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運會我對它的形象會有很大的提升,因為我對自己的形象很有信心。”
這是被問起和可口可樂的“聯(lián)姻”時,姚明很“拽”的回答??褶Z亂炸的廣告片播出后,“姚明的最愛”也成了年輕人掛在嘴邊的順口溜,但一向自信滿滿的姚明卻也因為可樂遭遇了尷尬。就在他傷了腳動手術(shù)后,很多人都質(zhì)疑作為一名專業(yè)的籃球運動員,私底下究竟喝不喝可樂?黃健翔甚至在新浪博客開通后的第一篇博文就拿姚明開涮,“由姚明和劉翔、郭晶晶等當今最大牌的中國體育明星共同出演的可口可樂電視廣告一直以來都讓人產(chǎn)生這樣的疑問:他們自己喝嗎?大多數(shù)體育記者和運動員都知道碳酸飲料對運動成績的不利影響?!薄度?lián)生活周刊》更是發(fā)表了題為《姚明骨裂和可口可樂》的專欄文章,饒有興趣地討論了可口可樂和骨質(zhì)疏松的關(guān)系,文章最后說:“如果姚明下場后拿起一罐可口可樂,他的體能教練肯定會沖上去一把搶過來扔掉。”
沒錯,奧運會需要可口可樂這樣的大腕提供贊助,可口可樂也需要奧運會來讓自己的品牌更上一個檔次,就像姚明說的那樣,他和可口可樂的合作是雙贏。記得姚明剛到NBA打球那會,很快就向全球化看齊,很為中國運動員著急,他在《我的世界我的夢》一書中,就寫過他的第六個夢是希望“中國運動員能被當作個人來對待”。為此,他還曾在中國將可口可樂告上法庭,因為當時可口可樂簽了一個合同付錢給中國男籃,但他們在產(chǎn)品包裝上卻使用了姚明的照片,他讓可口可樂賠了一塊錢人民幣。如今,可口可樂不計前嫌,重新找姚明合作,姚明自然也不用再太過追究。至于他私下里到底喝不喝可樂,看來只能問葉莉了。不過也有網(wǎng)友斬釘截鐵地表示,姚明平時就很喜歡喝可樂,他還親眼看到過從NBA訓練場上下來的姚明拿著一聽可樂喝得很爽,網(wǎng)友說如果真的喝點可樂就會造成骨折的話,那姚明的骨頭也忒脆弱了。
“這就是比賽,像生活一樣,沒什么如果可以預料?!?/p>
有人問姚明害不害怕被新人超過,姚明看得很開。一直都有人說,誰有姚明那樣的身高,誰都會成功。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豈不是長著一張漂亮臉蛋的人都成為大牌明星?顯然姚明的成功靠的不光光是身高,從他這句豁達的言語中就能略見一二。
的確,姚明也曾說過“我的身高放在那里,我只是比較好地利用了這個工具,就像你有一臺奔四的電腦就不會再去用奔二的,我放著2米多的身高優(yōu)勢不去用,那豈不是太無聊了,太浪費了?!钡庥猩砀呤沁h遠不夠的,后天的努力與勤奮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姚明還在CBA打球時,很不喜歡的一點就是,很多球員會說“上海大鯊魚隊會贏,是因為有姚明,如果姚明走了,他們什么都不是?!碑敃r姚明就對記者說,大家應該面對他屬于大鯊魚隊這個事實,你不能說如果姚明不在,事實是他在。姚明第一次參加CBA時,八一隊贏了上海大鯊魚隊40分,第二年他們贏了20分,第三年他們有一次贏了15分,但另一次卻輸給了大鯊魚隊,直到2001年,大鯊魚隊才贏得了冠軍,而姚明正是在這種從輸?shù)节A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每一次勝利都浸透著汗水和傷痛,如果身高能解決一切,那他往球場上一站就OK了,還那么拼命干嗎?
正像姚明說的那行,比賽就像生活,沒什么如果可以預料。當火箭隊雄赳赳挺進季后賽時,姚明卻只能拄著拐杖進行康復訓練,連當奧運火炬手都遺憾地放棄了,因為他“現(xiàn)在連200米都跑不了”。盡管無法預料,但還是要竭盡全力,不是嗎?難道因為知道會腳踩骨裂,就不起跳不拼搶不投籃了?難道因為知道自己總會有被人取代和超越的一天,現(xiàn)在就坐享其成不再進步了?姚明也自嘲:“誰說我不能被交易?我隨時準備被火箭交易。”坦然接受生活意料之外的一切,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我沒有一句話,我的太多了。”
記者要求說一句對奧運會最想說的一句話,姚明玩如是回答。對于媒體,姚明從來笑臉給足,但也從來不留情面。對于記者的提問,他總會百分百說出自己的意愿。比如;當有記者聞他奧運冠軍和NBA總決賽冠軍孰輕孰重時,他直接就扔過去一句:“你可以去看一下網(wǎng)上的回答,這個問題我回答了無數(shù)遍了。”當有記者問他能否預測一下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男籃的具體名次時,姚明一臉嚴肅地說:“我不是算命的?!碑斢杏浾咴谔釂栔姓f“回美國”時,姚明不斷地糾正:“去、去、去……是去美國,回中國啊!”當有記者希望姚明能給火箭“虛弱的內(nèi)線”支招時,姚明不以為然?!拔业共徽J為火箭現(xiàn)在的內(nèi)線如你說的那么不力,內(nèi)線有穆托姆博,有斯科拉,還有在CBA效力過的邁克·哈里斯,我們有很多出色的球員,他們都發(fā)揮了自己的作用。”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就像姚明說的那樣:“我沒有一句話,我的太多了。”他當然不是存心不給記者面子,而是他情不自禁脫口而出,其實仔細一想,若沒有這樣爽直干脆的性格,姚明估計也很難在NBA立足并最終確立自己獨特的魅力。而擁有了如今的身價和號召力,姚明也的確有責任提醒媒體“更專業(yè)”。
其實,不光是對媒體,對觀眾,姚明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他說中國觀眾應該多看看全場48分鐘的比賽,而不僅僅是最后幾秒。中國的觀眾不在乎你怎么打球,只在乎輸贏。如果你贏了,他們就說你打得好。如果你為了對抗或者追球奔跑而摔倒,他們會笑而不是歡呼。在姚明看來,不是所有得分的投籃都是好球,也不是所有沒投中的都是壞球,看比賽是一種互相尊重與欣賞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