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藝史上,確有過幾位奇女子的。楊貴妃與“睡”連在一起,是為“睡美人”;林黛玉與哭連在一起,堪稱“淚美人”?!赌档ねぁ防锏亩披惸?,與夢難分難解,在夢里流連忘返,她的人生價值,是在夢境里實現(xiàn)的。
麗娘這位“奇女子”的塑造者,是一名“奇士”——湯顯祖。少女杜麗娘游春后做了個春夢,她在夢中和一書生在梅樹下邂逅,折柳酬詩,共享云雨之歡。夢醒后,小姑娘傷感得很,所謂感夢而病,殉情而死,臨死前留下一幅春容圖,三年后被夢中情人柳夢梅拾到,柳夢梅一聲聲的呼喚,讓麗娘為愛復活,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哪里是愛情故事?分明是在表現(xiàn)一種愛的象征。她不屑于精確描寫現(xiàn)實生活中男女間曲折的戀愛過程,而濃墨酣暢地演繹愛的力量,愛的異乎尋常的力量。她是抽象的,隱寓性的,劇中塑造的杜麗娘與其說是人,不如說更像一首詩,一首抒情詩。在這樣的詩歌中飛翔著的,就是那個愛的精靈,情的化身。《牡丹亭》數(shù)百年來感人至深,動人心弦,攝人魂魄,藝術(shù)魅力正來自于她抒情詩一般的曲詞,她的浪漫激情,她的馳騁幻想。
一臺的姹紫嫣紅。一臺的青春飛揚。
受阻的青春,越發(fā)渴望飛,隨著春,隨著夢,隨著吹來“閑庭園”的“裊晴絲”。
受阻的青春更顯得寶貴,更顯得美好。麗娘與春香,偶從書齋、從陳最良老先生眼皮底下放飛青春,放浪形骸于明媚的春光,一時竟快樂得不知怎么辦好了:“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姑娘第一次游園,看了些“都付于斷井頹垣”的“姹紫嫣紅”之后,“沒亂里春情難遣”:“則為俺生小嬋娟,揀名門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緣?把青春拋得遠。”這當然是在埋怨封建家長和封建婚姻制度。“便賞遍十二亭臺是枉然”,春天不屬于自己。她無法安排自己的青春年華,卻也無法收回已被春天喚醒的一點真情,她為一片惆悵和哀傷所籠罩。現(xiàn)實生活不如意,只得尋尋覓覓向夢中而去:“想幽夢誰邊,和春光暗流轉(zhuǎn)遷延?!贝簤舻陌l(fā)生自然是在所難免的了。
春夢總是美麗綺幻的。剛?cè)雺糁?,麗娘便相遇“豐姿俊妍”的書生柳夢梅。夢梅“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個字,字字說中麗娘下懷。以折柳邀酬為契機,兩人一見鐘情,墜入情網(wǎng),共成云雨之歡。兩人異口同聲地驚嘆:“是那處曾相見,相看儼然?”
兩個互相吸引、一見鐘情的人,在他們初次見面時總會有“似曾相識”之感,人們將此看作是“前世姻緣”。真如《西廂》里所謂的“撞見了五百年前的冤家”,又如《紅樓夢》里寶玉、黛玉初見時,一個奇怪“好像在哪里見過的”,一個直言“這個妹妹我曾見過”。這些中國文學史上有名的“崔張愛情”、“杜柳愛情”、“寶黛愛情”,均是人生之大愛,大到今世擱不下,非要延伸到前世后生去;大到現(xiàn)實中擱不下,非要延伸到夢境冥界去不可?!班岛?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湯顯祖自己說得再清楚不過了。
如若湯老先生只寫了這一出“驚夢”,我們還不能將“寫夢能手”的桂冠給他;更讓人稱嘆的,是他的“驚夢”之后又有“尋夢”:癡情的杜麗娘夢醒之后再去花園,重溫夢境,這就是第十二出《尋夢》的內(nèi)容。池亭如昨,偏是那人兒不得再見。她獨自一人回憶夢中情景:兩人正纏綿處,卻有花瓣掉將下來,令尋夢的麗娘疑道:“敢是咱夢魂廝纏?”即便知道是夢,她也要尋覓,可惜“明放著白日青天,猛叫人抓不到夢魂前?!苯又阌芍缘睾俺隽俗约旱男穆暎骸斑@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便酸酸楚楚無人怨。”
好夢不再,這才是夢的本質(zhì)。
麗娘尋夢不果,為情所傷,因而自畫圖像,把“如花美眷”留在畫稿上,自己卻命赴黃泉。三年后,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她夢境中的書生柳夢梅來到此地,拾到了美人圖,也一見如故,日日叫之贊之,終于將麗娘的幽魂喚回,男歡女愛。由于陰陽相隔,不得做長久夫妻,麗娘讓夢梅開棺助她起死回生,這才“有情人終成眷屬”。但回生后,全然不如夢境美麗。所以一般演出,不演后面部分。
《牡丹亭》是湯顯租“臨川四夢”中最美麗的一部,也是中國戲曲以夢寫劇之中最為美麗的篇章。
湯老夫子是一邊塑造麗娘,一邊心疼她?!疤煜屡佑星閷幱腥缍披惸镎吆?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于世而后死。”天底下哪里有像你一樣的癡情女子!夢就是夢嘛,你還當真,還真病真死,你真是個傻丫頭呵!“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鼻?,起于夢,起于虛幻的夢,“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我對“有情人”的要求很高,這樣高標準嚴要求,你還是個不折不扣的“有情人”!
湯老,可別把話說得太絕。瞧,“杜麗娘第二”來也!
一天,大觀園里有個身子弱弱的姑娘林黛玉,走過梨香院墻角,聽見墻內(nèi)笛韻悠揚,偶然有兩句飄進她耳朵里,“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拽住了她一味往前走著的雙腳?!傲汲矫谰澳魏翁?,賞心樂事誰家院”,聽了這兩旬,林黛玉不覺點頭自嘆:“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上廊酥恢磻?,未必能領(lǐng)略這其中的趣味?!庇致?,“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這時的黛玉是“心動神搖”,“你在幽閨自憐”句更讓她如癡如醉,兜的便起萬種閑愁,身世之嘆,“心痛神癡,眼中落淚。”
都是些抒情的句子。正是這些抒情的句子打動人心。黛玉一句句地聽,一步步地入迷,一程程地糅合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體會,連自己的幽情,也在此間一塊兒抒發(fā)了。
“淚美人”林黛玉的淚珠兒,沒有全部給了賈寶玉。在這里,她將女兒家最清純的淚,也給了她的好姐姐杜麗娘,給了代女兒表達心聲的湯顯祖,給了優(yōu)美委婉、一唱三嘆的昆曲《牡丹亭》。和麗娘一樣,黛玉也是一個有夢有情因而有詩的女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