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柿子
美國的一個攝制組,想拍一部中國農民生活的紀錄片。于是他們來到中國某地農村,找到一位柿農,說要買他1000個柿子,請他把這些柿子從樹上摘下來,并演示一下貯存的過程,談好的價錢是1000個柿子給160元人民幣,折合20美元。
這位柿農很高興地同意了。于是他找來一個幫手,一人爬到柿子樹上,用綁有彎鈞的長桿,看準長得好的柿子用勁一擰,柿子就掉了下來。下面的一個人就從草叢里把柿子找了出來,撿到一個竹筐里。柿子不斷地掉下來,滾得到處都是。下面的人則手腳飛快地把它們不斷地撿到竹筐里,同時還不忘高聲大嗓地和樹上的人拉著家常。在一邊的美國人覺得這很有趣,自然全都拍了下來。接著又拍了他們貯存柿子的過程。
美國人付了錢就準備離開,那位收了錢的柿農卻一把拉住他們說:“你們怎么不把買的柿子帶走呢?”美國人說不好帶,也不需要帶,他們買這些柿子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這些柿子還是請他自己留著。
天底下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情呢?那位柿農心里想。于是他很生氣地說:“我的柿子很棒呢,質量好得很,你們沒理由瞧不起它們?!泵绹寺柭柤纾瑪傞_雙手笑了。他們就讓翻譯耐心地跟他解釋,說他們絲毫沒有瞧不起他這些柿子的意思。
翻譯解釋了半天,柿農才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同意讓他們走。但他卻在背后搖搖頭感嘆說:“沒想到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傻瓜!”
那位柿農不知道,他的1000個柿子雖然原地沒動地就賣了20美元,但那幾位美國人拍的他們采摘和貯存柿子的紀錄片,拿到美國去卻可以賣更多更多的錢。
那位柿農不知道,在那幾個美國人眼里。他的那些柿子并不值錢,值錢的是他們的那種獨特有趣的采摘、貯存柿子的生產生活方式。
那位柿農不知道,一個柿子在市場上只能賣一次,但如果將柿子制成“信息產品”,一個柿子就可以賣一千次一萬次甚至千千萬萬次。
賣積雪
美國科羅拉多州近日連降暴雪,鏟出的積雪讓美國婦女瑪麗·沃克突發(fā)奇想。瑪麗決定,上拍賣網站把雪賣掉。
瑪麗是一名在商業(yè)培訓班授課的老師,她和丈夫吉姆·沃克2006年12月29日在“電子港灣”(eBay)上以99美分的起拍價拍賣鏟出的積雪,瑪麗把積雪命名為“暴風雪I和暴風雪Ⅱ”。
瑪麗堆積的積雪高超過1.2米,分10份出售?,旣惖呐馁u提示說,買家最好不要選擇郵寄方式買雪,而是到她家用垃圾袋把雪裝走,同時付錢?,旣愓f,賣雪所得收入將用于給丈夫吉姆購買吹雪機,或是雪鏟。
瑪麗果然如愿以償。一位顧客出價15美元買掉三份雪,來到現(xiàn)場將雪堆運走。
這是一則新華社消息。不過這樣的事若發(fā)生在中國,不被人罵為“神經病”也被斥為“騙局”。可是在美國,它卻成為一樁完美生意,其中是何道理?
我們須用創(chuàng)意經濟的眼光才能解讀。
首先,“網上賣雪”是一件很有創(chuàng)意的事。雪是客觀實在的自然資源,理所當然可以交易,更何況它借助于網絡。既然可以交易,那么買賣雙方就構成了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行為,就具有合理性,不存在任何欺騙行為。
其次,瑪麗的堆雪包含了她和丈夫的勞動,而勞動就應得到補償,因為勞動是有價值的,給堆雪標價是符合情理的。
最后一點,瑪麗采用的市場手段是拍賣,并且直言拍賣的目的是為了“給丈夫吉姆買吹雪機或雪鏟”,完全是為了維護環(huán)境的公益行為——通過拍賣雪堆的創(chuàng)意尋求經濟支持的出發(fā)點是完全正當?shù)摹俏恢Ц读?5美元的購買者不僅買到了他認可的“瑪麗雪堆”,買到了與瑪麗一樣的網上知名度,而且買到了資助他人的快樂。
點評:人的創(chuàng)意總是走在事物的前面,而法規(guī)總是滯后。在創(chuàng)意經濟時期,我們必須隨時研究新問題,發(fā)現(xiàn)新事物,跟上時代的步伐,否則就會落伍并可能成為“絆腳石”。
或許,這就是這二則真實事例給我們的啟示。