過,或者偶然路過一個走在上學(xué)路上穿著白襯衫的少年,一個靠在陰影里賣薄荷茶的婆婆。
Souks(阿拉伯國家的市集)是當?shù)厝松畹闹行?,古老的染坊還在不停地運轉(zhuǎn)著,除了人們的穿著和各地來的旅行者,這里的一切與一千多年前的生活幾乎沒什么兩樣。其中安塔盧街區(qū),還有當年西班牙移民建設(shè),帶著嚴重的阿拉伯西班牙情調(diào)。Souks是這樣一種結(jié)構(gòu):巷子兩側(cè)由各種小鋪子組成,賣衣服的,草藥薄荷的,腌橄欖腌檸檬的,賣羊頭肉、蝸牛和染料的;頭頂上有一層搭在兩側(cè)房頂?shù)牟菹?,起到遮陽的作用。于是,這種最有摩洛哥當?shù)厣畋拘缘腟ouks巷子的迷路率很高,而且會迷得很徹底。
不用驚慌失措,不看路,就只看風(fēng)景,反正已經(jīng)迷路了,不如完全放開,好好睜開眼睛去發(fā)現(xiàn),對于到摩洛哥不可能不迷路的外鄉(xiāng)人來說,如果能找回這種泰然的心情,一切就都變得很有意思。
小木樓上飄著白色的床單;在某一個不起眼的小門后面,可能有一個驚人的染坊;爬到房頂你會看到大片大片的染坑,注滿了天然的石粉和花朵等鮮艷的染料,里面站著一個赤裸著上身的男子,在染料和汗水的光澤中,用雙腳揉搓著大塊的皮子;或者在某人家的后院里,藏著一個很大的織絲坊;那種生絲泛著一種罕見的光澤,讓你恨不得全都搬回家——于是,我的理智最終還是以崩潰收場,在一個三層樓高的人家里買下一塊薩方花染成的橘紅色的地毯,然后背著這塊沉甸甸的地毯,又迷失在清真寺、雜耍小廣場嘈雜的Souks里了。
多數(shù)墻壁的紅色是那種溫和、不刺眼的土紅,房子不高,都方方正正的,你不會知道面前的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家,還是一個富裕的人家,總之,都會擺些開著桃紅色花朵的植物。躲開旅游中心,人會很稀少,但是卻有一種欣欣向榮的生命力,哪怕看不到什么富麗堂皇的卡薩布蘭卡哈森大教堂,也心滿意足了,這種幸福感或許跟摩洛哥旺盛的陽光有關(guān)。
(摘自《VISION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